“要使整治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微腐败成为常态”“腐败是对我们党最致命的‘污染源,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必须坚决打赢”……自去年以来,多位省纪委书记先后在重要党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剑指庸政懒政腐败。
要高举“指挥棒”、擦亮“红绿灯”
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担当》的文章,该文章的作者是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任正晓。
该文章称,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着力在强党建、为人民、促发展上下功夫,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文章称,纪检监察机关要高举“指挥棒”、擦亮“红绿灯”,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督促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推动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文章还指出,要使整治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微腐败”成为常态,严肃查处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最大限度让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过程、亲历反腐实践、享受反腐成果,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来检验纪检监察工作的成与败、好与坏、得与失。
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问题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除了任正晓,还有很多省纪委书记在重要党报上发表过署名文章。
2017年1月、2月,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学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分别发表过署名文章《保持定力 忠诚履职》及《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文章提到,腐敗是对我们党最致命的“污染源”,如果任由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腐败分子为所欲为,净化政治生态就无从谈起。只有始终抓紧惩治这一手不放松,坚决铲除“污染源”,使党内充满正能量,政治生态才能山清水秀。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必须坚决打赢。
2017年3月,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纪检工作要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
同年6月,《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夏红民的署名文章《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行动中》,其中提到了,干部滑向腐败的深渊,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然也存在诸多“征兆”和“苗头”,只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就能将问题风险扼杀在未萌或萌芽状态。文章表明了坚守政治定位,用铁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善用政治策略,用铁的纪律净化政治生态和打牢政治基础,用铁的纪律维护群众利益三种落实方法。
180天连推四名省纪委书记文章,严打庸政懒政腐败
而在去年,《人民日报》更是在180天内连推四名省纪委书记文章,严打庸政懒政腐败。其中就包括任正晓,6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正晓,在全省“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集中学习教育成果交流电视电话会上所发表的言论《守纪律,一时一刻不能放松》。
文章指出,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自律。纪律是“铁律”,是“全天候”的约束。纪律是枪是剑,为打赢正风反腐这场正义之战提供了制度利器;是桥是船,为完成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光荣任务提供了科学方法。
2017年1月,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舆论监督要有“麻辣烫”的味儿》文中运用了非常“接地气”的比喻,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表达得更为通俗易懂。
他提出要创新方式方法,给舆论监督这盆火锅再加料,让“麻辣烫”的味儿更足。“麻”就是让监督无处不在,密密麻麻;“辣”就是让批评直言不讳,警醒辛辣;“烫”就是让“四风”无处遁形,违者烫手。
同时,文章还指出,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要在加强监督检查、严查顶风违纪、健全制度规定的同时,更要欢迎媒体的力量参与监督,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让“四风”无处藏身。
同月,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孙新阳在《知道更要做到 贵在知行合一》的文章中提出,一个人是否做到知行合一,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最终要看是否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并批判了只谈资论辈,却无实际贡献的风气,“现在常有一些干部抱怨,说自己干了多少多少年了,原来一起同事的谁谁现在都到什么级别了,组织上该关心关心自己了,满脑子资历与待遇,却很少谈能力与贡献”。文章还指出,知行合一就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月,原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勿当五种“不为”官》文中以事件引入话题,并在文中总结出了五种“不为”官:不思进取当“庸官”、推诿扯皮当“躲官”、作风漂浮当“看官”、办事拖沓当“懒官”、装聋作哑当“木官”。文章提出坚决反对和纠正“从严治党导致为官不为、强力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论调,将整治为官不为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人民日报》2018.11.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