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将白发付扁舟

2018-08-09 03:34吴春玉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渔歌子渔翁渔父

吴春玉

读到柳宗元的《渔翁》,觉得是那样的亲切: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本是以打鱼为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船上,与江湖为伴,与日月同行。免不了风吹雨淋,常年打鱼的老者都是沧桑的,然而中国文学中的渔翁似乎没有那么多辛劳,反倒成为文人墨客所向往的生活了。在古典诗词中,渔翁成了一个文学意象,所具有的超脱旷达远远超越了垂钓本身的含义。

早在《诗经》和《楚辞》中就有渔翁的形象,《楚辞》中那位奉劝屈原“泥扬波”的渔父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留给中国文学一番意味深长的思索。似乎从那时起,一个捕鱼的人成了中国文学乃至哲学中永远抹不去的身影,一种泛舟江湖的生活成了中国文人失意之后不变的追求。

就像柳宗元。

柳宗元少有才名,辞采华丽,14岁时就被授集贤殿正字。然而,柳宗元仕途不顺,因政治革新失败而被一贬再贬,直至贬到永州,担任永州司马。柳宗元是“贬官”文化里一颗疼痛的星——中国的官场少了一个文人,中国的文学多了一份厚重。

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创作了许多作品,像著名的《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还有这首《渔翁》。

这是柳宗元政治失意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个自由、潇洒、旷达的渔翁形象,这个渔翁似乎从仙界而来,飘飘然夜宿西山,渺渺兮清晓汲水,竟然还燃起了楚竹。这倒让我想到《红楼梦》里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俱是神仙一流人品”。渔翁转眼就走进晨雾,旭日初升之时,消失在茫茫江湖。再去寻找渔翁,他已驾舟行至天际,只剩下白云缭绕山岩,只留得江湖垂钓梦了。

柳宗元向往这样的生活,将碌碌红尘的尔虞我诈抛却,像渔翁一样逍遥自在。他在另一首诗中将自己的孤独融进渔翁的形象,那真是天地間最为孤独的诗,也是最为孤独的钓翁了。

这首诗就是《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也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所写,与《渔翁》可谓相映生辉。其实,鸟似乎并没有飞,人也未曾来过,柳宗元偏偏要说鸟飞得影子都没有了,行人往来的踪迹也都磨灭了,这使得千山万径更加孤独。独钓于寂寞的江上,独钓于冰凉的雪中,作者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这首诗将渔翁置于如此广阔无垠又万籁俱静的背景中,他的心境该是绝望还是超脱?

宋代苏轼曾评价柳宗元“似淡而实美”。我想,这样的“淡”和“美”里,也该有着渔翁一样的旷达和孤独吧。

与柳宗元同时代的张志和有一首《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闲情逸致的背后,似乎也有一些孤独的味道。其实,看看古人的诗歌:在白居易的《垂钓》里,有一个故作悠闲的渔翁;在岑参的《渔父》里,有一个超凡脱俗的渔翁;在杜牧的《渔父》里,有一个远离尘喧的渔翁……还有王维,还有陆游,都曾在渔翁的意象里有过憧憬,有过思考,有过一段诗意的垂钓。

每次读着唐诗,读着渔翁,似乎都能远远地听见木桨击水的声音。虽不能做渔翁,但是在这许许多多的渔翁形象里活上一回,也是不枉此生。

猜你喜欢
渔歌子渔翁渔父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渔歌子
——宋朝的乡村闲谈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渔翁
旅途探险记之“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