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长期发展中,我国一直倡导以劳动力成本作为前提,促使其发展战略优势的形成。该条件保证我国外贸事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资源的自由化流动更为频繁。在该情况下,为其给出很大不足,尤其是在现代激烈竞争下,只有对其积极扩展,确保其优势的发挥和实现,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理念,才能具备现实意义。因此,在文章中,通过对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了展现其优势的发挥,可以提出有效的执行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成本;优势;影响
在近几年我国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突出。国际贸易行业,被人们认为是造成生态环境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原则上,主张实施贸易自由化基础上,促进生态环境的维护。在各个组织引导下,加强环境和贸易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加强对工作的重视,具备现实发展意义。
一、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的影响因素
第一,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资源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具备的丰裕度和可替代度丰富。环境受到污染物的影响,也能达到有效的吸纳能力。环境在不受到外部成本的影响下,其污染物达到的稀释能力更好。第二,受到环境技术方面的影响,是对环境污染情况、存在的损害现象进行处理、修补等工作,确保其能力的提升,达到环境无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源比较多,将增加更多的环境成本。第三,受到环境标准的影响,一些国家对环境标准会提出较高要求,其环境成本不断增加。相反的,如果提出的环境标准不高,环境成本将逐渐缩小。第四,受到环境补贴工作的影响,在一些国家积极发展下,在对环境成本实施内部工作中,政府会向企业发放一些污染治理补贴工作,但无法保证其市场竞争地位的提升。
随着各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环境问题更为主要。国际贸易也在逐渐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在自由贸易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环境问题更为严重,相互之间的矛盾更为尖锐。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为现代社会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发展,达到生态环境的维护,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对于环境成本,在短期内,还无法为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消极影响更为严重。但是,长期发展下,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进行优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其积极意义的发挥和实现。所以,要在长期发展角度下进行分析,达到环境内部化工作,保证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理念的形成和渗透[1]。
二、国家贸易中环境成本优势发挥和影响措施
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下,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工作与发展进程中重点思考的话题。但是,从实际上进行分析,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国际贸易业务,还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达不到市场整体状况的积极发展和实现,在这种建设程度下,将引起严重的贸易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严重的,这种不合格问题将造成环境危机。当前,由于贸易自由化,无法促进环境质量的持续化发展,尽管一些国家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达到环境和贸易之间的协调发展,但是,还需要做出详细探讨,并在多方面执行下,严格控制环境成本,解决国际贸易的相关环境问题,以达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2]。因此,在下文中为其提出有效的执行措施。
(一)国际贸易出口发展空间的延伸
我国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还受到很大制约,其存在的国际贸易成本比较高,劳动力资源更丰富,其具备的总体成本更低。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会存在。所以,劳动力较低,其具备的发展优势也是当前的重点,对我国的积极发展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市场下,其具备较高的价格优势,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要保证传统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的发挥和实现,需要对我国面对的失业问题严格解决。工作中,要促进资金和技术的持续化发展,达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增强整体的技术含量,这样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才能充分发挥,才能达到对外贸易出口发展空间的延伸。尽管如此,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增加一些矛盾,但是,其服务贸易受到的制约因素少,能确保经济效益的优化获取。因此,利用较低的劳动成本,达到丰富化应用,能促使国际贸易服务工作的扩展和优势的发挥[3]。
(二)國际贸易机制的创新
创新为现代发展中的新理念,实现资源、环境产权和环境管理机制的创新,将达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工作中,要明确具体资源和环境所有权,对其充分应用和开发,并将其作为补偿,以达到责任承担体系的形成。也要为其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将总量控制工作作为前提条件,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分析出存在的排污许可证和资源配置机制,达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实现环境成本内化工作。在国家贸易工作中,其存在的各个产品成本不仅是生产成本,还存在交易成本、环境成本等。所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将其与经济主体进行结合,达到多方面利益的结合,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以实现生产、消费和环境目标的形成[4]。
(三)贸易保护政策的合理应用
基于对贸易保护政策的应用,能对我国的一些产业积极维护,确保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实现。在现代社会逐渐发展下,执行自身优势比较工作中,都缺乏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形成。对于我国来说,从整体上看,缺乏全球竞争优势。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竞争下,其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外汇机制更为开放,在实践工作中,只有加强对贸易保护政策的利用,才能保证其意义的发挥和实现。但是,对于一些产业的安排,基于战略化发展标准,要为其选择具备战略性发展意义的产业,保证其优势的发挥和实现。针对一些与国家安全有关、技术水平更高的产业,也将达到更为主要的发展意义。对政策的优化选择和确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核心技术的思考,确保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将政策作为有效的指导意见,也能为其构建出优质化、先进化的市场环境[5]。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在我国近几年不断进步和发展下,世界贸易组织地位逐渐提升。国际贸易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主要部分,占有的比例较大,所以,在今后发展背景下,要为其提供贸易保护措施,避免争端问题的产生,达到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在较长的工作时期内,针对面临的国际贸易情况,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确保其优势的发挥和实现,增强市场竞争地位,以达到我国的贸易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振华,杨晓明.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国际绿色贸易的成本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1(4):23-27.
[2] 马汴京.国际贸易成本、制度环境与 FDI 区位分布--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5(2):11-17.
[3] 刘恩媛.论预防原则在国际司法中的适用[J].广西社会科学,2017(8):83-88.
[4] 阮建平.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11):3-9.
[5] 何自力.在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之间架起协调的桥梁——评《环境成本内在化、环境规制及贸易与环境的协调》[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5):封3.
作者简介:
刘雅宁,女(1988.5—),山东威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