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联
2014年10-11月,重庆市垫江县澄溪镇某养猪场的猪群中中流行一种高热、呼吸困难为主的疾病。该病传染迅速、死亡率高,两个月内发病180头,发病率为51.6%,死亡60头,死亡率为33.3% 。经临床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弓浆虫与巴氏杆菌混和感染。应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养猪场原有经产母猪17头,两月龄内仔猪95头,两月龄以上育肥猪72头。于2014年10月11日从外县购进两月龄20kg仔猪117头。于10月13日开始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耳腹发绀,于14日突然死亡3头。当时诊断为链球菌病,使用常见的抗菌素治疗,控制了死亡速度,但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逐步加重。至10月20日,共发病155头,死亡45头,3头母猪流产,发病率50%,死亡率45%。母猪未表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病的猪主要是新购进的仔猪和自养的两月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的主要是购进的仔猪。确诊为猪弓浆虫与猪巴氏杆菌混和感染后,及时进行综合防治,3天后基本控制了病情,5天后无新增病例发生死亡。
2 、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一般为40-42℃,呈稽留热型,食量减少甚者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或烦燥不安、心跳加快。颈下咽喉部发热,肿胀;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或较大面积的发绀。痉挛性干咳,鼻流粘液,呼吸困难,张口吐舌,呈腹式呼吸,呼吸加快,每分钟70次左右,作犬坐姿势。可视粘膜蓝紫,有粘脓性结膜炎。粪便干燥、呈煤焦油色;粪便上附有粘液。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大。病程最短的2天,长的约15天。
3 、剖检变化
皮肤发绀,皮下有瘀血斑或出血点,耳部和四肢内侧有浅紫红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切面红色。颈部水肿,切开皮肤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色纤维素性浆液。
喉头、气管、支气管内含有大量泡沫状粘液,粘膜发炎;肺脏出血、水肿,膈叶有出血斑块,渗入肺内部,少数病例尖叶有肉变区,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肝变区内有坏死灶,切面呈大理石纹理。
胸腔、心包、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各液。
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严重者与病肺、心肌粘连,心肌有针尖状出血点。
肝脏有点状出血和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形成红黄相间的斑纹。
脾脏有出血点,但不肿大。
4 、 实验室诊断
4.1 无菌取病死猪胸水、腹水、心血、肠系膜淋巴结、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进行涂片和触片,经革兰氏染色或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散在的卵圆形、两极染色的细小杆菌和呈月形或弓形、一端稍尖、一端钝圆的弓浆虫滋养体。
4.2 无菌取病猪肺及气管内粘液,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兔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18-24h,发现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无细菌生长,在鲜血琼脂平板上,细菌生长良好,形成淡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露珠样小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用典型菌落中的细菌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析上,37℃培养18-24小时,形成淡灰白色、露珠样、表面光滑闪光、边缘整齐的小菌落,45度折射光线检查,菌落呈明显的荧光反应,荧光呈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窄的红黄光带。
4.3 用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做各项生化试验,结果该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肌醇、山梨糖,不凝固牛乳,不液化明胶,可产生靛基质,产生硫化氢和氨。
4.4 动物试验
将15只小鼠随机分成1、2、3组,每组5只。
用PH7.2的PBS液(磷酸缓冲液)将病死猪肺脏和淋巴结研磨成1:10悬液后分成两份,第一份不加任何药物,直接给第1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3ml;第2份每毫升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0IU(μg)处理后,按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接种于第2组;第3组不作任何处理,作对照组。三组环境一致,喂同样的饲料,饮自来水。
结果第1组小鼠在接种后2-3天内全部发病死亡,取死亡鼠的肺脏、腹水、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涂片或触片,染色镜检,均检到卵圆形、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和典型的呈月型、弓型的弓浆虫滋养体,取肺脏或气管粘液接种于兔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18-24小时,形成淡灰色、圆形、光滑、湿润、露珠样小菌落。第2组小鼠在10-15日内全部发病,取肺脏、腹水、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涂片或触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游离的呈月形、弓形的弓浆虫滋养体。第3组未见不良反应,迫杀一只,取腹水、肺脏等涂片或触片,染色镜检,未发现相关病菌。
综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弓浆虫与猪肺疫混和感染。
5 、 防制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消除一切降低机体抵抗力的因素。给予全价饲料,注意保温。
5.2 控制场内猫、犬的活动,实行拴养,对其产生的粪便进行深埋;另外也要控制鼠害。
5.3 隔离:将病猪从正常圈舍中隔离出来,统一治疗;饲养人员和饲养用具要与正常圈舍分开。
5.4 病死猪要进行深埋。严禁乱抛乱丢,甚至出售。对处理场地要使用酚制剂进行彻底消毒。
5.5 全场要使用复合酚或百毒杀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猪场进出场口、每幢猪舍进出口、巷道、病猪舍是消毒的重点。
6、 讨论
6.1 本病发生原因为引进仔猪长途运输,且新环境恶劣、饲料质量低下而引起仔猪抵抗力下降,导致弓浆虫爆发。因此,在引进猪只时,应了解当地的疫情,并给予全价饲料,进场时饲料中添加常用的抗菌素及多種维生素;控制猪只的密度;注意根据猪的大小进行分圈;注意保暖,严禁冷风入侵;控制室内氨气浓度,适时通风换气。总之,降低一切引起应激的因素。
6.2 对新引进的猪需隔离观察15-20日后才可与本场猪混养。
6.3 母猪曾免疫过猪瘟、猪肺疫二联苗,因而母猪未发现猪肺疫的典型症状,而仔猪经调查,只注射过猪瘟单苗,因此对巴氏杆菌病毫无抵抗力。一旦发生弓浆虫病,即引起肺部病变,因而引起继发肺疫,从而引起大量仔猪死亡。
6.4 剖检中曾发现肺尖叶有肉样变化,但实验室未培养出支原体,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病中有无支原体的感染。
6.5通过本病例,认识到现在的动物疾病,往往是多种疾病并发,发生单一性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少,给我们诊断和控制动物疾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