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明泽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医院,河北 沧州 061103)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听力功能减弱等为主要表现的耳部疾病,同时也是非化脓性中耳炎之一。其病因涉及因素较多,包括感染、免疫应答反应以及咽鼓管功能障碍等[1-3]。我院尝试在使用克拉霉素的基础上,向部分患者提供盐酸氨溴索治疗,经证实两药联用效果最佳,现阐述如下。
本组350例实验对象均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疗,且经临床系统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积液量0.1~0.5mL,并伴有鼓膜内陷、光锥丢失等问题;入选患者均知晓本实验内容,且已签署同意文件书;排除既往有噪声性听力受损史、有耳毒性药使用史,伴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58例,年龄16~48岁,平均(30.2±4.8)岁;病程跨度3~7个月,平均(4.3±0.5)个月。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入两组,Ⅰ组(n=150)与Ⅱ组(n=200)各项基线数据经统计对比(P>0.05),满足研究对照条件。
在常规使用鼻腔收缩剂、糖皮质激素等基础上,Ⅰ组患者接受克拉霉素单药治疗,药量取0.25g,2次/d。Ⅱ组患者在上述条件下接受盐酸氨溴索治疗,药量取15mg,每周经鼓室推注1次,共治疗4周。
记录两组不同给药阶段的IL-1β、IL-8等耳积液炎性指标。临床药效:①显效。基本无中耳炎症状及体征,且鼓室积液消失,听力增幅>20dB;②有效。相关中耳炎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且鼓室积液有所减少,听力增幅>10dB;③无效。未见中耳炎症状及体征、鼓室积液等变化,听力基本无改善[4]。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录入和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Ⅰ组,Ⅱ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97.5%)方面显著提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对临床药效的影响(n, %)
给药前,两组在IL-1β、IL-8等各项耳积液炎性指标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Ⅱ组相比Ⅰ组在上述各项耳积液炎性指标上均显著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对耳积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s)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其年龄分布较广、病因机制较复杂,一旦患病,往往会导致中耳顺应性降低,同时使中耳腔出现积液,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十分不利。
克拉霉素是由红霉素衍生形成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在抑制多种革兰阳性菌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现已是国际临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一线药物,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也非常适用[5],但单纯抗生素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仍不够理想[6-7]。盐酸氨溴索是近年临床普遍使用的一种动力型祛痰药物,其对糖蛋白的糖纤维部分有分解作用,能够降低痰液黏度,并促进支气管腺体的释放,由此起到改善纤毛运动功能、清除炎症因子及促排痰等作用。大量研究实践显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克拉霉素用药的条件下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后,患者的听力状况可得到更明显的恢复,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8-9]。杨田福等[10]研究中,79例(84耳)患者经上述两药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8.8%。
本组实验显示,Ⅱ组在接受克拉霉素配合盐酸氨溴索治疗1个疗程后,该组患者的临床药效明显得到优化,总有效率达到97.5%,与上述研究看法大致吻合;并且与Ⅰ组相比,Ⅱ组给药后在IL-1β、IL-8等各项耳积液炎性指标上也有更明显的改善,提示两药合用对耳积液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更好,优于单药治疗的Ⅰ组。
综上所述,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克拉霉素配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能够显著提升药效,同时加速清除耳积液炎性因子,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