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黄德林
贵州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讲活了时代精神、讲清了党的政策主张、讲暖了群众心灵,提升了农民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当前,贵州全省上下正掀起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高潮,各地在讲习实践中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此项工作,成效显著。
全省各地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平台,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讲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和各级扶贫政策、脱贫攻坚思路、农村发展举措等,将党的声音更好更快地传播到千家万户。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分工合作和协作配合,创新方式方法,把讲习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各种宣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各类讲习资源开展讲习活动,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全省各地积极营造感恩党中央,感恩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贵州发展的良好氛围。
感恩奋进,苦干实干,贵州奋力开启发展的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实现新跨越。各类讲习活动犹如缕缕春风温暖了农民群众的心田。讲活了时代精神、讲清了党的政策主张、讲暖了群众心灵,提升了农民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全省各地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充分利用讲习平台,深入宣讲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宣讲中央、省、市、县产业发展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改善民生政策等,让群众熟悉明白这些政策,利用本地资源和自身优势,用好用活政策,理清发展思路和举措。例如,毕节市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目标,采取先“讲”再“习”或边“讲”边“习”的方式,帮助群众树立产业发展新理念。百里杜鹃管理区通过“讲政策,习理论扶自信;讲发展,习思路扶智慧;讲方法,习技术扶产业”,实现了把干部“武装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的目标。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通过讲习,转变了村民的观念和思路,村民把土地、资金等确权后入股到合作社,通过“三权”促“三变”,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把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蜕变,走出了一条“塘约道路”。
全省各地按照产业兴旺的要求,把听“讲”与实际“习”结合起来,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粮食品种调优,经济作物调宽,支柱产业调壮,科技含量调高,土地存量调活,农机事业调快”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是一个天然的有机体,通过讲习积极引导农民追求居住环境美。小青瓦、白粉外墙的黔北民居,星罗棋布在遵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个个“阡陌交通”的美丽乡村、靓丽民居镶嵌在毕节大地的山水之间;极赋民族特色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已经融入到黔东南民居建设中。
乡村的美不仅要打造外在环境美,更需要发挥道德的力量,通过讲习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提升内在美。例如,锦屏县围绕“讲文明、 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开展讲习活动,并通过文明礼仪提示牌广泛宣传好人事迹,放大好人效应,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最终实现村庄治理有效。例如,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年丰村在讲习活动中创造的“村组居三级自治”、册亨县弼佑乡秧佑村实施的“德法并重乡村治理”,均收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使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富裕,过上好日子。全省各地通过讲习,激活了群众的发展思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村民逐步过上了富裕生活。
毕节市纳雍县昆寨乡大寨村苗族群众正在讲习所里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贵州图片库供图)
全省各讲习所开展讲习大比武,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讲习所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推进讲习活动向纵深发展。各地明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讲习活动中的职责定位。在讲习职责定位方面,乡级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主要针对乡、村干部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工作方法创新方面,基层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村以下讲习点建在生产小组、建在村合作社、建在工业园区、建在移民安置点、建在中心户等的讲习实践探索,使党的宣传阵地进一步前移,从根本上转变了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拉近了干群关系,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坚持讲习侧重一线,走群众路线,脚踏实地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益。在实践中,新时代贵州农民讲习所作为重要思想阵地,把党的大政方针、扶贫攻坚政策思路、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等讲清楚、讲明白,通过走好群众路线,干群关系近了、矛盾误会少了,老百姓对未来发展也更有信心了。省内多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均十分重视讲习员队伍建设工作,根据各级讲习所功能定位、结合群众需求和讲习员特长,层层建立“讲习员库”,因人因地开展讲习。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讲习员队伍,持续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
全省各地通过讲习激发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内生动力。例如,黔西县拍摄了《李懒鬼脱贫》《孝顺不能等》等“微型电影”,深入村寨播放100余场,让群众树立“当贫困户不可耻,争当贫困户可耻”的意识;在调研中,不少地方的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纷纷表示:打麻将的少了,听讲习的多了;“等靠要”的少了,“闯改创”的多了;旧俗陋习少了,文明新风多了。通过讲习,让广大外出及在乡的村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在讲习活动中运用“三级自治”体系,通过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自管委主任、中心户长的讲习,把矛盾化解在村里,把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年丰村村支书陈大明说:“讲习所就像‘脑袋’,解决思想问题;‘三级自治’就像‘手脚’,解决实践问题,最终实现了有效的村庄治理。”
实践证明,讲习所作为重要思想阵地,把党的大政方针、脱贫攻坚政策思路、乡村振兴战略等讲清楚、讲明白,干群关系近了,老百姓对未来发展也更有信心了,讲习所正在逐渐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促进产业兴旺的“助推器”。同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讲习思想,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讲习所开展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才能进一步激发和有效提升农民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