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麟
【摘要】岗位责任制关乎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关乎油田企业“三基”建设成效。笔者作为油田企业员工,在当前油田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部分岗位员工工作性质发生质的变化,许多员工踏上外闯市场之路等新形势下,通过边调研、边思考、边探讨、边总结,对油田企业岗位责任制落实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基层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加强改进新体制下岗位责任制落实形成了一些体会认识。
【关键词】企业强化;落实岗位;调研与思考
一、新时期岗位责任制呈现出的特点
深化改革背景下,油田企业普遍能够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将岗位责任制融入日常工作中,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主要呈现“重视程度高、制度执行好、责任心強”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在重视程度高方面,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较好地坚持和传承岗位责任制这一管理传统。自上而下都将严抓岗位责任制,作为推动重点工作、破解改革难题、提升质量效益的切人点和突破口。另外,不少油田企业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三基”检查,也为各单位养成了坚持抓岗位责任制的惯性。。在制度执行好方面,近年来油田企业对各项制度自上而下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先后推出了基础管理“十项制度”、“三标”等与岗位责任制相融相关的载体抓手。许多单位能够结合实际,在岗位责任制管理以及制度落实上配套建立系列落实措施,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亮点做法。总体上讲对各项制度和上级要求执行落实较好。在岗位责任心强方面,大多数干部员工对油田和岗位具有较强的归属感、认同感,一些基层干部常年保持“白加黑”“5+2"工作状态,这充分说明,绝大多数干部员工精神状态是好的,能够认清个人与企业的关系,这也是岗位责任制落实的最根本前提。
二、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群体责任意识渐弱化
大龄员工工作热情降低。老龄化现状相对突出。新体制下,基层岗位定员定岗,工作量更趋饱和。但是,由于部分年龄偏大的员工存在能力不够、进取心不强现象,导致岗位责任制落实不理想。“走出去”员工的需要重点关注。随着“走出去”外闯市场人员越来越多,一些市场化的外闯岗位根本没有具体的岗位责任制,也难以监督考核,并且外闯员工普遍缺乏对外部岗位的忠诚度、责任感,敷衍凑合干工作现象存在。未改革到岗位员工心存顾虑。有的单位虽然还未改革,但一小部分干部员工,存在改革后岗位会调整、收入会降低、工作不好干等思想优患,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座谈时有部分干部员工,对自身岗位责任制内容了解的不够细致,的干部员工反映工作氛围不好,心思不在工作上。
(二)制度修订不适应改革节奏
随着油公司新体制和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深化推进,有的油田企业撤销采油队编制,建立了采油管理区,采油管理区有的已投入“四化”运行,或已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但岗位责任制却没有跟进修订。现阶段日常工作模式,大多都是由领导干部口头安排,短期内可能不会影响工作和大局,但却给岗位职责落实,造成了管理盲区,埋下了较大隐患。座谈时,有不少干部员工觉得,目前岗位责任制修订的不够及时、尚需完善。从实际来讲,目前许多原采油队,表面上按照改革要求撤销编制,以独立注采站运行,但实际分队不分家,换汤不换药。导致一方面在采油管理区岗位编制外,基层采油站对电工、维修、资料等岗位的私设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由于仍采用一体化管理,也造成岗责模糊问题,若出现事故,无法界定责任、不好处理问题。
三、对于强化落实新时期岗位责任制的思考
(一)抓实教育,强化岗位责任意识
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围绕形势任务教育,要统筹用好网上网下教育阵地,采取专题访谈、举行形势任务宣讲、组织形势大讨论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油田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采取的扭亏脱困的举措等内容,传递压力、传递责任,激发干好岗位工作的内生动力。围绕优良传统教育,大张旗鼓地进行企业精神、石油石化传统作风宣教,采取事迹报告会、主题队(班)会、职工大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讲好油故事,激发干部职工忠诚企业、为油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优化顶层设计,突出责任制度建设
一是紧跟改革调整完善。紧扣深化改革带来新变化,突出价值创造、提质增效、从严管理等鲜明导向,使岗位责任制更加符合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要求。譬如,专业队伍的市场化管理,岗位责任制应加大外闯市场、自主经营等相关内容权重,凸显市场化导向;二是准确把控岗位工作差异性。按照“按岗定制、依制定责,以责定酬”的原则,充分考虑同行业、同区域、同工种的在岗位工作中的差异特性,科学划分职责标准,避免“一刀切”,确保岗位责任制符合实际。三是打通上下结合最后一公里。妥善处理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一方面建议自上而下,在企业上层成立岗位责任制专项办公室,统筹负责岗位责任制跟进、修订、督查等工作;另一方面建议自下而上,利用微信、网络等多元化手段,搭建制度改进平台渠道,基层员工可方便决捷地向上级部门反应申诉不合理的制度标准,实时进行修改调整,及时纠错纠偏纠正。
(三)严考核硬兑现,激发履责内生动力
一是突出价值导向,树立“完成目标保基本薪酬,多创效益挣绩效工资”的理念,本着责权利对等原则,分岗位完善差异化绩效考核制度,实现“多干多得、多效多得”。二是强化考核措施。按照管理目标和岗位责任制要求硬考核,缩短考核周期,试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一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加大对生产质量、创效能力、成本管理等方面考核侧重,放到与安全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行痕迹化管理。以岗位责任制为依据,推开履职写实工作,真实反映岗位工作量以及贡献大小。三是加大奖惩力度。全面建立并执行奖到心动的激励制度,与罚到心痛的处罚机制,学习其他企业对员工薪酬考核经验,通过严肃奖惩兑现,真正发挥出考核促进责任落实的杠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