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无双 神话乡村

2018-08-08 15:31
大众摄影 2018年8期
关键词:楼群田螺土楼

目前,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已形成田螺坑景区、云水谣景区和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等3条经典旅游路线,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这“两群两楼”于2008年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俗称“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距南靖县城山城镇60千米,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5座土楼均为3 层土木结构,内通廊式,一层为厨房,二层大多为谷仓,三层为卧室。楼内采用柔韧的杉木制作门窗,采用坚韧的松木制作楼板,并将杉木与松木结合使用制作楼梯,用泥坯砖隔墙。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的经典之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乡村建筑模式”。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景观村落,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2011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裕昌楼

裕昌楼坐落在依山面水处,是福建土楼之母,始建于元末明初(约公元1308年),是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共有五层18.2米。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卵石铺成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

裕昌楼最大的特点就是柱子东倒西歪,其利用圆形土楼内部相互挤靠的力学原理,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险象环生,却“危”得出奇,被人们称为“东斜西歪楼”,但700百年来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裕昌楼为两环圆楼,外环每层50间,共250间。顶层伸出墙体处还有五个瞭望台,底层为伙房,家家有水井,只有一个大门进出。基墙厚1.5米,建外环楼共有杉木圆柱508根,第二环为平房。底层每间伙房所打的水井深约1.5米,直径约60厘米,作为各家的自用水,井水净而清。

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裕昌楼经受风风雨雨的侵蚀,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的祖祖辈辈也就这样住下来繁衍生息。裕昌楼“危”得出奇,说明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所建土楼确实坚固耐用。现虽属危房不宜使用,但作为古建民居活标本供大家参观考察,则别有一番意义。2006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塔下村

塔下村,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是首批“中国景观村落”、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素有“灵秀水乡,梦幻家园”的美名。古村落地形为“一水依两岸”的狭长地带,一条长约1公里的蜿蜒山溪从峡谷中穿过,水色清明澄碧,溪流上有11座风格各异的石拱桥,一座座土楼在青山秀水环抱下,远远望去,俨然一幅幅超凡脱俗的明清山水画,因此,塔下也获得了“闽南周庄”的美誉。

塔下村有两个引以为豪的“全国之最”:一是全国村级土楼最多。在方圆1平方公里多的村民聚集地,共分布着45座土楼,形成了一处蔚为壮观的土楼群落。其中最早的土楼福兴楼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为七世东崖公所建,以后又陆续建了40多座土楼,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摆布,高大雄浑,气势恢宏。清末后,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张姓族人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二是全国村级“石旗杆”最多。为纪念塔下村历代涌现出的文臣武将和为家乡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华侨、侨属,近100多年来,塔下村民已在张氏祖祠“德远堂”前先后立下了23根“石旗杆”,以杆励志,激励后人。德远堂前竖立的石龙旗杆,阴镌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饰物多雕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绝观。

塔下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前几年,这个人口仅1400多人的小村庄,就有百岁以上老人3位,90岁以上老人12位,1999年去世的李香英寿达108岁。目前,全村有百岁以上老人1位,90岁以上老人8位,80岁以上老人26位,6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的15%。这里的人为何长寿?许多前来探秘的专家学者经过调查后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果: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使然。

和贵楼

和贵楼,始建于1732年,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楼”, 在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上,运用悬浮原理,以松木为介质,采用桩基、筏基综合运用技术,建起高5层21.5米的最高方形土楼,整座土楼宛若陆上“诺亚方舟”。楼内两口水井,水质截然不同,左边的井水清澈甘甜,右边的井水混浊不清,俗称“阴阳井”,更为奇特的是井水高出地面,又不溢出井沿,成为一个未解之谜。楼外建有单层护厝,楼内建有学堂,形成“厝包楼、楼包厝”的奇特建构。最为神奇的是整座土楼墙体高厚比在200多年前就达到13︰1,接近生土建筑的极限,具有突出的建筑成就和极高的建筑技术研究价值。2001年5月,和贵楼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云水谣

云水谣古镇是闽南闻名遐迩的一个秀美山村,集古村、古道、古榕为一体。幽长古道、千年老榕、青山碧水、神奇土楼,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古镇四面环山,纵横十余里,汩汩流淌的溪流镇而过,溪流间一座座小桥跨越其上,两岸村庄衣带相连;溪岸两边,由13棵上百、上千年老榕树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榕树下一条条古老的溪石小道交叉穿梭,漫步其中,土楼胜景、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情趣盎然。电影《云水谣》便拍摄于此。2009年,长教云水谣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2011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怀远楼

怀远楼始建于1905年,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建成,为旅居缅甸的16世简氏族人简新喜寄3万块大洋回乡所建。楼高4层 13.5米,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是闽西南土楼中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双环圆土楼,充分利用大型河卵石和夯土墙两种材料的不同特性,采用成熟的“倾壁造”技术营建的鼓形土楼,是中原版筑技术经过几千年积累提高的结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代表。楼内建有极其精巧秀气的五凤楼建筑“斯是室”,室内楹联诗对、雕梁画栋诠释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思想,是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与中国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杰出典范。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以“法天象地”作为规划布局理念,方圆土楼一次规划分批建设,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排布14座大型土楼,集中反映了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从最早的朝水楼(1549)到最晚的永庆楼(1972)的落成,建造时间足足跨越了423年,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7座明清时期造的方形土楼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南薰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阳春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14座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山谷间,东、西、南三面青山环绕,一条小溪流自东而西穿过土楼群,汇入西北面的曲江溪,反映了由土楼形成的村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独特特征。河坑土楼群于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入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2011年8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楼群田螺土楼
田螺姑娘的夏天
摸田螺
田螺
土楼夜景
吃田螺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人工湖清晨
走进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