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会蹄疾步稳。本期特选取两个基层党组织围绕“夯实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畅谈经验做法。
袁致甲 孟凡庚
“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们村考察工作,听取了我们村以党建为统领,强化班子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汇聚人才资源、建设文明村风家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情况介绍。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自豪地说。多年来,三涧溪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建立“家”字型平安建设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五老信访调解会”制度,夯实了发展根基,形成了和谐氛围,凝聚了干事合力。
党建筑基:由穷到富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面对曾经六年换了六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三涧溪村,高淑贞从200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天开始,就把抓党建作为固本强基、富民强村的关键之举。从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抓起,每月15日主题党日活动雷打不动,严格签到制度,每名党员都不能缺席;实施“五个一”工程(“一面旗帜”带动群众、“一线通”连接群众、“一张卡”便利群众、“一支队伍”服务群众、“一个职介所”致富群众),在联系服务群众中使党支部的组织力大幅提升。
三涧溪村的党员活动室有这样一块展板,全村每个党员的名字、要发挥的作用都明确标注在展板上,向村民公开。制定“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和“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等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实行“捆绑式、积分制”考评办法,把每位党员家属的表现也列入党员个人积分,每半年组织街坊四邻对“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让党员家属参加党员点评活动,起到“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效果。
党建工作理顺了,班子威信树起来了,村“两委”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民生上。先是修路,村“两委”成员带头筹集资金。为保证工程质量,村“两委”成员天天顶着烈日在现场监工,嗓子发炎说不了话,就在纸上写字跟施工方沟通……修完路,村“两委”又想着让村民喝上自来水。由于村里私搭乱建严重,自来水管道没法走,村“两委”就率领党员干部到群众家里耐心做工作。就这样,一条条民心路修好了,一座座连心桥架好了,一股股甘甜的自来水流进了群众心间。
围绕中心:由富到强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三涧溪村抓住济南大力抓招商引资的机会,积极申请上级党委政府利用村里空闲地规划建设章丘城东工业园,园内72家企业去年实现税收1.3亿元。三涧溪村80%的青壮年劳力在园区及周边务工创业,一年就为村里群众创收5000多万元。
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三涧溪村结合章丘人才房政策,在旧村改造过程中,主动规划建设人才公寓,提供给园区企业,按照优惠价购房,帮企业吸引人才。把村里的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物业公司,给工业园区和周边高校搞绿化、做保洁,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目前,三涧溪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多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60余万元。村里每年都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保障。
党员带动:由强到美
针对村里小锻打、小煤矿等“四小”产业污染环境的问题,村“两委”下定决心:“四小”企业效益再好,也要彻底关停,把绿水青山还给村民。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关停、拆除,“四小”企业最终被彻底拆除。腾出来的土地,适合做工业项目的就办工厂,不适合的就搞苗圃、做绿化,现在村里绿树成荫。
环境美了,乡风更要美。在文明乡风建设中,三涧溪村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抓住党员家庭这个细胞,带动群众向上、向善、向好,推出一批好媳妇、好婆婆,让良好家风蔚然成风。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主动服务促进移风易俗。“现在我们村实现了‘六个不见,即不见薄养厚葬,不见披麻戴孝,不见大操大办,不见奢侈浪费,不见互相攀比,不见赌毒黑恶,村里多年未发生过恶性事件,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三涧溪村的村民自豪地为本村党支部点赞。
陈彩霞 肖文雄
甘肃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是“铁人”精神的发源地,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0名。近年来,铁人村党支部按照玉门市委“重大事项党委决策,重点工作支部引领,难点问题党建破题”的总要求,持之以恒强化“党建+”工作模式,以先锋模范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汇聚出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铁人家乡贡献力量。
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党群共富裕
只有建成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铁人村深入开展“坚强堡垒”争创活动,积极建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党员群众、种植大户、科技能手、流通能人为主体,以妇女、民兵等为补充的“一核多元”组织架构,依托“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设施养殖、高效制种、劳务输转等促农增收产业。全面实施“支部+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发展服务模式,抓好引导、带动、帮建、服务四个环节,由支部委员每人联系2~3名党代表,党代表每人联系2~3名党员,有联系能力的党员每人联系1~2名群众,帮扶群眾400余人。铁人村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让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聚合效应不断释放。据了解,铁人村现已建成日光温室1141座,实现了户均2座增收棚的目标,来自日光温室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0%,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420元。
引领生态宜居,翻天覆地建新村
只有将党建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党建的“双赢”格局。铁人村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落实“领导包村抓机制、干部包组抓推进、党员包户抓突破;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镇评村、村评组、组评户”为主要内容的“三包三定三评”机制。依托“主题党日”和“固定党日”等载体,大力开展党员带头讲政策树新风、带头清垃圾拆危房、带头护环境常保洁、带头帮整治抓评比、带头兴产业住新房的“五带头”活动。以打造铁人故里AAA级旅游景区为突破口,将环境综合整治同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和铁人文化传承相结合,着力挖掘和拓展铁人文化,新建楼居式住宅,改建民宅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周边环境,发展休闲农业,形成铁人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将铁人村打造成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新农村示范村。
引领服务升级,帮扶群众惠民生
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取得胜利。铁人村党支部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工作理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推行包组挂项制度,每名村干部包挂一个组,每名小组长、中心党员包挂两到三户,定期入户调研热点、难点问题,写好“民情日记”,及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铁人村按照梳理出的9大类27项便民事项,印制服务指南,将包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推选为村代办员,及时收集群众的代理服务信息,通过直接上门办理、承诺时限办理、联系协调办理、全程跟踪代办四种方式,为老百姓代理大到联系协调贷款、温室搭建、农产品运销,小到低保申请、计划生育、惠农补助、邻里纠纷调处等24项服务项目,同时按照“阵地建设标准化、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要求,强化村级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功能,让群众少跑路,减轻办事成本,平均每个月为群众帮办服务事项20多件,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路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