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杨宗霖
夏季光照强,水温高,鱼类摄食量增多,是淡水鱼养殖的关键时期。但同时受降雨增多、持续高温等因素的影响,养殖鱼类面临水质污染、浮头泛塘、鱼病暴发等危害。因此广大养殖户应积极克服夏季的不利因素,加强养殖管理。
夏季水温高、光照强,浮游生物繁殖迅速,鱼类生长快,摄食量增多,排泄物也随之增多。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或缺氧。藻类病死后产生的藻毒素还容易导致鱼类中毒。因此在高温季节要注意水质调控。一方面要适当增加新水和换水,在池塘周围种植水生植物,保持水质清新。另一方面要定期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和池底。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增氧机增氧,以改变上层溶氧过饱和而下层溶氧不足的弊端,具体在使用时要做到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早晨开机,阴雨天后半夜开机。
根据养殖品种与特性,严格选择好优质饵料。以增强鱼类抵抗力,减少水体污染,使鱼类健康生长。应注意6—8月要适当加投饵料,9月初是鱼病多发期,除在饵料中添加药饵外,饵料投喂量也应控制在总投饵量的五至六成,等“白露”过后可以大量投饵。坚持做到“四定”、“四看”。
夏季水温较高,适宜水中各种病原体易滋生繁殖,是鱼类易发病季节。主要易暴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和指环虫病等。养殖户重点应做好细菌性出血病、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要建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意识,主要措施是提高苗种质量、科学配制饲料、采取合适的养殖模式、控制养殖环境等。一般可采用消毒剂(活性碘、水产用二溴海茵)、除藻剂、生石灰、微生态制剂等进行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可根据情况合理使用。
夏季天气多变,易出现雷雨、台风天气,切实做好汛期渔业生产管理。应做好防治鱼类逃跑的工作,如及时加固堤埂,修复池坝,注意进排水拦鱼设施的维修、加固,防止破损逃鱼。另外多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缺氧浮头,发现缺氧预兆,及时加注新水和开启增氧机,以免鱼类泛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