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彤伟 姜琦 张宏宇
摘要: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文章以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为研究视域,通过建强阵地、创新载体、配强力量为路径,并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实际,对新时代下创建党建工作品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路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党建工作 品牌 组织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个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明确了方向和任务。自2016年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围绕实现“两大重组”、打造“四大工程”、主抓“三支队伍”工作思路,推动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同步提升,推动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同步强化,推动党建载体和组织阵地项目化、精细化,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带领引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在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开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建强阵地,实现“两大重组”,在重置构造中彰显凝聚力
提升组织力,关键是立足于组织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完善和重构自身的组织体系,实现组织覆盖与价值嵌入的统一,这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组织阵地。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阵地,既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提升,也要用创新重组方式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来评判。学校党委打破原有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激发党组织活力,推动党的一切工作落到基层、实到支部。
(一)成立“杏林青马工程”基地党委。探索组建不同功能和类型的党委、党支部。学校党委敢抓敢为,全国首创,成立了青马工程基地,成为二级教学单位,专门负责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建立“杏林青马工程”基地党委,以相同相近专业的教工支部+学生支部“联动共建共创”为载体,成立了师生联合党支部,青马学员和青马学会教师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通过交流谈心、专业导航、科研引领等方式架起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之间沟通桥梁。
(二)成立“新时代传习所”青年传习组。学校党委创新方式,在推进实施“杏林青马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深化、整合、提升,将青年教师、青马导师、青年学生组织在一起,设立30个青年传习组,每组约30人,合计900人,命名为“JDX900”模式,发挥学校中医药专家多、学者多的优势,结合学校“四大工程”,采取对内传和对外传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地组织杏林青马师生走进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等地开展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传党的国家大政方针、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等活动,实现“五传五助”的目标。传习组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注重话语体系转换,引领带动更多的高校大胆创新,积极作为,示范、引推动“新时代传习所”在高校良性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在基地落地生根。
二、创新载体,打造“四大工程”,在品牌打造中彰显聚合力
提升组織力,重点是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并推动高校基层中心工作,加强党建顶层设计,丰富党建创新载体,切实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问题,这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党委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实践,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大改革力度,突出发挥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不断推进服务载体向多元化发展,通过抓项目的形式来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整合资源,合力推进。2016年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实施了党建工作“四大工程”,形成了“四轮驱动”模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开展党建工作“三服务三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锤炼党员党性。通过党建工作走进师生,服务学校内涵发展,走进社区,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和文化提升,走进医药企业,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提升全校各级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思想水平。2017年,学校党委安排了9大类58项具体任务,制定了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责任人。这些工作,既有党委顶层设计的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各基层党委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带领广大党员和教师参与到各种服务中。
(二)开展了“杏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丰富了思想引领力核心内容,打造了“青马工程”升级版。在教师层面,成立了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目前全校有327名青年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占青年教师总数的80%以上。在学生层面,成立了“青马工程”学员班,每年选拔100名左右优秀学生作为学员。我们还成立了“杏林青马工程基地”党委,全面加强对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形成了师生共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学生“青马工程”学员班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五行计划”,即“金计划—理论导航计划”“土计划—文化滋养计划”“火计划—实践淬炼计划”“水计划—导师引领计划”“木计划—自我提升计划”的五大模块工作,选配32名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正处级以上干部作为青马导师,让导师与学员同学习、同实践、同成长。青马学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书记校长下午茶”、文化沙龙、青年发展论坛、读书交流会等学会活动57场,随着吉林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我校成立,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4.0版”。
(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工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工程注重培养教师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着力实施“五个一”文化教育体系,四个系列文化讲坛。与吉林省关工委联合组建成立了由10位文化名人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告团,邀请中央芭蕾舞团、吉林省京剧院等知名文化团体来校演出,屠呦呦、任继学等中医药学专家的故事,也由师生自编自演,出现在舞台上。
(四)实施“五五廉洁教育工程”,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从教和廉洁行医环境。工程面向全校35岁至55岁从事教学、科研、医疗一线岗位工作的专业人员,通过搭建“五个教育平台”、参加“五个教育活动”、享受“五个优先待遇”等廉洁教育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从教和廉洁行医环境,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严格要求自我的优秀中医药人才。
三、配强力量,主抓“三支队伍”,在锤炼锻造中提高保障力
提升组织力,前提是立足主体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和党组织骨干队伍建设,这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主体支撑。
学校党委针对青年骨干、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不同群体,实行了青干成长计划、青知成名计划、青苗成长计划系列项目,以人为本,从三个层面锻造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党建后备人才,充沛工作力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青干成长计划——培养党务后备人才。实施“青干成长计划”,助推青年干部成长。一是出台《优秀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办法》、《优秀年轻干部校内外挂职锻炼暂行办法》、《中层干部素质提升计划》。二是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中层干部培训班、青年骨干培训班,保证全校处科级干部在3年的时间内轮训一遍。三是加强干部交流任职和挂职锻炼。积极选派处科级干部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省委党校参加学习培训,选派年轻干部到省内外兄弟院校、对口协作政府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加强校內机关部门之间、机关和基层单位之间的挂职交流,全年组织学员专题学习12次,制作文集6册,发出校内外报道20余篇,选派10名青马学会教师担任校长助理,选派10名干部在校内挂职任职,交叉锻炼,选派3名干部到校外挂职锻炼,全年赴扶贫点开展“四同教育”36人次,着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干部队伍。
(二)青知成名计划——培养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施“青知成名计划”,助推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一是创新党管人才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实施意见》,加大杰出人才、学科领军人才、紧缺博士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就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学科专业带头人,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双提高。三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强化教学研修和教育思想大讨论,积极选派教师赴国内外开展交流学习,成立创新青年科技工作者团队,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攻关,培养储备一批教学科研水平拔尖的后备干部和人才。
(三)青苗成才计划——培养信仰坚定接班人。实施“青苗成才项目”,构建了“金字塔”式培养体系,坚持用精英带全体,因材施教。一是培育搭尖,树先锋。坚持每年从大一新生中选拔120名优秀学生,作为校级青马班学员,由学校党委亲自抓,开展为期两年的精英式培养。二是壮实塔身,强筋骨。由各学院党委主抓,成立6个总计2000余人的二级“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三是夯实塔基,抬整体。强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努力增强全体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实效,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信仰坚定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小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N].人民网,2017-10-27.
[3]胡昌升.突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N].人民网,2017-12-01.
[4]徐丙祥,乔克.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J].人民论坛,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