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冰与火之歌》的女权意识

2018-08-07 10:54王瑞杰
祖国 2018年12期

摘要:作为当代著名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一改以描写男性为主、将女性边缘化的例子,塑造出一大批光芒四射的女性形象,与她们生活的父权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女性角色艾丽娅、瑟曦和丹妮莉丝等人,发掘小说的女权意识及作者的女性观。

关键词:《冰与火之歌》 女权意识 父权社会 艾丽娅

《冰与火之歌》是由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系列史诗奇幻小说。全书计划共七卷,现已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2011年,美国HBO电视台推出第一季由此改编的电视剧,中译本亦于同年在内地发行,引起读者极大反响,被誉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奇幻文学作品。

截至目前,《冰与火之歌》中的众多主要男性角色纷纷死去,而主要女性角色则大多活跃在一方舞台之上。毫无疑问,中世纪的女性地位低下、处境艰难,世俗偏见对女性极其不公。但在这部小说中,女性通过不同方式寻求生存的机会,争取自身的利益,不断失去也不断得到,成功破解了命运的陷阱,在一个依旧由男权主宰的社会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在采访中,该书作者马丁也曾坦言:“我就是个女权主义者。”通过分析文中的女性形象及男性对女性的认识,不难看出其中的女权意识。

一、女性主义与女权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要求人们以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及表达方式。以此为指导,女性作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如《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第二性》等等。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道,“女性是第二性,排除在男性以外的‘他者。权力归于男性,女性仅仅是附庸。”在书中,波伏娃利用存在主义去探索女性的概念,强调女性必须成为主体、获得解放,男性应充分肯定女性的价值,体现了强烈的女权意识。

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一开始,描绘的是一幅家人欢聚、其乐融融的画面:大女儿珊莎身着华服、钻研刺绣,听着修女的教导,怀着嫁给王子的美梦;小女儿艾丽娅热衷武艺,舍弃女红去和兄弟射箭,最喜欢舞刀弄枪。

从小,艾丽娅就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被贵族家庭所束缚。她不想遵从时代惯例,成为公爵夫人、生育机器,而是想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她没有丹妮莉丝逆天的喷火龙,也不像瑟曦一般工于心计,却成为了五部小说中pov视角最多的、活得最精彩的角色。

父亲惨遭杀害之后,她从君临一路逃亡,凭借着自己的机智一次次死里逃生。艾丽娅从未依附于任何男性角色,不曾成为附庸。尽管心中有着滔天的仇恨,但她的复仇却井井有条、计划周全。身为贵族小姐,艾丽娅能够忍辱负重,遇到敌人时沉着冷静,不出差错;接受杀手训练,即使伤痕累累,她从未抱怨,而是顽强地闯过一关又一关。她不曾出卖色相,也不涉及政治联姻,每一个成功都是靠自己披荆斩棘得来的。女权意识在艾丽娅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王后瑟曦也是一个典型的女权主义者。她从小勤奋学习,不肯落于兄弟之后,也从没把自己当作一个在家绣花的贵族小姐。瑟曦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不忘家族荣誉,这份使命感比书中的许多男性都要强。在面临女儿被毒杀、爱人离去这样的低谷,她明白要“留得青山在”,迅速调整心态,从未停止与命运的抗争。

女性主义学者哈里特·泰勒·密尔曾指出,“性别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由于这样的偏见,丹妮莉丝从小就被哥哥欺负,后被卖到草原部落上。面对人心反复无常,她用善良去关怀民众、解放奴隶;强硬地与奴隶主谈判;自信又勇敢地调兵遣将,又能放下仇恨,从大局着想,与人合作。她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女性的沉着冷静,即便大背景是男尊女卑,女性仍会选择抗争。除了男性的特质,她懂得利用女性的温柔优势,赢得民心,让男性部落首领臣服。《冰与火之歌》中有句著名的谚语,“凡人皆有一死。”而丹妮则作出了改动,“是的,每个人都会死,但女人不是凡人(Men)。”

在传统观点看来,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就越受尊重;姣好的容貌是一种武器、一面旗帜,甚至一封推荐信。但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即使貌似无盐、身份低下,仍可受到尊重:女野人凭借智慧带领三个男人逃出生天,“塔斯的处女”布蕾妮正直而武艺高超,曾打败男性骑士,甚至保护君王。由此可见,作者在塑造女性角色方面并没有偏爱貌美、出身高贵的女性,任何人都拥有对人生的控制权,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好的结局,这无疑体现了强烈的女权意识与思想。

三、结语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朱丽亚·克丽斯蒂娃曾表示:“女人只不过是功能性的,从属于男性的客体。她只拥有躯体、性、生殖的物质特征。”在《冰与火之歌》这部小说中,读者可以充分领略女性的力量。她们不曾甘心被物化,也不认为女性注定要为人压制。尽管起初登场的势力都由男性领导,但随着情节推进,女性角色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女性角色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女性解放虽然“道阻且长”,衷心希望能有更多体现平权意识的作品出现,以及探讨女性问题时,人们能够做到细致全面。

参考文献:

[1]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3]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袁元,彭家海.《冰与火之歌》中瑟曦的原型分析[J].现代交际,2005,(10).

[5]乔治·R·R·马丁.权力的游戏(谭光磊、屈畅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瑞杰,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