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平镇生态廊道景观规划

2018-08-07 07:12刘真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植物配置规划

【摘要】:生态廊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崇明东平镇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为例,通过介绍该项目具体的背景、规划的目标和原则、规划设计的理念及植物的配置,为营造生态、景观、休闲、游憩等多功能的廊道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廊道;规划;植物配置

城市生态廊道是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呈线状或带状空间形式的,基于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形成的,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1]。一般具有防灾安全、景观生态重建、卫生防护、生物信息传递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2]。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愈加紧张,城市绿地承担的功能由以往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生态廊道作为一种公共绿地,在绿地系统中承担的功能也应该愈加趋于多元化。然而,目前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很多呈现树种单一、景观单调、功能薄弱等状况,针对此种状况,本文以崇明东平镇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植物种植和配置方式,为营造生态、景观、休闲、游憩等多功能生态廊道的规划提供参考。

1、 项目背景

东平镇地处我国北亚热带东端,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中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距城桥镇区约10 km,整个镇96%的地域为林地、农田、河流所覆盖,绿地率在整个崇明岛内相对较高。东平镇分为东西两个空间上分离的片区。北部地区与前卫村接壤,滨临长江入海口和北湖,中部地区有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东部片区与东滩和陈家镇接壤,是典型的平原地形结构,土质多为沙壤土。

东平镇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主要集中于辖区内北沿公路、北新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项目总建设面积384.5亩(256330㎡)。目前,辖区内现有的绿化建设质量较差,景观单调,在美化环境、塑造城市和乡镇形象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甚微。为了提高乡镇景观质量,契合城市景观环境的发展现状,政府要求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具体情况开展一镇一特色树种的规划,要求辖区内18个镇,每个乡镇都选择一特色树种栽种,形成特色。东平镇选择了以“梅”为特色树种开展生态廊道建设。

2、 东平镇生态廊道规划目标和原则

2.1 规划目标

2.1.1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作为县政府谋划的民生工程,生态廊道构建的目标之一是提升东平镇的对外形象,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营造和谐景观,提高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同时,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减轻环境生态压力。

2.1.2景观、休闲和生态功能的复合

原有的绿地廊道系统景观单调,只承担生态功能,在景观和休闲等功能上偏弱。随着城市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的紧缩等现状,单一功能的生态廊道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要求,因此在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景观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不仅能满足美化環境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生活需求。

2.2 规划设计原则

2.2.1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崇明的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貌特点和“一镇一特色树种”要求,选择梅花和与其习性相适应的乡土树种,保证植物后期生长健壮。

2.2.2整体性原则:生态廊道整体具有完整性,总体风格需要协调一致,因此在树种的选择时既要考虑到选择的多样性又要考虑到生长习性的兼容性,还需要保证景观风格的协调性。

2.2.3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原则:生态廊道建设中需要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利用“穿”、“绕”、“拓”、“增”、“串”等方法,灵活地构建生态廊道,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穿”,利用道路两旁现有林地,在林地内预留穿行通道。“绕”,遇有合法的建筑、鱼塘时,以不扰民为前提,通过绕行形成廊道。“拓”,在原林地周边拓展一定面积建设新廊道,保证林地面积只增不减。“增”,增加林地树种的种类、观赏特性、景观层次及林地的使用功能。“串”,将沿途林地、绿地、水域、旅游景点等有机串联,有效整合林旅资源,形成系统景观。

2.2.4控制成本,务求实效原则:在实施中要以保洁、保质、保量为前提,选择树木要植株健壮、符合标准,又要控制成本。步道、自行车道的建设要注重实用,同时要符合县体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此外,在规划设计和苗木种植时,尽可能的保留原有基地内的树木,一方面保护原有林地,另一方面又能降低成本。

3 、东平镇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

3.1设计理念

该项目属于生态景观廊道的建设,其绿地属于公共绿地。结合乡镇要求以梅为特色树种构建特色景观,因此以“驿路梅香”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按照林旅结合、林体结合的发展思路,通过植树造林,调整、优化、完善林相结构,丰富林木色彩,突出“一镇一特色树种”打造具有观赏功能与人林互动结构的生态景观廊道,优化生态环境,丰富崇明生态内涵。

3.2 种植设计与植物配置

项目位于北沿公路、北新公路两侧,在设计时,以梅花、花石榴、紫叶李、石楠、紫薇、海棠为骨干树种,其中梅花是特色树种,加之香樟、女贞、水杉、山茶、紫荆等树种的配置,使其形成以春景为特色,四季有景,集观赏、游憩、生态功能为一身的廊道景观。植物的种植密度如下:乔木种植密度为60株/亩,其中梅花20株/亩,规格Φ7.1-8.0,香樟2株/亩,规格Φ10.1-12.0,水杉4株/亩,规格Φ10.1-12.0,山茶4株/亩,规格Φ4.1-5.0,紫荆4株/亩,规格Φ4.1-5.0 紫薇4株/亩,规格Φ4.1-5.0,石楠6株/亩,规格Φ7.1-8.0,花石榴7株/亩,规格Φ7.1-8.0,紫叶李9株/亩,规格Φ7.1-8.0。

树种采用自然式种植与组团式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林地占比为93.39%。群落组成采用乔灌草三层结构进行配置,上层采用香樟、女贞、水杉等大乔木,中层选用石楠、梅花、花石榴、紫叶李、山茶、紫薇、紫荆等小乔木或灌木,地被采用白三叶和多年生野花等覆盖。高大乔木种植在西侧与北侧,保证骨干树种光照的前提下,遮挡西晒,兼顾观赏效果,打造四季景观。

以北岩公路一侧的标准段一为例,保留公路一侧的原有林带,在原有林带和原有农田之间构建新的生态廊道。在靠近农田的一侧以水杉和香樟作为背景,起到农田防护的作用。廊道内的植物以梅花为主,通过骨里红梅、绿萼梅、美人梅等梅花品种的配置呈现红、绿、粉三色景观,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花期差异,延长梅花的观赏期。此外,紫荆、红叶李等植物的配置和梅花一起,突出春景。花石榴和紫薇的配置,使夏季有景可观,山茶的配置使冬季增加一抹艳丽,总体观赏性较强,观赏期较长,景观效果较好。

考虑到项目现状场地平缓、地势较低,地块毗邻农田,灌溉农作物时会出现灌溉渠内水倒灌进新建生态廊道内的现象,因此在场地内做纵横的排水沟,沟渠上开口0.5米,底部宽度0.2米,沟渠深度为0.25米。此外,部分地块外运土方回填做了地形处理。

4、 展望

生态廊道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城市绿色网络的关键。其不仅可以在生态功能上发挥各类效益,亦能够在景观功能上也提供美学价值,在空间规划上也可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因此,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应从以下几点予以重视。

4.1强调多功能生态廊道的构建。生态廊道不仅应承担基础的生态服务功能,更要在景觀的规划和布局上呈现美学价值,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此外,很多生态廊道沿道路或河流等布置,还应具备防护、隔离的功能,因此,强调生态、景观、休闲、游憩、防护等多功能的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4.2注重保护与改造并重。很多生态廊道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功能单一、景观单调、廊道不连续等缺陷,在面对该类型的廊道构建时,应秉持在原有廊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原有的生境不被破坏,另一方面有利于控制成本。

4.3强调地方特色的突出。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除了在树种选择上要求以乡土树种为优,突出地方植物特色,规划设计时还应结合一定的地方文化风貌,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在景观的呈现上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李静, 张浪, 李敬. 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J]. 中国城市林业, 2006, 4(5):46-47.

[2]官卫华, 何流, 姚士谋,等.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以南京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07(1):51-58.

作者简介:姓名:刘真(1988.0104);性别:女,籍贯:山东枣庄,民族:汉族,学历:本科,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

猜你喜欢
植物配置规划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