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摘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森林资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可以发挥调节地区气候、防风固沙的功效,增强森林管护能力是林业部门近阶段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森林管护工作重要意义及现存问题,对相应优化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森林管护 优化途径
【前言】:森林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生长需要很长的周期,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及损坏森林现象的发生,导致地球上森林资源覆盖面积急速下降,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因此,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加强森林管护工作有重要意义。
1、实施森林管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进行森林管护工作可以有效对管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实施科学化管理,对其经营质量进行控制,有效防治病虫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保证森林资源快速健康的成长。
1.2.控制森林消耗总量。进行森林管护工作可以减少乱砍乱伐等破坏现象发生,避免由于木材过多消耗导致森林资源过度砍伐,使保护区内树木有自然生长的空间,实现控制森林总消耗量的目的。
1.3.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森林由于良好自然环境,蕴含了多种丰富的物种,是动植物生活的主要环境,进行森林管护工作可以保护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保护森林内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1]。
1.4.防治森林灾害。进行森林管护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各种破坏性较强的森林灾害发生,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有效提升森林防火执行能力,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地区资源降低气象灾害,及时发布病虫害检测报告,对病虫害实施强有力的防治措施。
2、当前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控体制落后。依照我国相关管理条例规定,林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管理体制,在实现自我完善同时,严禁对森林资源进行乱砍乱伐,林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下,既要保证经济效益,还要承担森林建设工作,很大程度制约森林管护工作实施开展。
2.2.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矛盾。很多地方政府还未能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仅关注地区经济效益发展水平,甚至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在林区内招商引资,推动有经济利益的项目实施,对森林资源乱砍乱伐,占用林地,严重阻碍森林管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2.3.管理工作不到位。森林管护站点一般都在离林区较远的地方,林区深处巡护工作容易出现巡护盲区,森林管护管理工作,还存在林业管护制度不规范、制度无法有效落实,管护人员责任心不足等问题。
2.4.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由于管护责任重大,工作资金缺乏及任务繁重等因素,导致森林管护工作难度大,管理人员逐渐减少,无法满足现有的管护要求。现有的管护人员存在观念陈旧、责任心不强、没有竞争意识、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
3、優化森林管护工作途径与措施
3.1.构建森林管护机构,逐层压实管护责任。建立专业的管护机构和管理制度,在四川凉山,从州到县逐层签订天保工程“双线”目标责任书,将森林管护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中,作为每年和任期内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内部的专业管护人员加强巡护记录管理,详细记录巡山要点位置的情况,做好工作交接,建立专业化的森林管护团队,录用综合素质高、有能力的人员进入队伍。健全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省、州规定与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与完善建设规章制度、落实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信息报送、工程档案等工作责任,加大督促力度,加强工程资金有效管理[2]。
3.2.强化责任与责任监督,狠抓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管护部门和地方政府都要将保护林业资源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有强大使命感与工作热情度,地方发展经济同时要与森林保护实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森林防火工作要作为重中之重,加大防火宣传教育,对野外火源严格管理,加强林区内防火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森林防火队伍。
3.3.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为促进森林管护工作有效实施,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森林管护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加大天然林保护资金投入,实施农业开发、水利农田建设等项目,使用专项资金完善配套设施,建立科学化建设方案,严格按照工期完成施工任务,制定改善生态效益的措施,鼓励广大民众进行造林工作。
3.4.强化管理队伍的建设。森林管护人员是管护工作主要实施者,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现有森林管护人员也提出新的工作要求,森林管护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管理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同时,对现有森林管护人员进行专业化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安全和防火方面的培训,增加对突发事件快速处理能力[3]。
总结:森林资源管护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化途径主要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责任与监督体制、狠抓森林防火,加大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最终实现森林管护工作的合理优化。
【参考文献】:
[1] 田霞映. 森林管护工作的优化途径[J]. 乡村科技, 2016(21):65-65.
[2] 吉照利. 加强森林管护工作的途径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6(35):264-264.
[3] 李昌友. 加强森林管护工作的途径分析[J]. 科技展望, 2016, 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