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林业生态发展理念及分析

2018-08-07 08:01蓝广忠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

【摘要】:本文从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及未来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希望对林业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态;林业发展;战略重点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性,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是新时期对林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即要大力发挥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生态文明的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1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林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不过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1.1森林资源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广东省和周边身份在森林资源的总量和质量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单就广东省来说,其森林覆盖率目前为52%左右,和福建省的65%相差了13%左右,而且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仅仅为福建省的的二分之一。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比例为75%,福建省为95%,二者之间的差距更是达到了20个百分点。

1.2生态产品供给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态公益林在广东省的林业用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为37.7%,和北京、四川、内蒙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比例偏低,而广东提出要建设成国内绿色生态第一省的目标,按照此比例来看,实现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平均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于森林和湿地以及清洁空气等生态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森林还面对着火灾、气象灾害、森林有害生物等外来因素的威胁,这些威胁的存在,将导致生态产品短缺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1.3林业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林业产业总产值来说,广东省的总产值近年来连续居于国家首位,不过其综合竞争能力并不是十分强大,主要原因在于林业产业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在素质方面表现的参差不齐,产业的技术装备比较原始和落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广东省发展森林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过程中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能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森林旅游品牌,导致森林旅游发展进步缓慢;最后,省内关于支持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出台不多,不利于林业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1.4生态文化传播载体需要进一步提升

省内的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和湿地文化博物馆、森林公园等以森林生态为载体的文化传播载体的数量不足,形式比较单一,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没有注重公众的体验和互动,缺少先进的体验式智能设备配套宣传。

1.5生态文明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对于生态文明相关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对林业发展形成可靠的法制保障,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后需要承担的责任较少,生态破坏成本低。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的建立尚未健全,急需完善和健全有关生态保护的价格和财政税收政策,全社会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不强,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

2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在十九大过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广东林业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将广东省建设成为生态体系完备、生态经济发达和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实现“幸福广东”的愿望。

2.1完备的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就是生态安全体系要完备,分析当前的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景观格局的现状,构建广东北部山区森林生态屏障体系和珠江、西江等重要水源地的森林生态体系、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体系等,以此为基础做好国土安全的生态保护。

2.2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物质基础,建设生态经济体系需要以省内林业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以建设林业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产业,并优先发展以林业加工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2.3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体系对于社会意识具有引导作用,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维护国家形象和更好的教育人民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大力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森林文化、生物多样性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重点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树立全社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社会风气。

3林业发展战略重点

3.1保护生物多样性

完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网络体系,保证省内9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保证70%以上的重点物种资源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和增长,通过生态技术或者生态工程完成對已经退化的湿地重建,为当地居民提供湿地游览场所,加强对穿山甲、蟒蛇、红豆杉、金花茶、杜鹃红山茶等名贵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做好国家公园试点单位的筛选工作,鼓励地方政府积极进行申报。

3.2倡导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构建以第一产业发展为基础,第二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和第三产业发展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框架,充分考虑省内林业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以及环境净容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引进环境友好型的制造业关键技术,增强木材和森林食品的供给能力,形成绿色、低碳、文明的循环发展模式。

3.3进行林业改革创新

建立产权归属清晰、责权划分明确以及利益分配合理、配套机制完善的特色林业产权制度,建立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林场管理制度,做好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储备以及后续的管理工作,完善其他生态监管、生态补偿和保护等制度。

结语

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落实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目前国内各个省份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建设基于生态文明为背景的林业发展新模式,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以林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降低工业生产比重,为实现绿色生态林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和坚实的经济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虹羽, 周桂萍. 生态文明背景下关于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4(1):74-74.

[2]孙艳武.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 科学中国人, 2014(8):48-48.

[3]申传刚. 基于生态文明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20):189-189.

[4]薛听香. 生态文明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 南方农机, 2017(23).

作者简介:蓝广忠,1973年生,男,广东高州人,工程师,从事生态公益林管理和林业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林业发展生态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宁夏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浅议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发展的关系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