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境筑富有活力的城市可续景观

2018-08-07 09:19周琦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绿地景观环境

【摘要】:众所周知,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理念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文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和谐健康环境。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了绿色生态理念,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富有活力的、能引发生态联动的城市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景观与规划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关键字】:人文景观;规划;城市绿地;环境

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理念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文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和谐健康环境。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了绿色生态理念,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富有活力的、能引发生态联动的城市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景观与规划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改善城市及乡镇的机械范围设计定义, 历史证明:世界上称得起优美的城市多半是建筑和景观和谐地统一,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有多样丰富的优美的城市空间和景观环境,让人们游憩在其中感到舒适、愉快,得益健康,并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体验式景观内涵。并真正赋予景观以精神内涵和外延特色。城市景观具体地表现为: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绿地、住区、旧城中传统街区和诸多的纪念性标志建筑等。城市景观的形成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塑造的结果。

21世纪中国社会将进入城市化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当今和不远的将来,在大力重视城市规划、努力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以现代绿色主义的观念,经营富有活力及特色地方性重塑的城市景观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1、城市景观规划发展的缘起

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是建筑学中一门范围宽泛、很综合又难以准确定义的专业。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房屋建筑应当是它构成的主体,并有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相辅,两者合起来称为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建筑是创造为人生存和工作所需用的空间场所,基本要素表现为功能实用,造型美观和经济等。城市的景观是建筑物外的一切,人工的、自然的,是人们工作和休闲用的空间环境。它要求舒适、安全而更具观赏性。建筑有明显的技术性、经济性和对城市的直接作用。景观更具社会性、时间性和间接作用。建筑对城市常表现为强势,刚硬。景观常表现为弱势、柔韧。

人们看到的城市景观往往是静态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景观的形成却是个动态的过程,优秀景观是经过长时间设计、推敲、锤炼出来的。形成了设计师的泛概念化:业主(代表人民的政府和投资者)、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这些人共同地参与策划、设计和建设。随着城市不断的变化、生长和发展,塑造的城市景观就凝聚成石头的历史、积淀的文化结晶,供人们享用和欣赏。

2、我国的泛城市景观发展概况及对策

当今世界,各国城市景观化发展的速度不一,有的己近完成,有的起步较慢,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期,变化速度之快令人瞩目。城市要发展必然打破旧的平衡,新的平衡尚未稳定或形成,时时发生很好的城市景观遭到破坏或是消失了,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新区建筑。城市的景观变得越来越单调、枯燥、乏味。这种现象并不是人们期望的,然而在国内却相当普遍。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十分敏感,早已大声疾呼要研究中国的城市科学,希望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好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营造具有可再生和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但其前景却不容乐观;回顾过去,了解世界各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和成就十分必要而有益,可以扼要地概括为以下几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城市,人们都在反思城市活力化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有利与不利,还有觉悟和意识到过去城市大发展年代所产生的诸多弊端和问题,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新审视人与地球、自然的关系,改变观念,研究对策。这种觉悟和意识也应反映到景观设计之中。

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效能的提高,许多城市的景观项目规模日益庞大,建设的速度加快周期却缩短,而景观工程的质量特别在发达国家己经达到无比精湛,美仑美奂。更准确地体现出“规划、建筑、景观园林三位一体“设计、营造的思想观念,這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普遍的经验和巨大的进步。

基于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成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许多国家的大城市既保护好应当保护的城市文化遗产,又使新景观得以创新、发展,两者是共生、互补的关系。城市的景观是新老交替并存、统一协调,其结果是城市的特色反而更突出和加强,而不是削弱原有的景观基础格局。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研究人的活动与环境行为,精心设计出丰富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多以爱人、宜人、育人为目的,尽管还未达到尽善尽美,但这种追求和努力所取得成绩是值得骄傲的,也是设计师的前瞻性的设计体现。

当前,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景观,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表现。建设好城市景观这样艰巨的事业是需要长期持续地努力才能见效。仔细分析我们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会发现有许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急待研究解决。尤其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为了迅速改变城市的落后面貌,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治理城市的市政、交通等设施,在建设新城区的同时也着力于旧城区的改造。广泛的设计认同是城市建设要前进就必须破旧立新,比较起来,城市景观和环境绿化似乎是软任务,难以兼顾。也许是因缺乏资金等原因,常常是新住宅区、新街道、新广场,环境质量和形象不佳,一拖几年难以改观是很不明智的策略。这种现象在住房政策改变后,政府和社会都很重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是件好事,但要注重实效,切实搞好其绿化环境,不要华而不实、太商业化。诚然,居住区在城市建设占很大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师对城市的环境的改善举足轻重。 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落后发达国家,这么庞大人口的国家法规不健全,人们在城市缺乏应有约束,自治、自控的能力差,象沿街商店随意侵占人行道、乱丢垃圾、乱停车、广告泛滥成灾等比比皆是。城市的建设应和城市的管理、整治相结合,我们的城市如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法规很难维护出良好的城市景观与环境来。 于

3、活力融城的特色景观潜力

目前,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增加绿地数量,首先要靠政府重视,政府要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这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倡建设生态省、创建园林城市等政策实施和大环境下,应该不成问题。但是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应引起重视,按国家标准,应在500米的距离内有休闲绿地供居民享受,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虽然增加城市绿地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在绿地建设中增加绿量,这一问题现在各方面都重视不够,要真正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块缺乏绿量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必然不会好。办法之一是仍需要大力提倡乔、灌、藤、草、地被结合,黄土不露天,多种全冠大苗大树。关于种大树的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棵大树,会显得这个城市非常地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沉淀,就象一个暴发户,梁实秋描述暴发户用的就是‘树小墙新画不古这么一句话。在绿地建设时适当种些大树还是必要的,但在种植大树时,必须要做到取之有道、移之有法,尽量利用旧城改造、村庄搬迁、水库淹没区、土地整理时等需要搬迁的大树,严禁盗移古树名木,掠夺性移植生态公益林中的大树。移植大树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持大树的基本树冠,例如在市民广场建设中,15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基本上用的都是全冠树木,效果非常好。此外,园林主管部门对所有的绿化项目要严格进行审批把关,做到保证有足够的绿量。充分体现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

绿量问题还有一方面是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努力争取在所建绿地中尽多地安排能够兼容的各种植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结语

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大发展的好时期,政府历来强调重视城市的绿化环境建设,其实城市绿化和城市景观是同一件事。己被国家认可的十多个园林城市有些己接近国际标准,大批的城市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普遍认识到要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活力景观环境是城市形象的反映。也可以说,城市现代化必须有高质量、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环境。由此看来高瞻远瞩,及时地抓住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十分必要。首先,对城市活力景观项目的定位要准确。建设城市活力景观的目的是“以人为本“,要为人所用,不是给人看的。例如居住区就是要有安静、舒适的休闲环境;大工业的厂前办公区没有必要加许多假山、小桥流水;公益性的城市绿地建设与非公益的商业开发有原则性的区别;城市中心区大的综合体建筑要为城市提供一些开放的公共空间,更突出其公益性,充分体现对人关怀的精神。这些办法都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成熟经验。定位准确是体现一种科学的精神,减少盲目性。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我國的城市规划法是参照了许多国家的经验,客观上为城市的特色绿化环境规划出“青山绿水”,切实地抓好这些绿化用地的建设,用饱满的数量和姿态优美的植物细致地配置起来。房屋建筑有的看起来虽然单调、朴素些,但是,有高质量的绿化环境配起来,依然可以营造出很生动、富有魅力的景观实际上,许多城市五、六十年代规划出的林荫道、广场或住宅区有的至今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环境质量,现在需要补偿、更新升级,不用很长时间便可以面貌一新,事半功倍,给城市保留一些发展的余地。 城市景观目前在我国城市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难发现,要看到建设好城市景观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就要好好地研究一下我国的情况和世界各地的好经验,注意经济、注意实用,更强调精心策划、施工设计、精心施工、领导、专家和居民相结合,走“规划、建筑和景观园林三位一体”的路,长此以往会重塑中国特色的具有活力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陈利顶,孙然好,刘海莲.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33(04):1042-1050.

[2]宋治清,王仰麟.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02):97-106.

作者简介:周琦(1983—) ,男,山东青岛人,现为东华大学产业组织创新与管理控制博士研究生,从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商业地产与土地开发咨询、房地产公司战略发展、景观规划设计类型学研究。

猜你喜欢
绿地景观环境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环境清洁工
走进绿地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漫观环境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