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胡博文
摘 要:电类专业中课程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电类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做出的相应措施,通过多年教学经验证明了该改革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a)-0152-02
应用本科大学主要是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应用工程师。在实践教学中占有大比重的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课题。而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主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课程设计是实践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是必要地,也是必须的。
1 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总存在的问题
近幾年在我院领导的安排下,我校在实验实践学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国家和省级电设比赛中取不错的成绩。但在课程设计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按照为弥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应用知识能力不足的开设目的,我校课程设计基本安排在对应理论课之后,安排时间一般是1周到2周,时间上明显不足,且缺乏连贯性,学生不能把所有的课程设计关联起来。
(2)由于学校历史发展和办学的大环境,在当前我校专升本转型后,本科办学年限比较短,各方面建设还不能完全跟上本科的办学水平,原有课程设计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涉及的知识面和深度不够,设计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较少。严重影响了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
(3)以往的课程设计通常都是给出设计内容、相关原理框图和具体的核心器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思维固定在某一个模式范围内,做出来的东西相似度很大,体现不出个体的差异,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
(4)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应用型大学中很多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用来学习理论课知识,认为掌握原理就可以,对于如何把原理应用于实践中就显得能力不足。如何进行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器件的选择、元件的焊接、线路的仿真等环节,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而且难度较大。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难度系数就增加,要把设计设计用到的理论、芯片的引脚功能和使用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得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懂得自己要做什么。
(5)课程设计验收和考核评级规则不够完善。整个课程设计比较自由,学生可以在图书室查阅文献,也可在实验室进行相关操作,比起课堂集中教学来说比较灵活。基于这种条件下对学生的考核和检查没有完善的考评机制,+同时对于课程设计没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及课程的开设效果。
2 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我院电类专业的学生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最近几年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具体举措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教学体系的修改和完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改革,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通过项目式教学协调与衔接不同基础课程设计,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产品设计为导向,采取集中与开发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阶段性验收的考核机制,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判断能力 、书写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2)从新制定课程设计的大纲和编写配套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完善和修改《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特别是相关课程的衔接。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除了相关的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内容,增加电路设计专题,计算机辅助设计。根据实际授课经验及学校发展需求和学生现状编写相应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因材施教,提高授课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导理论课、教师指导的上机实践、教师指导自主实践等形式。在整合和优化后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多工程实践视频演示、教师操作演示、企业参观、工程实训演练、过程动画演示等,让学生感受课程设计内容,实现多元立体化教学。同时通过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研究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
(5)课程设计相关的课程群的建设。通过把多门知识相关联的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建立综合的课程设计的课程群,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对整个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学生毕业后对整个专业所学的实践性课程有一个主线、一个脉络可依。
(6)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实验室管理中采用了开放式管理模式和专任教师管理方式,学生可以借助此平台顺利完成课程实践环节。同时,我院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可借用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流程和相关设备进行课程设计,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社会性。
(7)课程设计题目的模块化。电类课程设计题目好多又具有相似性,所需知识点相同,只是所需深度不同而已。为此,将涉及题目模块化,每个模块出1-3个相对成熟的题目,供学生选择。这些题目对知识的涵盖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代表性,易于实现模块化。
(8)完善考核机制。改革现有的考核方案,健全考核机制。设置每一门课程设计所需要达到标准、课程准则、实施过程、考核方式方法及奖励制度,对课程设计优秀者,推荐参加大型比赛或者基于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具体改革措施具有激发兴趣 、巩固基础 、引导探索和提升能力的特色。指导教师以项目研制的形式向学生给出设计问题与可利用的资源,学生根据设计要求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并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仿真并完成设计。同时利用已有的开放式实验管理模式,保证课程设计高效、高质量的完成。
3 结语
对于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具有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1)改革后的课程设计能够建立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利用项目教学法,起到协调与衔接不同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的效果;
(2)通过本研究项目对课程设计的改进,使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基础同时能够自主解决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3)同时通过课程设计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可以产品的生产要求来研究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就业中体现优势,能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
(4)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和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方式进行的课程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和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该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对其他专业的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林,张俊梅.依托电子综合设计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41-143.
[2] 董玉华,肖瑛,刘岩川.电子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157-159.
[3] 关静.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技术类课程设计的研究与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