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崇宁
琼剧行当的体制,分为五大行。即生、旦、净、末、丑。
一、生行
生行包括正生、贴生、武生、小孩生。
(一)正生
文戏佬倌,又名文雅小生。以唱、做功为重,扮相英俊,喜手持白纸小扇,举止动作温文文雅,潇洒大方。主要步法为方步,多扮演贫苦士子或富户之子。表演要求儒雅秀逸、舒展斯文、风流倜傥。如《红叶题词》中的文忠和,《搜书院》中的日文,《西厢记》中的张生,《彩楼招亲》中的吕蒙正,《张文秀》中的张文秀,《秦香莲》中的陈世美,《太子还朝》中的翰儿等。清未民初起,正生亦扮演有武打的文戏,称为文武小生,如《王注断臂》中的王位,《苦凤莺怜》中的马元卿,《游龟山》中的田玉川等。小生历代出过不少名家,如清代时期的金公仔、汪桂生、黄银彩、陈俊彩、郭庆生,民国时期的田巨昌、雪梨生、郑长和、李积锦等。
(二)贴生
文戏佬倌,可分为二贴、三贴,为正生因故不能演出之替代角色,唱功、做功与正相同,常有由贴生晋升为正生的也有之中,戏中有较年少的书生、公子、官宦等重要副角,多由贴生扮演,如《十八台大轿》中的刘进士,《苦凤莺怜》中的知县李世勋,《孟丽君》中的皇少甫等。
(三)武生
武戏佬倌,按琼剧的传统,武生演员多跟武科师傅习练武术,武功宗“少林”和“洪拳”功夫。并要求身手敏捷,拳脚功夫和棍棒功夫必须过硬,舞台表演使用兵器均为真具,武生分为正小武生、贴小武生和大武生。如《野猪林》中的林冲,《血溅狮子楼》中的武松,《锦箭缘》中的刘明,《薛刚反唐》中的薛刚等。
(四)小孩生
文、武戏佬倌,也叫娃娃生,一般由年轻的学徒担任,表演上要求活泼好动、天真顽皮和灵巧,而且并可随意发挥。如《秦香连》中的冬哥,《乞丐和状元》中的文龙、文凤,《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四九和银心,《太子还朝》中的童年翰儿,《杨门女将》中的杨文广,《哪吒闹海》中的哪吒等。
二、旦行
旦行包括正旦、贴旦、花旦、老旦(婆角)、彩旦、梅香旦、武旦。
正旦:文戏佬倌,多扮演贤淑含蓄,仪表端庄的女性角色。不论男旦、女旦,均用“子喉”(假嗓)演唱,如老艺人莫爱花、杜剑红、邓吾花等。二十年代始,有些伶工改用“子母喉”(真假嗓)演唱,如黄小文、黄英容等,而个别艺人则用“真喉”。如红梅、林道修、李桂琴等。正旦重于唱、做功,要求扮相亮丽,唱腔清脆,表演娇嫩,身段优美,步法轻盈。步行时,多用后角尖顶前脚跟,且有醉步、蝶步等多种步法。剧中的已婚年轻妇女,大户闺女,小家碧玉等角色,多由正旦扮演。表演时,常手执小扇或手帕,动作灵巧而不失持重,娇健而不失娟秀,神態温柔而略含羞涩。如《游春》中的杨贵妃,《浣纱记》中的西施,《铡美案》中的秦香莲,《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等均属于正旦行。而在正旦行中,其中又分为,深闺旦和苦旦(青衣旦)。
(一)深闺旦
深闺旦属正旦之行,如《红叶题诗》中的姜玉蕊,《张文秀》中的王三姐,《百年好合》中的杨丽贞,《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等,均属正旦中的深闺旦(青衣旦)。
(二)苦旦(青衣旦)
苦旦(青衣旦)也属正旦之行,表演手法如深闺旦相同。如《孟姜女》中的孟姜女,《秦香莲》中的秦香莲,《苦凤莺怜》中的冯彩凤,《窦娥冤》中的窦娥等,均属正旦中的苦旦(青衣旦)。
清末民初时的男旦张禄金、姚赛蛟、陈成桂等,女旦有龙波、陈安香、琼丽卿等,均为琼剧界的著名正旦。此外,还有贴旦、花旦、彩旦、梅香旦、武旦等。净行有大花脸、二、三花脸,末行(杂仔)有黑须末,白须末:丑行有杂角,花生。另外,琼剧角色行当中尚有今已消失的杂经头和四大金刚。
综上所述,作为一位演员,要想演好每一位角色,首先是要对本地区剧种各行当的理解、了解和认识,并对所表演的手法、唱法、了如指掌,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够胜任和出色地演好第一位角色。所以,只要去学习研究,才能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得以全面提高。“业精于勤”、“宝剑锋丛磨砺出”,只有勤学苦练、爱岗敬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出色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