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石岭冶铜遗址的研究

2018-08-06 13:30李振梅
魅力中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遗址

李振梅

摘要:北流铜石岭冶铜遗址发现于1960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冶铜年代约在汉唐时期,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最大的冶铜遗址。既往的几十年中,已于此处陆续发现了多处冶炼遗存点、古代矿洞、杯纹岩剡、炼铜炉址以及大量散落炉渣,出土了鼓风管等遗存,并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铜石岭;冶铜;遗址

冶金技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通过对金属类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武器等的锻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社会生产力,将石器时代推进到青铜器时代,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古铜矿冶址的不断发现,从考古学上不断论证铜器文明出现的具体年代与地址分布,其中广西的铜石岭冶铜遗址,则是其中最早、最大的一处。

一、北流铜石岭遗址的历史、地理地位

在现今北流市城东10公里的民安镇附近,分大小二山,圭江自南而北绕过山前,遗址规模大,方圆约4平方公里。在先秦时期,为百越之地,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时统一,被规划入当时中原的行政区中,在西汉期间又被重新划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汉唐时期,一直为岭南与中原的战略要地,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为北流型铜鼓的主要出土地,也包括现今尚存于世的“铜鼓之王”。建国以来,地质学家、考古工作者们对该遗址进行了不断的发掘,及多次实地考察。

二、北流铜石岭遗址概况

早在1963年,就有地质普查报告北流铜石岭遗址的炉渣分布在大铜石岭西面的山脚 下。后又被地质勘查人员进一步证实上述遗址范围,并发现炼铜炉渣9堆,大致呈北东一南西方向排列的旧矿井7个,矿井中有较多的旧井架木,附近山坡上发现孔雀石残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试掘中,发现炼炉14座、灰坑9个、3口古矿井以及木炭和排水沟等遗迹,初步断定为汉代冶铜遗址。在随后的研究中,通过对矿石、炉渣、鼓风管、铜锭的分析,认为该遗址是北流型铜鼓的铜料来源之一。

2006年李延祥等到遗址考察,于大铜石岭山腰顶新挖公路的表面发现有散落的炉渣、鼓风管残片等,在山顶端的岩石发现一炉址,坐标在22°45220”N,110°26297"E,海拔195m,面积约100m2,其西南方又陆续发现数处旧、新石器时代的石窝岩刻等遗迹,炉址附近发现散落的大量炉渣、鼓风管残片、陶片等遗物,大多表面附有孔雀绿锈。2008年,李永春等再次前往该地行实地考察,于小铜石岭山腰又发现有大量炉渣堆积,以及鼓风管残片和陶片等遗物,两次考察均从该遗址采集到大量炉渣样品。

从上述数次当地遗址的考察可见,铜石岭含有丰富的铜矿,矿石品位高,距地表浅近,有不同成因类型和产在不同层位、矿化不一致的原生和次生淋滤铜矿,利于古人找矿与采冶,并且在汉唐年间,已被当地民众所发现并多次开采,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已属于丰富并便于利用的矿藏资源。因此,在铜石岭进行冶铜,相当于在原料生产地进行加工制造,解决了当时的原料找寻与运输问题。而且,因为获取原料的便利,青铜器具的不断锻造实践,铸造业在当地不断发展,可以推断出,在当时,当地的青铜铸造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当地人民应该已掌握了铸造大型青铜器具的经验、能力,以及繁复的铸造工艺。

三、北流型铜鼓与该遗址可能存在的关系

(一)地理位置关系。北流境内曾出土大量的铜鼓文物,而同时北流境内又存在着如此大的一个冶铜遗址,而且北流型铜鼓又以体型大著称,最大的“铜鼓之王”,足径144cm,重达300多公斤,在劳动力、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运输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此,根据其地理位置上的接近程度来看,就近原则是很可能被应用的。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就曾经提到了“铸铜”一词,这也提示了在当时,古人在铜石岭就近开采铜矿、就地冶炼,同时还铸造铜器,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即有反映。而且,在遗址的实地考察中,确实也存在大量的冶炼痕迹及残物遗存。

(二)出现、存在时间的关系。北流型铜鼓的锻造、设计、铸造工艺等,从最初的当地传统文化开始,逐渐吸收了当时相对先进的汉文化,从而进一步发展、提升,证明了北流型铜鼓出现的时期是在西汉或更早时期。而对铜石岭遗址中发现的遗存物进行的放射性检測,以及坑中出土的陶器产生年代等,均证实了该遗址产生的年代应该在西汉至唐代。两者出现、存在的时期被证实基本相吻合。

(三)矿材质地、种类间的联系。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物理学、化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勘察队对北流型铜鼓行抽样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同位素比值测定中发现,铜鼓的矿材与铜石岭地下产生的矿材基本一致,也进一步论证了铜石岭很可能是北流型铜鼓的出产地。

四、结语

北流铜石岭遗址是岭南地区尚存的最大冶炼遗址,随着当地铜鼓铸造业的发展,经历了繁荣兴衰的过程,对当地各族间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融合、当地古时的冶炼技术研究等均提供了很重要的科学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延祥,黄全胜,万辅彬.广西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铜遗址初步考察[J].有色金属,2007,59(4):175—179

[2] 广西地质局第六地质队.第39720号地质报告.广西北流民安铜石岭铜矿地质普查报告[R].北京:全国地质资料馆,1966:1—6

[3]杨李. 试论北流型铜鼓与铜石岭冶铜遗址的关系[J].2014,(14):31-32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北流铜石岭汉代冶铜遗址的试掘[J].考古,1985,(5):404—410

[5]孙淑云,刘云彩,唐尚恒.广西北流县铜石岭冶铜遗址的调查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5(3):266—273

猜你喜欢
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希腊遗址
澳矿业巨头炸毁4.6万年历史岩洞遗址
遗址保护与利用现状
针对大遗址的挖掘与保护措施研究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明中都遗址文化旅游的开发设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