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哥儿》中清婆的人物原型的分析

2018-08-06 13:30李春晓
魅力中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哥儿生母夏目漱石

李春晓

《哥儿》是夏目漱石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他在在创作早期写成的批判当时日本腐朽教育体制的小说。本文主要讨论了小说中清婆这一人物的原型。

一、漱石的生母时枝

漱石幼时曾两度被送去别人家里做养子,他对父亲和兄姐没有什么感情,而对于自己的母亲还是抱有很大好感的。他的文章《玻璃门内》中有一些关于生母的回忆。我就清婆形象和漱石生母的相似点作如下讨论。

生母与清婆年龄相仿。由于漱石是母亲时枝高龄时所生的末子。所以在漱石的记忆之中的生母是一个年老的妇人,漱石写到“无论现在将记忆之丝如何捯下去,在我脑际浮现出来的她的形象也还是个老婆婆。” 而《哥儿》中关于清婆年龄的也写到“她已是个老太婆了” 。可见两人在年龄上相仿。

清婆与生母身世相似。漱石的父亲曾是旧名主,在旧时掌握着相当的权利。漱石出生前他本家的生活曾一度非常奢侈富足。明治维新后漱石的父亲失去了名主的身份,家道逐渐中落。漱石之上父亲已育有四男三女,据漱石回忆,自己被送给他家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母亲高龄产子恐人耻笑,而也不能排除当时漱石家当时家境已衰败到了对多养一个孩子感到吃力的状况了。可见作为旧名主之妻的千枝是家道中落的女人。而夏目漱石的《哥儿》中交代清婆身世时说“听说这个女佣人原本是出身于一个相当不错的门庭,在‘世变时没落了,只得出来帮工” 。可见清婆和漱石生母时枝在人生经历上也相类似。

清婆对哥儿的爱与生母时枝对漱石的爱是相似的。《哥儿》中说“就是这个老太婆不知和俺是个什么缘分,非常喜欢俺”。漱石在自己的亲生家庭里也不受父亲喜爱,而对于母亲漱石则抱有好感,他回忆道:“家里最爱我的是母亲这种强烈的亲近感,经常笼罩着我对母亲的回忆。” 并且清婆之于哥儿和时枝之于漱石的形象都要比他们父亲的形象要亲切和高大。

从漱石关于生母的一段回忆中也可以看出二人的相似之处。同样是在《玻璃门内》中回忆自己儿时午睡常做噩梦,一次“我不知在何时何地犯了罪,总之是话费了许多不属于自己的钱。……于是我一面躺着一面感到非常痛苦,终于大叫起母亲来了。……我对母亲说明自己的痛苦,请她给想办法。母亲当即微笑着说道‘别担心,你要多少钱,妈妈给你多少。我高兴极了,又安下心来香甜地睡着了。” 这一经历表明生母给幼小的漱石带来了物质或金钱上的安心感,而清婆也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给哥儿一些物质和金钱上的补给,一次哥儿将清婆给他的三元零花钱失手掉进茅坑,清婆又耐心地将三块钱纸币打捞、清洗、晾干,在哥儿嫌弃钱票有臭味的时候她又给哥儿换来三块银币。这段对金钱失而复得的安心感的描写不能说与漱石儿时的那段经历无关。我认为在小说中几次着重描写了清婆对哥儿补给,其行为的心理来源也与生母曾经给过漱石金钱上的安心感有一定的关系。

二、漱石的养母

漱石的养父母由于不能生育收漱石作为养子。养父母虽然十分吝啬,但是对漱石却出手大方,会给他买时髦的衣服和喜欢的玩具。但显然这种“爱”是有目的性的,他们在漱石身上投入金钱更像是一种投资。他们经常问漱石妈妈、爸爸是谁、你喜欢妈妈还是爸爸等类似测试漱石对他们感情的忠实度的问题。后来在养父母离婚、养母改嫁后,漱石成为了烫手的山芋,被送回了亲生父母家里。养母对漱石的“爱”是功利性的,要求回报的。这体现了“家庭的利己主义”,而这种情况不只限于养父母家庭,漱石的生父也抱着同样的心态。两家在漱石需要养育照顾的时候推来诿去,看到他成绩优异又相互争夺。

养母对漱石的感情不是纯粹的,让漱石明白了别人对自己付出的爱是需要回报的。清婆对哥儿是非常关爱的,但也还是带有希望得到回报的意味。“清婆的希望是:将来俺成家立业了,就和俺住在一起。她几次三番恳求说:‘到了那时,请您还要收留我。” 清婆多次向哥儿提出将来还希望能去照顾哥儿,而清婆逐渐年龄大了,一方面当然也是想在老后得到哥儿的照顾。所以说从清婆的身上是可以看到养母身上渴望得到孩子回报的影子的。当然在爱的付出和回报之间是需要把握好“度”的,养母对漱石付出的感情少,反而过于露骨急切地希望得到漱石的回报,结果招致漱石的厌恶,清婆对哥儿付出了真诚的爱,也得到了哥儿的尊重并最终实现了愿望。这是两个人物的不同之处。

三、满足漱石母爱需要的理想化的人

基于以上分析清婆的人物塑造分别受到生母时枝和养母的影响。而塑造出的清婆形象又与二者皆不相同。可以说是一位补足了生母和养母身上缺点的一个理想化的人物。

首先作为补全生母不足的人物形象。她和生母一样爱着孩子,但是清婆陪伴哥儿的时间更长。而漱石从9岁从养父母家回到生父生母家到漱石14岁母亲去世,相处时间很短暂。清婆在哥兒的生命中时间更长,给予更长久的陪伴,会用更多更具体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爱。在哥儿在工作上遭遇不顺之时,清婆作为一个能够信赖的人,是他一种精神上的归宿。在会遭遇诸多挫折的人生中,漱石也一定曾希望生母能够更长久地陪伴自己。所以在塑造清婆这一人物形象时,很可能就是把这种美好的愿望融入到了这一形象之中去了。

其次她有作为补充养母不足的人物形象。清婆同样期待自己付出的爱会得到回报,但她对哥儿的这种希求与养母的利己主义不同。清婆的期许是基于她对哥儿的绝对信赖和爱的,她认定在别人看来一无是处的哥儿“一定会成为一个大人物”。并且相信哥儿“正直,天性善良”,对哥儿的言行产生了正确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合理地期求回报和利己主义之间应该是有界限的,漱石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很可能就把超出合理界限之外的人物原型养母塑造成了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清婆。也表明了漱石个人对家庭成员间应有的关系的一种期许。并且小说中清婆与哥儿没有血缘关系,而主仆之间的感情竟比养母养子之间的感情要更加真挚,这也是漱石对自己家庭之中存在的家庭利己主义的一种讽刺。

所以综上所述清婆的形象就是排除过多私心欲望的养母和能够给予更多、更长久的爱的生母的结合体。

参考文献:

[1]夏目漱石著、吴树文、刘振瀛译《哥儿》[M].上海译文出版社

[2]何乃英.《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M].北京出版社

注释:

1.夏目漱石著《哥儿》上海译文出版社 p224

2.同上p4

3.同上p4

4.同上p4

5.同上P226

6.同上 P227

猜你喜欢
哥儿生母夏目漱石
李哥儿
最厉害的本领
生母认女剑指弟弟婚房:此情不堪哟此心可悯
抓住对方的心
女生“盼哥儿”
抓住对方的心
生母
设施葡萄“2+1”栽培技术
狐女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