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却相对滞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未能与时俱进,已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创新管理模式与方法。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管理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学生管理就是高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及协调的总称,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高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学生作为教育改革的对象,需要积极引入大学生的参与性,如果大学生对高等教育改革不支持,那么就会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社会实用型的专业人才,在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需要高校开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最后是适应社会法治化进程的需要。随着我国法治化战略目标的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服务理念相对滞后,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学会自我管理和规划,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推动学生全面成才。学生管理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这样的管理只能让学生更多的受到限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更好的自我教育和引导,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目前,高校虽然制定了诸多规章制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规章制度的制定没有充分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部分制度内容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缺乏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也缺乏科学性,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影响了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高校学生管理重视制度宣传和行为要求,不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尤其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需求。管理工作中仍用传统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导致大学生无法发挥个性化优势,影响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认知能力和思想认识,更需要得到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疏导,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强化及道德信念教育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存在不相适应。网络化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更为丰富,他们受各种思想的影响非常直接,传统的教育侧重点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需要,无法到达尤预期的效果。
(三)管理队伍不够完善,缺乏保障机制。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许多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管理队伍力量薄弱,许多管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导致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项管理工作中,使学生管理工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落实。而管理人员却缺少足够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不能对高校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降低高校学生管理效率。且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选用当中,还缺少足够健全的保障机制,给大学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带来难题。
(四)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民主化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大学生发展。从管理者的思路出发,传统的管理方法缺少民主意识,不能让学生朝着有个性的方向发展,不能真心实意的为学生着想,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对于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是行不通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没有注重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民主化问题,没有一个可操作、可实施的考核标准,致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与对策
(一)创新管理观念,理顺关系,完善大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新形势下的大学学生管理工作,僅仅依靠教师和辅导员是不够的,必须将各方面的育人工作落实到位,形成大学生管理合力,优化管理效果。高校学生管理者与教学者必须认识到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创新性,确保大学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涉及的部门也很多,必须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理顺关系,协调好相关工作,才能最终形成较强的凝聚力。第一,要加大大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建设,增强大学生管理组织协调能力,明确和理顺各个管理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工作和职责,完善工作责任制,确保大学生管理工作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第二,要适当放权,增强基层部门的管理功能与作用。不但要赋予学院组织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力,还要明确学院管理责任,实现权责统一,适当地进行学生管理权下放,更能及时明确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第三,完善校系一级学生管理工作体制,从根本上实现党政融洽。第四,完善与实施年级与系部辅导员制度,并确保该制度与学分制的有效适应,最终形成系统化的以年级学生管理为主,以班级学生管理为辅的体系。
(二)强化“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学生的意识。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因此, 要以生为本,强化服务学生的意识。教育管理工作者既要教育人、引导人, 又要关心人、帮助人,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着力点要从消极防范和控制转向积极引导学生真诚服务上来, 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要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在充分发挥以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为主的资助体系,做好特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 突出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要关心学生生活, 搞好学生饮食等,做到优质服务。进一步搞好公寓管理,不断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和环境,特别要指导好学生学会学习, 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交友困惑和生存焦虑等心理障碍。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实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严格管理,理顺权责关系。加强理论研究,拓展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培养优秀人才”这个中心,在自觉贯彻“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成长,服务学生发展”的学生工作理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按着“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学校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工作者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措施。首先,将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其次,要多深入。学生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深入学生当中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问题。第三,要善于调查研究,大兴理论研究之风。通过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和其它实际工作,同时引导学生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研究,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真正发挥学生工作者的应有作用。
(四)拓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途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就是找准落脚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拓展学生管理工作新阵地: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拓展思想教育平台。思想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当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改变传统的以灌溉式的教育模式,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发挥网络优势,让校园网站成为学生管理的新平台。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高校利用网络加强宣传,提高对学生的合理引导。因此,高校要重视网站建设,加强网站内容的弘扬主旋律,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开展网络办公,建立网络心理健康辅导信箱,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拉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心理距离。
(五)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必须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任用审核,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才能在不断提高教师管理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矫正平时容易犯错的行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根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发展要求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班级管理,通过学生日常考勤、住宿考勤、班级干部选举等,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同时,注重学生和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考核,才能真正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发展。
(六)加强大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从现行高校工作队伍的组成来看,学生工作最直接、最基层的实施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因此,必须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工作。要严把“入口关”,高校要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无需选择”的观念,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学生工作队伍中来,学校应有切实的措施和有效的机制,为他们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加强和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J].新校园,2016,11
[2]赵建华.关于加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
[3]朱金花.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
[4]张鹤.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