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会
摘要: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是学生取得学习、发展能力的坚实基础。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作为求知者,要成为课堂的主体,需要培养出自主学习、探讨以及运用的能力。笔者就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已改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问题;措施
传统的小学课堂,老师的“权威”占着绝对的主体,一直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解;学生所能拥有的自主学习空间狭小,也没有实践机会。教学课堂的主动权应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提供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
一、小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真正的阅读是自主性工作,是情感与思想全面投入的过程。那种应付考试、寻求刺激的阅读都属“伪阅读”。
首先,自主性阅读能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文章不是文字的堆砌,其灵魂在于文字背后的情感、思想及做人做事的哲理。这些东西都不是老师能“灌输”给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自我感悟和实践中获得。
其次,自主阅读能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方法是靠实践形成的,教师文本解读虽然精彩,但不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与实践体验,是无法形成自己的方法的。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着阅读,慢慢让学生学会科学地阅读。
再次,自主阅读才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伪阅读”缺乏思维参与、缺乏情感投入。一个没有感动、没有智慧、没有灵感的阅读是无意义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体味、领悟中阅读,读出语文的内涵。
同时,自主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弱,但具有强烈的阅读兴趣,有着良好的想象力,思想约束少,阅读的个性化特征明显。所以,低年级阅读更需宽松的氛围与自由的空气,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认识不到位
部分老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认为语文只要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只是知识的一种附属,从而淡化了自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老师的不重视,导致学习在学生中,只有一味的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被动接收,缺乏必要的自主性学习。
(二)学校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在小学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知识,对其他学习资源的开发不够到位,视课本内容为学生学习的唯一依据。老师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意识,在意识开发中,不能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不重视过程
许多老师将学习活动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不能有效的挖掘教育价值,缺乏必要的激励与督导。在语文课程展示上,很多老师都只抓住了展示成果这一环节,但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等都没能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四)活动开放任自由
长期以来,“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前提。强调学生在组织活动中自行、主动的设计,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在语文学习活动开展中,人们都提倡学习的自主性,使得教师从“选题”到“成果展示”阶段都完全的放手,而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毕竟是小学生,教师不可能完全放手,交由学生自行处理。
三、小學语文自主学习具体改进措施
(一)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前,需要教学提前预习以及方法。在初读文章时,需要针对课本的导读进行学习,对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用“?”标示出来,并对知识难点进行讨论和研究等,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有了目标、有了针对性,学生才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按照课文以及老师提出的要求,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还能够将学习习惯、方法等融入激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中去,为小学语文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自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老师应现对课文进行了解,明确一下课文学习的主要目标,增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走入课文中去。例如:在教学《松鼠》一课时,刚开始可以说:“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观看松鼠图片的时候,也走进了教学之中。
(三)注重学生 “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才是释疑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思考,必须先教会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在“问题式教学”中,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文时,可以提出这些问题:
1、让学生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让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3、引出课题——《假如没有灰尘》。
用如此的“问题式教学”,就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地占据主动性,进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四)注重感悟,品味课文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的情感不在于外在,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知识。只有学生的反复朗读,在语气中、在声调中、在表情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才能够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知识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教师着重强调出“我”在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出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鲈鱼放生。然后对学生提问:“假如是你,你舍得放了这一条鱼吗?”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也能够体会出作者的心境,那就是要求自己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从课文中,我们也能够品味出作者的思想。
(五)强调阅读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让学生去体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学生虽然知识经验少,但他们具有非常强的想象力与大胆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要提供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学生想象中一些荒诞的成分或者一些不合理创作要抱着宽容态度,保护与激励学生把想象与创造结合到阅读中,一旦形成学生个人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是极有帮助的。
例如:在《夕阳真美》的教学中,教材把太阳拟人化为一张圆圆的脸,“它那张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可以让学生想象“太阳为什么脸红了?高兴了还是生气了?还是害羞了?”“太阳是什么性格?你能够为它编一个小故事吗?”这样能够在文本阅读中,结合文本特点开展定向想象,同时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个性化的阅读不仅需要宽容,而且需要让学生展示。在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说出来,给学生展示个性与训练表达的机会,这样的交流对全体学生阅读思维的开发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富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J].作文教学研究,2009(1)
[2]毛润秀.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教研究,2010(12):64
[3]张辉.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