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慧
貴州摆龙河国家湿地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开发及规划建设,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两型社会为目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成效显著,群众拥有了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基本概况
贵州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生态文明试验区位于黔南州贵定县沿山镇石板,试验区规划总面积380.24公顷,公园湿地总面积243.85公顷,摆龙河段全长25千米,宽70-100米,流域湿地生态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259种,其中鱼类29种;两栖类物种22种;爬行类物种45种;鸟类128种;哺乳类动物35种。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湿地人文,沿河两岸植被完好,翠竹延绵、绿树林荫;奇峰异石遍布,文物古迹众多,是难得一见的风水宝地;村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风古朴,是大众陶冶身心,休闲娱乐、健身观景、旅游度假、避暑垂钓、回归大自然的理想胜地。摆龙河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打造,既是推进贵州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发展需要,更是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
为加强湿地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管理,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与生态环境资源治理保护相关的政府文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例如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植被恢复项目”等林业工程,使摆龙河试验区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湿地功能得到初步恢复,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新动能。
(二)试验区道路交通、人居环境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2014年以来,政府通过多渠道筹资867.86万元,用于试验区摆龙河沿河两岸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村庄亮化投资56.269万元;卫生净化投资213.4万元;环境美化投资294.1万元;生活乐化投资60万元;交通建设投资130.54万元;其它投资113.551万元。这些亮化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成,为创建绿色富美贵州幸福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试验区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效,具备了良好开发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引起人们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河道长面积宽,管理难度大
摆龙河国家湿地生态文明试验区上游在贵州省龙里县境内,上游的污染会对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困难,管理涉及贵定县与龙里县之间的协调问题,这无疑给湿地公园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体系落后
关于湿地开发保护的基础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效益评价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湿地的开发利用缺乏评价机制。难为政府制定开发、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人为活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环境责任保护意识淡薄。公众对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概念、价值和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当下,农村污水大多于院落、街头泼洒,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或渗入地下,进入土壤中或浅层地下水中,对自然景观在短时间内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湿地公园周边区域农业生产仍为传统生产方式,农户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降雨后,农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水体,也对摆龙河水质产生了较大的干扰和影响,对湿地生态试验区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四)景观缺乏深度打造
摆龙河湿地生态文明试验区属于喀斯特地貌。但能作为湿地景观来欣赏的,比如浅水沼泽、洲滩、岛屿资源较少。流域内有不少名胜古迹,如“龙山桥” “牌坊”、“ 营盘”;也有不少天然奇特景观,如“倒官印”、“情人石”、“报喜鸟”、“地下水库”、“二滩瀑布群”、“湿地石林”等景点,但这些散落人间的珍珠并未串点连片成线,更缺乏深度开发打造,在特色挖掘打造方面也不够充分,相对其他试验区竞争力仍显不足。
四、对策措施
(一)以推进生态文明治理建设为目标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生态资源是绿色发展的基础,也是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要处理好环境开发、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打造出具有生态旅游养生价值的新型湿地文明形象。首先是保护好湿地良好的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其次,以现有的湿地景观为基础,以主题文化为依托,积极进行生态、环保型湿地产业建设。再次,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质量,提高试验区景观功能和服务功能,把摆龙河流域规划建设成贵州乃至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示范基地和生态文化的名片。
(二)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导向
农民参与,产业支撑。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应当尊重周边社区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意见和建议,确保他们参与试验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作为当地群众感受最直观的特殊旅游景观资源,将会促进特色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特别是促进旅游商品的开发加工和乡村“农家乐”餐饮、乡村旅馆的发展,带来多重的经济收益,还能为交通运输、快递、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构建起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区。
(三)以打造湿地生态文明为方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有创意,深度挖掘旅游特色文化,挖掘要围绕“生态文明”这个主题,利用现有的天然资源景观,充分发挥摆龙河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做活山水湿地,形成特色景观,增强品牌价值,丰富美丽乡村内涵,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留住山清水秀,把绿水青山变成聚宝盆。
(四)以百姓富、生态美为发展要求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在未来试验区的建设管理中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引导周边居民积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建立与周边社区共管共建的协调机制,保障湿地水质和水环境安全,减少高碳能源消耗为目的旅游方式,在规划中应尽量减少机动车船的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照明,多设计绿色游览道路、木栈道、木浮船等。要坚持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要求,做到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富美贵州建设同步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最终达到绿色富民,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