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学期刊服务中医药学科研大有可为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医药学论文编发述评

2018-08-06 08:15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医药学综述中医药

张 琴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原为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学术期刊(双月刊)。本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服务于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科研求真知,以交流促进步”为办刊宗旨,明确定位为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致力于医学和卫生技术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因此,学报没有随校名一起变更。同时,明确提出“立足安徽,面向省内外医疗医药卫生行业开门办刊。”办刊以来,本刊积极发挥综合期刊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和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以下略作评述,以探讨高校学报如何发挥医学综合性期刊优势服务中医药发展事业的问题。

一、兼顾中医药研究,办好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1]他还指出:“中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3]

本刊坚持实行“医学小综合,卫生行业大专业”,突出医药卫生行业期刊特色,坚持办好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基础与药学研究、医学教育与教学研究等重点栏目,同时开设和不断调整特色栏目设置,如,坚持开办了省内唯一的《卫生管理》专栏(后与《公共卫生》合栏),先后设置了《卫生技术与方法》《生育与妇幼卫生》《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等特色栏目,积极适应了新医改和医学模式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本刊校外用稿占到80%以上,具有明显的医药卫生行业学术期刊特色,受到医学教育和卫生界等的广泛欢迎。自2002年创刊,至2017年底已编辑出版16卷。是国家首批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CAJCED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期刊 (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六)等,并曾获得全国和省的“优秀学报”等多种多个表彰。

尽管没有专门开设中医药学方面的专栏,但本刊对于中医药学方面的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的文章给予了重视。在已出版的16卷中,每卷都刊发了中医药学方面的文章。据初步统计,共有66篇。这些文章涉及中医药管理、中医学、中药学、中医机构建设与管理以及中医学的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对中医中药学及其文化传承给予了全面关注。

二、容纳不同内容属性文章,为中医药学的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本刊发表的中医药论文探讨的内容和文体属性丰富,大致包括如下5类:

(一)中医学

1.预防医学:本刊发表了徐忠贞《饮食与癌症的一级预防》(2005.6)等文。徐文从饮食预防角度探讨了饮食在癌症“一级预防”中的意义,总结了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癌症的4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应该把癌症的饮食预防建成一门独立学科,至少包括:癌症营养学研究、癌症营养检验学研究、癌症营养防治学研究等3方面内容。此文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性。

2.临床治疗

(1)内科治疗:本刊发表了金有景《略论癌变现象的中医药防治》(2015.3)等11篇文章。金文分析了人体从开始出现癌变现象到形成癌症所经历的较长过程,探讨了癌症早期防治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中医药体系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的一些观点。黄雯雯《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2017.4),秦百通《中医辩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8例》(2016.4),华宇《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2015.5),单倩倩、颜士杰《MTX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2012.5),董金海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分析》(2010.3),吴怀皋 《中医治疗糖尿病临证偶得》(2005.2)等文,有经验介绍,也有短篇论著等,可见本刊对中医的内科治疗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2)外用及外科、骨科治疗:在外用治疗方面,本刊发表了夏春琴 《中药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2015.5),曹燕玲《中药热奄包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及护理》(2014.4),刘苏京《中药熏蒸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护理体会》(2009.4),胡学庚《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分析》(2008.5),方晴《冰香膏及中药熏洗治疗扭伤的临床观察》(2003.1),许方方《中药熏洗治疗肛门湿疹疗效观察》(2002.1)等6篇文章也是辨证论治。在外科、骨科治疗方面,本刊发表了:张歆《鼻肠减压管联合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8例报告》(2012.6),程豫《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疗效观察》(2009.2)等文。这些文章大都注重中医药的实践及实用性研究或介绍。

3.研究综述

本刊关注中医药学科的学科发展,鼓励刊发研究综述类文章,以帮助读者开阔学术视野。在这方面,本刊刊发了张梅、程朝晖、李平《中药治疗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2003.2)等 3篇文章。张文指出:中药治疗骨关节炎效果明显。作者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对于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做了综述分析,并指出:这一治疗的作用机制虽已明确,但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在定性、定量等方面。黄维琳《中药地龙调节哮喘细胞因子失衡研究进展 (综述)》(2010.6),储玲玲《耳穴贴压在糖尿病二级预防中应用和护理现状(综述)》(2013.2)等文也综述了相关中医药临床的新进展。

(二)中药学

1.理论探讨:本刊重视中医药学方面的理论总结文章。刊发了金有景《抗癌中草药的品种筛选与合理使用》(2012.3)等论文。金文对临床用药筛选、使用与资料搜集整理等方面做了总结分析,指出:进入临床使用的中草药在品种筛选与合理使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在筛选过程中,要注意辨明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是其主要功能还是次要功能等。关于合理使用抗癌中草药的问题,作者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意药物的制法、用法和剂量,药物配伍、抗癌中草药疗效的评价、减轻毒副作用、抗癌注射剂的疗效等方面做了阐发。具有独到见解。

2.实践总结:由于中药的特殊性,中药学方面具有真知灼见的点滴经验总结都十分宝贵。刊发了李建树《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2004.3)等5篇论文。李文旨在对推动中药处方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方面做一些研究讨论努力。作者随机抽取某医院中药处方870份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许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付雪薇《临床药学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分析》(2016.4),黄萍《临床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中的作用》(2016.2),丁屏南《临床中药学的实践与思考》(2014.5);刘艳宏《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分析及对策》(2004.2),都具有实践经验总结性质。

3.研究综述:本刊刊发了程勇《浅析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中毒预防(综述)》(2012.2)等。作者综述相关文献,讨论了产生中药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的综述与其他综述文章的写法有所不同,作者不是就某一时间跨度内所发表的文献做横向的综合比较和阐发,大致是就本专题在2011年度的少数重要文献的概括总结。这或许与本刊文章篇幅有限,不能充分展开有关。

(三)针灸与按摩

1.针灸:刊发了朱微微《针灸治疗呃逆50例分析》(2007.6)等5篇文章,朱文通过对患者足三里等穴位的针刺治疗50例呃逆患者情况的临床观察,不仅介绍了治疗方法,还对施治原理做了分析。张艳红《中医护理耳穴压籽用于改善肝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2017.4),易明广《急性发作期过敏性鼻炎的针灸治疗效果分析》(2016.2),唐燕萍《针灸以俞募穴为主治疗难愈肩周炎的自身对照研究》(2005.5),冯结松《火针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心得》(2003.6),都是探讨针灸的单一治疗问题。综合治疗:本刊发表了钱旭、赫媛媛《附子理中丸配合针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2016.5),周国容《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探讨》(2016.1),夏辉《针刺推拿结合中药治疗18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2012.6),蒋涛《推拿超短波拔罐与针灸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2004.5),张敏丽《针刺联合替硝唑治疗酒渣鼻》(2002.2)等5篇论文,都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2.推拿按摩:刊发了江爱莲、费贤霞、冯毅、王功梅《抚触及按摩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临床观察》(2015.1)等5篇论文。江爱莲等人的文章探讨了抚触上肢、头部及按摩相关穴位对缓解受术者痛苦的作用。曾宪芳、刘灿灿、熊才红《穴位按摩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2015.3),银萍《腹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促排气效果观察》(2014.2),方丽云《足底自我按摩法改善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观察》(2011.1),李金虎《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推拿论治分型》(2006.3),也都是临床问题针对性探讨。

3.研究综述:本刊刊发了夏辉的《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2008.3)。作者总结了2006-2007两年的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分析了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新进展,如分为针刺疗法为主和综合疗法等,认为采用针灸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是有效的,较其他方法也具有优越性。当然,有关临床效果的评价、作用机理的分析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中医中药学的教育教学

教学是学术传承的重要途径。本刊对有独到之处的教学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章也给予重视。

1.内、外科教学:刊发了凌敏《病案教学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机理研究》(2016.5)等5篇论文。凌文认为病案来源于病例,有效地结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值得在中医临床教学中予以重视。丁宇丽《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推衍教学法的实际运用》(2017.2),肖蕾、李保启、张靖、王佳佳《LBL联合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2016.4),杜小莺《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医教学中的利与弊》(2010.5),张浩清 《中医内外科教学方法改革初探》(2006.1),分别就中医内科或外科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2.中药学教学:刊发了左坚、徐振宇、周德喜《具象化教学与知识体系融合在中药化学课程中的实现》(2017.2)等5篇论文。左坚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这门课程的具象化教学的几个关键点:感官认知、类比思维、归纳总结、交流讨论。蔡舒婕《中药专业〈仪器分析技术〉课程说课》(2016.5),马婷婷《中职药剂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2013.3),王庆喜《论药理学在中等中医专业的教学方法》(2005.1),周欣欣、徐艳《学习〈中药现代化及其关键技术〉教程的体会》(2003.4),都谈了自己关于中药学教学的体会和认识。

3.针刺与推拿教学:刊发了李宝岩、李成林、曹锐、王列 《情景模拟在 〈推拿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2017.2)等文。李宝岩等作者提出“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模拟医生和患者,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得到新的提高。肖宗苗《中医伤科学在针灸专业教学之浅析》(2005.4)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论文既有实践体会,也有分析探讨等。

(五)中医药的政策与相关机构建设、管理研究

1.政策与管理研究:在政策研究方面,刊发了李泽庚、段志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可持续发展》(2008.3)。文章介绍了国家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所做的工作,探讨了中医药学的优势,以及发挥这一优势的政策措施和现实意义。文章还介绍了该院在发挥中医药优势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具体实践措施。

2.行业动态:本刊也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以期给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刊发了李道昌、张士娟《浙江省中医发展情况考察报告》(2009.1)。文章以考察报告的形式,介绍和总结分析了浙江省发展中医的鼓励促进政策举措等情况,还介绍了考察团的考察体会和认识,对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3.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事实上,中医药学科对社会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医疗机构体现出的。本刊对此也给予重视。刊发张志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中医学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2015.2)等3篇论文。张志军的文章结合该医院的情况,总结了近年来中医学发展的局限,以及县级医院中医科面临的困难,并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突出专科特色、重视中医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探讨。张义珍、吴建的《提高基层中医门诊患者满意度的措施》(2017.1)一文,结合基层中医院的现状和文献资料,提出:与患者满意度相关的4种主要因素,对改进措施提出了建议。张晓奇、田庆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17.2),崔东 《新形势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途径初探》(2007.2),都结合实践探讨了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此外,本刊还利用设置的“本刊常务理事单位巡礼/优秀医院与医药医械企业(创建)巡展”等栏目积极介绍中医药机构及其工作动态。如刊登了胡永勇《专科服务特色发展——含山县中医骨伤医院》(2007.6),发表了《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0.1)等中医药机构建设的动态消息。由此可见,本刊在支持中医院院校、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积极探索。

综上所述,本刊对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视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几乎每个栏目下都发表了中医药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这是充分发挥综合性期刊优势,重视中医药学研究的体现,同时也充实了每期的医学综合性。

三、中医药学研究和中医药文化传承成效显著

通过以上分类介绍和分析,本刊自创刊以来历年编发的中医药学方面的论文,大致可以做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刊载中医药学类论文充实了医学综合性期刊的内容,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相关人士关注中医药学的研究

从历年刊发论文篇数看,本刊对中医药学论文刊发的数量早期较稳定,近三年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见下表。

这表明,本刊作为以西医药学论文为主的刊物,对中医药学方面论文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增加。与此对应,本刊的医学综合性得到促进。

2002-2017年度本刊所刊中医药学论文数量对比

(二)刊发的中医药学方面的论文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知网”所显示的本刊上述论文的被引用次数:40次以上的1篇:张梅,等《中药治疗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被引用 43次);10-20次的 3篇: 唐燕萍《针灸以俞募穴为主治疗难愈肩周炎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用17次),胡学庚《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分析》(被引用13次),李泽庚,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可持续发展》(被引用11次),10次以下的36篇(篇目略)。本刊历年发表的中医药学方面的论文共65篇,按照“中国知网”所显示的数据,有40篇曾经为其他论文所引用,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这应该是对本刊相关论文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一种肯定。当然,如果设置单独的“中医药”栏目,效果会更好[4]。

(三)内容丰富,实践和实用性总结突出,理论性研究较少。

就中医药学的分类看,本刊所刊发的65篇论文,虽然数量有限,但是涉及了中医药学的各个主要方面,内容应属较为丰富。但是,实践和实用性探讨较多,短篇论著、经验交流方面的文章多,而长篇论著、深度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这与本刊注重实用医学和卫生技术的研究以及组稿来源、发表篇幅有限等有关,这对本刊充分深入地服务中医药研究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个局限,是值得认真思考与逐步改善的。

猜你喜欢
医药学综述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