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翠兰
(辽宁省建平县沙海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 建平 122400)
近年来,辽西地区养鸡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养鸡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工厂化程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之相伴而行的是养鸡业的疫病发生也呈上升的势头,给养鸡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因此,科学及时掌握规模养鸡场疫病的流行特点与趋势,对有效防控鸡疫病的发生,促进辽西地区养鸡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鸡疫病发展速度加快,程度加重。辽西地区规模化养鸡场中,生产者为了能充分发挥鸡的产出能力,使鸡群活动处于高度紧张的过程中,导致鸡的应激剧增,最终是敏感鸡内分泌出现了极不正常的状况,抗病力降低,一些在散养条件下不易得的应激综合症等诸多疾病在聚养的环境条件下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规模化养鸡最明显的生产特点就是鸡活动集中并且数量较多,导致疫病传播加快,疫情加剧增多增重。
1.2 鸡疫病非典型化现象加剧。随着畜禽防疫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禽防疫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畜禽疫病的病原体毒力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鸡疫病出现了非典型化的趋向,一些病鸡出现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以往的理论叙述有所不同,如非典型新城疫和支气管炎就是明显的例证。随着养鸡业不断发展,种禽的品种与数量剧增,鸡引种渠道较多,鸡疾病的原始发病情况并不了解,相关的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也未建立,在实施种禽引进的同时也随之将疾病带入,形成了非典型化的疫病现象。
1.3 鸡主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出现多样化。鸡发生的同一疾病临床症状出现多种类型并存,且各临床症状间的关联性不大,鸡群在实现康复后的交叉保护率表现不高。发病的鸡病原血清型发生了较大改变,并且产生了新的毒株,因此鸡病的扩展范围相继加大,多样化的症状也会出现。在现代化、规模化的养鸡产业发展中,某一些鸡出现了病原毒力增强的现象,强毒甚至超强毒株也会出现,免疫接种也不会阻滞发病,防疫的保护力出现下降情况,免疫接种导致失败。
1.4 鸡细菌性疾病的发生频率加大且治愈难。随着辽西地区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不断提升、畜禽及其产品流通频繁、环境污染也越来越重、各种应激因素不断上升,鸡对病菌的易感性加大,这就引起了细菌性疫病发生程度加重,同时,一些养殖场日常防疫用药不尽完善、对抗生素添加较多,并且成分里有抗菌药物的饲料也增多,鸡细菌性传染病的抗药性不断提升,造成鸡细菌性疾病防治控制出现困难。
1.5 混合感染增多,疾病控制和净化难度加大。在畜禽疫病流行过程中,绝大部分疾病种类具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现象。针对混合感染现象,在实施鸡疫病诊断上要有所侧重。许多规模化鸡场缺乏专业性较强的兽医技术人员,与此,鸡场疾病发生的配套监测设备也比较缺乏,使得鸡场各种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难以达到目的,鸡场出现发病情形后局面难以控制。
2.1 对规模化鸡场的重大疫病疫情实施全方位监控与检疫。对种鸡场出现的阳性鸡定期定只实施检验淘汰;对在孵化中的寡蛋、死蛋、弱雏、死雏要按规定的比例实施抽样检测,以防止出现鸡垂直性传染病;对鸡实施免疫后,对抗体水平的检测要有计划,各种疫情登记与报告制度必须建立起来。还有,对入场鸡饲用的饲料也要实施严格检测,严禁从疫区购进饲料及其它产品;对规模化集中的鸡饲养场所的空气质量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测,空气质量不合格应及时调节。
2.2 制订严密的生物安全措施。科学而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疫病的发生,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疾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要根据生物安全措施的要求,培训每一位职工,特别是要加强鸡场主管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使全场职工不折不扣地贯彻生物安全措施。
2.3 加强饲养管理。规模化、集约化条件下,有效控制鸡舍内的各项环境指标是必须的,如对温湿度、光照时间、有害气体浓度、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地控制,科学配制鸡营养标准,对鸡群实行严格的标准化饲养;否则,鸡的正常生产将被打破,部分非传染性疾病和病原体所致疾病很容易发生、流行。
2.4 走出养禽用药的误区,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当前,养鸡业在防病治病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如迷信抗生素、误认疫苗具有治病效能、为了方便可以混用各类防病药剂、消毒与不消毒无所谓、药物剂量大一点更治病等,这样的认识误区百害无益,有时会导致养鸡场损失加大。因此提倡严格科学用药,才能有效提高疗效。当前规模化养鸡场应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首先规模化养鸡场要全面制定好鸡疾病防治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各项卫生消毒制度;其次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鸡免疫接种措施,不断强化提升鸡只抵抗力;再有就是要注意抓好药物防治鸡病。
2.5 部署制定好养鸡场鸡疫情发生环节的各项应急技术。坚持经常性鸡病日常检查或检疫,如有出现可疑性病情,首先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实施全方位诊断并确定好紧急接种措施。根据鸡疫病发生的种类与轻重程度,快速采用药物治疗和紧急接种技术措施。如发生的传染病较为严重,首先立即封锁发病鸡场,并上报主管部门,同时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