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源
前段时间,晋剧《富贵图》完成了它演出2000场的纪念,2000场之后的《富贵图》依然青春万千。尹碧莲依然如出水芙蓉,楚楚动人;倪俊依然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只是创作这部戏的曲润海先生,却已是鹤发童颜的耄耋老人。他为了戏曲,为了梆子,穷尽了毕生才华与心血。晚年的曲老,似乎也因为一生爱戏变得慈眉善目闪烁着古代先贤的豁达、平和、淡然与智慧。“曲润海”三个字,似乎也是他传奇人生的最好注解,从曲尽其妙、孜孜以求的有志青年,到润物无声、提携新人的梨园文胆,再到海纳百川、心系故土的敦厚长者。粉墨春秋,峥嵘岁月稠。
《富贵图》诞生在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归传统,成为强烈的时代呼声。然而,传承的断层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运而生的“晋剧青年演员培训班”创造了晋剧史上不可复制的辉煌。沧桑晋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今天看来,《富贵图》也因那个纯粹的年代,让人有了怀旧的意味。
晋剧,似乎自带着一种世俗情怀和生活情趣,讲的更多是寻常百姓的家常里短、柴米油盐。我想,如果说晋商的崛起孕育了晋剧的繁荣,那么,以家族为单位的利益集团,当然要极力地维系其家族的内部和谐,这就有了“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完的粮”。而《富贵图》的问世,则为百年晋剧注入了一种浪漫的气质,才子佳人,你侬我侬。
一轴《富贵图》,阡陌红尘两璧人。大抵世间所有的“终成眷属”都要历经千山万水的跋涉。“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尹碧莲,历尽万千劫波,甚至命悬一线都只是为了完成他们今生注定的相逢。
《富贵图》取材于传统戏《少华山》和《双莲配》,讲述的是两个人在不期而遇的爱情中一次美丽的错位。是的,当美好的爱情不期而遇,我们都会变得手足无措。爱情的曲折构成了其戏剧性冲突,这种冲突是柔和的,明媚的,诙谐的。
《富贵图》里的爱情贯穿着中华民族“思无邪”的爱情观。其中,《烤火》一折无疑是全剧中最浓墨重彩的经典:几声更鼓,渲染了少华山夜晚的寂寥。空旷的舞台,一桌两椅,一双璧人。寒冷夜色,需要爱情的温暖。一盆炭火,是贯穿这一折戏的线索,也是两个人内心的含蓄写照。那跳动的火焰,不正是暗示着世间每一对有情人,在初次邂逅爱情时那种无所适从的羞涩和激动吗!
整折戏几乎用一种哑剧的呈现方式,唯美地讲述了倪俊和尹碧莲层层递进的爱情。“人生若只如初见”,陌生的一对有情人,在电光石火的一刹那,再温婉柔情的唱腔也无法完整地表达彼此内心的万千惆怅。中国戏曲中独有的程式化戏剧表达,却让他们初见的爱情达到了最完美的呈现。
戏曲音乐与剧情的相得益彰,为主人公内心情绪的细腻刻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缱绻细腻的柔板节奏,渲染出一种羞涩的隔阂,到3/4拍圆舞节奏的匠心独运,演绎出尹碧莲和倪俊偶遇爱情时的俏皮和忐忑,直至唢呐奏出了明媚而富有预示性的旋律,倪俊终于将零落在地上的玉簪戴在尹碧莲的发间,他们的爱情终于泛起了点点的涟漪。晋剧作曲家刘和仁先生的音乐就是这样,既创新却不标新立异,虽然改革却走的并不远,依然以尊重晋剧音乐的本色为前提。其合理性在于:戏曲音乐一定是为剧情和人物服务的。
爱情中的光阴是凝固的,一夜对坐换来永远的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这一点相思足够在日后的光阴里慢慢怀念。“赤水驿”既是驿站,也是爱情路上的岔口,似乎在暗示着“相会之期终会有”的圆满。把酒相送,一步一情。尹碧莲的这段核心唱段主题虽是哀怨,然而这哀怨的背后分明有一种力量——那是对爱情忠诚的宣言。载歌载舞式的戏曲表达充满了浪漫与写意。
是的,爱情中尹碧莲是勇敢的。她相信爱不只可以摧毁礼教的固执,也可以冲破世俗的偏见。《见婆》一折,便是她为了寻找爱情的栖息所迈出的一步。那一折她的出场凄楚而忧愁,“花自飘零水自流”,那种零落的美让人心疼。而倪母的那段“三月里春风暖,万物欣荣”既有“嗨嗨腔”的朴素灵动,又有“爱爱腔”的大气端庄,成为晋剧青衣唱腔中又一个永恒的经典。
据说,倪俊的身上有曲老的影子,可见他是用虔诚和敬畏的心在书写。而倪俊的塑造者张智几乎完美地完成了这一人物的诠释。我想,气质是不可以被复制和模仿的,那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生命体验。所以,倪俊的儒雅、倪俊的风流、倪俊对于爱情的青涩、倪俊对于功成名就的向往,那时的张智应该都有或者都懂。这种“浑然天成”创造了属于他的独树一帜。
尹碧莲,一汪秋水阅尽三千繁华。她弱风扶柳,有着不寻常的凄楚身世,却有着对爱情异常坚定的向往;她零落凡尘,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举眉促黛间却尽显大家闺秀的高贵气质。这是尹碧莲的内在,也是饰演者王晓平赋予这一角色的灵魂,她的表演大气、细腻,唱腔柔和而有内涵。没有了矫揉造作和声嘶力竭,她塑造的尹碧莲美得动人。
晋剧《富贵图》大概与我同龄,至今记得,第一次偶遇,是通过家里的黑白电视机。从电视那黑白的光影里,懵懂的童年镌刻下我对戏曲的痴情。工作后,对于《富贵图》总想写点什么,这种想法一直萦绕在心头,欲罢不能。或许《富贵图》里暗藏着青春期的某种萌动?然而“多情却似总无情”,几次起笔,几次搁笔,失望与徘徊的心境持续近三年时间。或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完美无瑕面前是苍白的。
《富贵图》的美好,只能在漫长的岁月里,用心灵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