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轶伦 陈抒怡
5月31日,中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支部党员大会将召开,讨论牛犇的入党问题。83岁的牛犇穿着红色的条纹衬衫坐在椭圆桌子的中央,忐忑不安地交叉双手,不时整理头发、拉拉衣领。
神童
牛犇出生在天津,父母都是城市贫民。在他9岁那年,父亲感染白喉病,无钱医治,回家后不久病死。众人瞒着因为流产血崩而卧床休养的母亲,孰料母亲像是冥冥中知道了什么,也咽了气。
在北平开车接送演员的哥哥,把牛犇带到电影厂。那是1945年,演员谢添带着牛犇去导演沈浮处面试。到了中电三厂(北影厂前身)厂办,牛犇进门,一蹦坐在沙发扶手上。沈浮一愣,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放得开、有表现欲的牛犇。很快,牛犇就在沈浮导演的《圣城记》中演出,之后在《满庭芳》《天桥》《十三号凶宅》里接到角色,成了片约不断的小星星。
正缺一个村童角色时,谢添想到了牛犇。
1947年,张骏祥导演受邀去香港永华电影公司拍摄《火葬》,主演白杨推荐牛犇出演她的“小丈夫”,牛犇跟着剧组到了香港。当时,牛犇住在长城影业公司,每天都从宿舍出门去看《清宫秘史》的拍摄,最后把慈禧和李莲英的台词全记住了。他表演给大家看,众人都被逗乐,夸他是“神童”。
其实“神童”在进入电影厂之前只粗略读过三年书,剧组才是他真正的课堂,演员就是他朝夕相处的老师。张骏祥、吴祖光、陶金、白杨、吕恩、李丽华都把牛犇当成自己的子弟一样。
好人
1952年,牛犇到上影厂后,转租一位老演员在建国西路的房子。住处沿马路,离厂也近。赵丹下班经过牛犇门前就在底下叫:“小牛子在家吗?”牛犇一听这叫声就在窗口应:“在呢,上来吧!”牛犇的小屋成了这群演员聚会的地方。赵丹懂戏、爱戏,常常来这儿琢磨戏,也谈他的信仰。
1957年,赵丹入党。那几年间,著名演员黄宗英、王文娟、白杨纷纷入党。1954年和1958年,刘琼也两次申请入党。1941年就参加革命的秦怡,也在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老演员们把入党当一件神圣的事,当成心灵的考验来面对。牛犇自忖:我怎么比得上他们呢?他退缩了。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跟共产党干革命,一辈子绝不回头。”
从沈浮开始,牛犇和几代导演都有合作。他是《红色娘子军》里的通讯员,是《泉水叮咚》里的大刘。小牛犇长成了影坛常青树,虽然一生出演的多是配角,却个个令人津津乐道。1983年,牛犇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2017年,牛犇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和第十六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终身成就奖。
牛犇一度想,这样就够了。跨不跨入这扇门,他都会尽力做一个好人,当一位好演员。
一晃到了2016年,上影集团拍摄影片《邹碧华》。牛犇演一位来法院上访的老人,戏份不多,但剧情借由他折射出邹碧华法官的亲民和负责。在收集材料时,大家看到邹碧华生前这样说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存在才有价值。”牛犇听了这话,竟然红了眼眶。剧组庆祝杀青之际,他正式递交入党申请书。
牛犇的入党介绍人,一位是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另一位是秦怡。病中的秦怡,在华东医院写了字条,托上影演员剧团支部书记带来她的意见:“牛犇是个好同志,是个好同志。我愿意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我相信他也会做得很好。”
5月31日11时20分,中共上海電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支部党员大会经过充分讨论,认为牛犇已经具备共产党员的条件,同意吸收其为预备党员。
(摘自《解放日报》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