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富
在宜宾蜀南竹海,漫山遍野都是竹子,嫩绿葱绿翠绿墨绿,一片片绿色,铺天盖地,气势如虹,让你不得不心生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竹海,这才是真正的竹乡!”一口气登上蜀南竹海制高点的望海楼,四面望去,竹海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天边。一座座山高低起伏,就如海上翻涌的波浪,连绵不绝。可惜没有风,如果是狂风,那么竹林随着风势推波助澜,这蜀南竹海就名副其实了。
走进竹林深处,看竿竿翠竹亭亭玉立,自己也似乎变得挺拔起来。蜀南竹海气候湿润,特别适宜竹子生长,而竹子生长极快,春天还是竹笋,秋天就可长成竹子。日积月累,蜀南竹海就成了竹子的天下,那些苍松翠柏就只能背井离乡了,这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其实真要感谢这些竹子,如果这里遍山都是松柏,我想七万亩山地很快就堙没于神州大地了。
蜀南竹海竹种繁多,人面竹我可是第一次看见,竹节斜生,节节相扣,节间隆起,宛如人脸,又像是给竹干套上了一个天然的网兜。有种竹不知名,节间距很短,可是節上的竹枝却长得特别挺拔,旁逸斜出,似利剑直刺苍穹。在那些人流量集中的地方,你可以看见大量的竹工艺品,竹干和竹根都派上了用场:竹干做成了笔筒、花瓶,竹根因地制宜地做成了人物头像,神态千变万化,栩栩如生。而那些叮叮当当、又刨又钻忙个不停的竹艺家,竟然都是本地山民,他们根本没有去美院培训过。看来高手在民间,此话不假。
蜀南竹海也不乏暮鼓晨钟和瀑布飞泉,例如七彩飞瀑、天宝寨、龙吟寺、仙寓洞等都值得一看。全竹宴也是此地一绝,竹荪竹笋竹筒饭,特别是竹筒饭,我还是第一次吃到。我们平常所吃的米饭,都是以锅为容器,或蒸或煮而成。以白米干饭为例,可以直接在锅里焖煮而成,也可以在大米煮到没有米芯时,捞起来用筲箕过滤,去掉米汤,然后用木甑蒸熟。竹筒饭摆在我面前时,禁不住让人眼前一亮。它们端端正正地站立在桌面上,似乎在说,来吃我呀!米饭中添加了红豆、肉粒和玉米渣,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用筷子将竹筒中的米饭一一掏出来,还真得费些力气。米饭软糯有嚼头,跟甑子饭相比,别具风味。餐馆里的竹筒饭,竹筒肯定是反复使用的,竹筒由于经常蒸煮,竹味儿已经散淡不少。如果是野外临时以竹筒做饭,那股竹香本味才叫绝呢。
据说“竹筒饭”是贼娃子(强盗)发明的。美食家李 人在《说成都》道:“强盗饭,发明地点为川东之华蓥山中。发明者,强盗也。据说,某年有强盗一伙,被官兵围困于盛产巨竹的华蓥山,最使强盗头痛的就是在丛山中找不着人家煮饭吃。由于迫切需要,一位聪明家伙便想出一个方法,将山上大竹截下一节,将携带的生米用溪水淘净,装入竹筒,一半水一半米,筒上用竹叶野草封严,涂以稀泥,放于枯枝败叶中,燃火煨之。待至枯枝败叶成灰,筒内之米便成熟饭。既软硬合度,又带有鲜竹清香。每一筒可有小小两碗饭。” 后来,这种由强盗发明的煮食方法传出,竹筒饭走入千家万户,人们果然尝到了竹的清香。好事的川人还将肉禽类、菜类拌与米一起制成竹筒饭,在席桌上供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