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背景下的探测概率计算方法

2018-08-03 02:05吴思励衣向举孔全存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飞行物截面积航迹

吴思励,孔 玲,衣向举,孔全存

(1.93277部队,沈阳 110000;2.93303部队,沈阳 110000;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000)

1 引言

在探测装备使用过程中,以雷达装备为例,由于外界环境的作用以及元器件频谱相互影响,都能使实际探测威力发生改变,所以有必要对探测威力图定期修正。本文在上述概率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海量云数据的探测概率计算方法,对飞行轨迹进行网格分割,在已具备探测装备实际威力图区间参数情况下,根据塔台飞行自动化系统的情报数据(云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计算出任意空间航测点实际探测区间,实现探测威力范围的再次修正。

2 目标RCS与探测概率间的数据关联

目标反射截面积(RCS),它是一个等效面积(以雷达为例,用σ表示目标截面积,σ是基本方程中的一个因子)。由波长、极化方式、飞行器参数及相对视向角等多个变量组成了相关符合函数,表述最大发现距离的公式为:

式中,G为雷达天线增益;Pt为雷达发射脉冲功率;λ为雷达波长;k为波尔兹曼常数;T0为工作噪声温度;Fn为噪声系数;Bn为噪声带宽;(S/N)min为检测器输入端所需最小信噪比;L为总损耗系数。

并且当同一雷达对不同飞行物进行探测时,在其他参数相同且等信噪比条件下,不同飞行物的最大发现距离与目标反射截面积有如下关系:

式中,R1,R2分别为不同飞行物的最大发现距离;σ1,σ2分别为反射目标截面积。在已知各种型号飞行器的雷达目标反射面积的条件下,可以算出最大发现距离。

3 通过云数据的得到雷达实际探测概率

3.1 计算发现概率

3.1.1 计算实际发现概率

根据雷达扫描周期和云数据航迹参数,统计发现点和未发现点,然后分段计算发现概率。把距离取样间隔△D分段,在航迹不同高度区间内,各距离取样间隔发现概率P表述为:

式中,M为距离取样间隔内的发现点数;N为观测量。需要说明的是,将距离取样间隔交点处作为较近距离间隔内的观测点,并且只统计计入一次。

最后将计算结果即雷达探测概率值合并填入空间分割数据单元中。图1为Matlab仿真结果。

图1 Matlab仿真结果

3.1.2 修正雷达最大探测距离

(1)在上述得到的发现概率曲线仿真结果中,取发现概率P=0.5的两个航迹点。还是以雷达作为探测装备为例,一个航迹点是波瓣在某高度发现目标的探测距离,另一个航迹点是波瓣在某高度丢失目标的探测距离,分别用rd,rv(km)表示,同理探测装备对飞行物发现点和消失点相对高度分别用Hd,Hv(m)表示,探测装备对飞行物发现和消失时的仰角用θd,θv(度)表示,Re为地球半径。

两种情况下其仰角公式如下:

(2)设定探测距离为R0、飞行物视在仰角θ0,F(θ0)为该仰角时传播因子。探测装备最大探测距离Rmax公式如下:

3.1.3 绘制概率曲线

建立坐标系,距离R为横坐标,发现概率P为纵坐标,随着距离增加发现概率值发生变化,按已得到的发现概率可以画出不同高度区间P与R的关系曲线。关系曲线逐渐平顺后,可以查看比对出与飞行目标发现概率P0所对应探测装备的最大探测距离R0。

3.2 探测威力图的修正

针对起伏动目标,垂直波瓣图是雷达探测区和盲区的曲线图。是在给定检验飞行器平均截面积、虚警概率和探测概率条件下通过经常性飞行数据检验获得的。对比可知,在3000米高度,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从300公里减小到了290公里。同时用Matlab对垂直波瓣进行修正,通过最小二乘多项式曲线拟合求出拟合曲线方程,得出垂直波瓣拟合曲线,以实现探测范围直观可视。

4 结束语

不同于以往探测概率计算方法,本文是基于塔台飞行自动化系统中日常积累的海量云数据的背景下,云数据能准确的反映雷达长期以来的实测概率区间。在今后陆续的实测工作中,可通过数据挖掘从这些海量云数据中找出更多可借鉴的数据参数,在诸如定位精度、气象环境、电磁干扰等相关领域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飞行物截面积航迹
梦的航迹
风轮叶片防雷金属网等效截面积研究
一种高温烟道截面积的在线检测装置设计及方法研究
不明“飞行物”
自适应引导长度的无人机航迹跟踪方法
利用体积法推导螺旋箍筋的长度分析
矿用电缆截面积选择与校验
视觉导航下基于H2/H∞的航迹跟踪
基于航迹差和航向差的航迹自动控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