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工宣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那跨越沟堑,四通八达,通乡入村的公路同样是交通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用双手修筑出来的。这一条条洒满交通人汗水、凝聚交通人心血的公路,写就的是新时代交通建设者的智慧与豪迈。随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建设创新型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齐齐哈尔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脱颖而出的。创新工作室发挥高技能人才团队作用,围绕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探讨创新措施与方法,为齐齐哈尔地区的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离不开高效的管理机制。在整章建制上,创新工作室不遗余力地将切实可行、严谨到位发挥到极致,充分借鉴了其他单位及部门的好经验、好方法。创新工作室组建之初,制定了详实的工作制度和职责如:工作室管理制度、试验室管理制度、质量负责人岗位责任制、试验报告审核人岗位责任制等共计20余项,并按照制度严格管理,奖惩兑现。制度管人机制的形成,使各项工作沿着轨道有条不紊的规范运行。
创新工作室先后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升级换代仪器设备、攻关技术难题、落实合理化建议、培养后备技术力量等措施,明确了团队职责、目标和奋斗方向。省公路局、省质量监督站、省造价管理站、市交通运输局相关领导多次莅临创新工作室指导工作,并对创新工作室管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人员素质高,专业技能出类拔萃,仪器设备精良是这支队伍敢打硬仗的利器。在选人、用人、培养人上下功夫,使之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创新工作室5名监督工程师全部为道路桥梁高级工程师均多次获得全市先进个人荣誉,聘用的16名专业试化验人员个个都是在齐齐哈尔地区有着较大影响,专业上颇有建树的技术骨干。这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使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和试化验检测领域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团队的方向标,成为推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目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涌现,由此带来的难点、疑点不断增多。为适应新形势,技术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技术水平。工作室多次邀请省内权威专家莅临工作室进行现场培训和业务指导。通过培训,使技术干部掌握了我省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其配合比科技前沿状况,全面提升了业务素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质量监督和试验检测工作提供了技术储备。
如今,创新工作室已逐步成长为广大技能人才提升岗位素质,解决质量监督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换的摇篮。
高效的运行机制、优质的专业团队必将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创新工作室始终在解决质量监督和试化验方面的难点和重点上发力,工作室成立至今,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关于预应力锚索加固效应研究的几点看法》《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浅析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应用》等高技术含量的论文10余篇,申报了专利1项,攻克难题无数。
工作室组建第二年,迎来了一场攻坚战。泰来县宁姜公路改建工程准备在齐市地区首次采用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种利用既有路面材料,在常温环境下将旧有路面铣刨打碎,按照设计级配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如水泥、石灰等)和添加剂,然后一次拌和铺筑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旧路改建施工方法相比,就地冷再生技术不仅能够将产生翻浆、车辙、裂缝等病害的旧有路面全部拆除,还能够节约原材料,缩短工期,对交通影响较小,节约资金,同时能够充分地利用废料,保护环境。如果此项技术能够成功实施将为该项目节约资金200余万元。指挥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此之前均没有成型施工经验,为了将此项新技术应用到项目中,指挥部找到了工作室,邀请工作室为此项目全程跟踪技术服务。工作室全体职工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派驻3名业务能手驻扎在工地,死看死守现场指导,靠前服务,加大对厚度、压实度、弯沉值的监测,把控住关键环节,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
“十二五”至今,创新工作室先后参与了齐富公路嫩江大桥、齐扎旅游路、国道绥满公路长山乡至甘南北出口公路等工程建设,承担了国省道改造项目507.145千米/16项、农村公路 2670.69千米 /239项、桥梁工程6361.15延米/70座和特大桥1座1618.12延米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单质材料、配合比设计等工程技术指标试化验检测工作,为齐市地区公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齐齐哈尔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正锲而不舍地把一粒粒创新的种子撒向交通事业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