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启兴
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
举办就业扶贫家庭服务业培训班
目前,该县女性人口66700人左右,约占全县总人口47.6%。截止2018年5月,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3562户10362人,其中女性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4674人,占比45%。从劳动能力情况看,18岁以上有完全、部分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妇女1786人,占比38%;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888人,占比62%,主要靠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创业情况来看,在外务工328人,占比18.36%;灵活创业(个体)人员48人,占比2.69%;务农619人,占比34.66%;打零工342人,占比19.15%;在校就读和其他情况赋闲在家的449人,占比25.14%。
(一)发挥创业致富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农村贫困妇女学有标杆。近年来,该县涌现了一大批农村敬业创业妇女典型,有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能手张玲萍、“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黄贤英、“全国十大最美快递员”罗芳、全省就业创业先锋(江西省女创业带头人)陈梦颖。如排埠镇华联村“江西省百佳创业女性”的叶华英,从合伙承包被火烧的80亩茶园到建立起400多亩集养鸡、种植蔬菜、栽培茶叶为一体的立体式茶园,吸纳了28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带动当地不少贫困妇女建立起家庭式小茶园。此外,该县重点选用一些懂技术、踏实肯干、有一定文化素质、热爱妇女事业的女性担任村妇代会主任,通过她们自身的致富经验带动广大妇女群众创业致富。如排埠镇华联村的妇女主任谢宋英,从经营小杂货店开始做起,现在逐渐发展成了多家连锁超市。
(二)着重加强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村贫困妇女技有所长。鉴于农村贫困妇女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偏弱,难以实现就业,该县就业局大力开展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如根据市场行情开办“月嫂”培训班,邀请有培训资质的专业家政服务教师授课,组织从业人员参加标准化培训,并将优秀学员推荐到家政公司直接上岗。今年陆续开展家政服务业培训2期,培训合格161人。根据地方餐饮特色开办厨师培训班,特邀营养学专家,围绕食品营养学的搭配、文化和食品安全展开了专题讲座,并根据本地的饮食习惯从制作流程到操作细节,确保学员能够掌握技术。培训结束后,为58名学员颁发了培训合格证。此外,该县积极鼓励农村贫困妇女参加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工业园区技能提升培训,针对全县1786名贫困女性劳动力较为分散的情况,开展下乡培训服务,把培训班办到镇、村一级。目前,全县十个深度贫困村已实现培训全覆盖,正逐步向非贫困村展开,共举办专场培训班22场,培训农村贫困妇女736名。
(三)全力推进扶贫项目工程建设,使广大农村贫困妇女难有所助。就业扶贫方面,采取多项措施,持续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工作,目前,全县在岗公益性岗位850人,贫困女性占比43.4%,其中就业扶贫专岗276人,农村贫困女性占比30.8%。从2016年至今,累计为57户农村贫困妇女家庭,累计发放妇女小额贷款294万元。产业扶贫方面,致力于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以入股分红、贴息补助等方式吸收农村贫困妇女参与到合作社、扶贫基地中,如温泉镇新开村的手工艺品扶贫车间,不仅吸纳农村贫困妇女作为股东,同时也给她们提供充足的工作岗位。健康扶贫方面,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且医药费报销部分在90%以上(不足部分由政策兜底),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实施免费救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妇女自身及家庭成员就医困难,从而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当中。
举办月嫂培训班
铜鼓县大塅镇浒村农家书屋,农村妇女集中看书学习。
(一)就业形式较单一。该县农村贫困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就业创业面窄、工种少。务工的农村贫困妇女主要从事工厂、环卫、餐饮、家政等体力工作,大多数农村贫困妇女主要参与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农业劳动,整体技能偏低、劳动效益偏低。
(二)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因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劳动,她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加强技能培训,即使迫于就业局、扶贫办和妇联等部门的督促,能学一点,但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多数年龄偏大者不愿离乡就业,对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苦重累工种不满意。
(三)家务劳动分工不合理。受“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农村贫困妇女在经济上不独立,主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教育子女或服侍老人,没办法在企业上固定班,只能偶尔打零工。
针对铜鼓山区经济的特点,要实现农村贫困妇女的就业创业,需要在以下方面作为突破途径,更好地帮助其脱贫。
(一)关注贫困妇女心理健康,增强其就业信心。一是开展社会性别培训,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克服自卑、依附、顺从等心理弱势,培养健康的人格心态,增强其就业创业信心。二是成立心理指导员志愿者队伍,经常组织农村贫困妇女参加集体活动,为她们的自学创造条件,有能力、有意愿投身到就业创业浪潮中。三是加大《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村贫困妇女知晓自身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利义务,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通过参与就业创业提高经济地位。
(二)抓住乡村旅游服务契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一是围绕“农业+旅游”发展需求, 开展温室蔬菜种植、茶叶、药材、特色养殖及简单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围绕“美食+旅游”发展需求,根据客家餐饮特色开办厨师培训班,学习制作包圆、艾米果、蕨菜、小竹笋等山间野菜,腊肉、杨梅干、番薯片等自制美食。三是围绕“服务+旅游”发展需求,开展乡村旅游接待礼仪规范、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与安全、民族歌舞表演等方面的服务技能培训,打造一批合格的乡村导游员、乡村旅游服务员。
(三)创新开发扶贫工作岗位,强化就业扶贫兜底安置。一是加大力度开发女性专职村级公益性岗位,例如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乡镇旅游配套设施场所和易地搬迁社区保洁等工作,其他村级公益性岗位规定女性比例不小于三分之一。二是持续打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战”。通过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招聘会”等专项就业招聘活动为返乡劳动力搭建用工对接平台,在铜鼓电视台、铜鼓发布、铜鼓就业网、铜鼓就业微信发布用工信息,促进就业招聘常态化、日常化。三是采取灵活的就业方式,坚持向外输出与就地就业并举,大力培育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不断拓展就地就近就业平台,实行全日制工作、半工半农或劳务承包等工作方式,对农村贫困妇女实行过渡性安置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