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印
摘 要: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一大突出特色。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将党的建设从注重“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拓展延伸到高度重视“政治建党”。这包括:将“党是领导一切的”从一般的“经验”上升为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和规律性认识,对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全新阐述;高度重视推进“党的全面领导”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这一新命题;直面现实,聚焦当前党内政治建设面临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政治建党;政治建设;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8)04-0005-0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中,关注度最高、最得人心也最具共识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整个理论体系当中,阐述得最多、最深刻、最成熟系统、逻辑最严密的,就是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又提出了一系列党建新思想,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全新论断。从注重“思想建党”到重视“制度治党”再到更加注重“政治建党”,突出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体现了党的建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既是对建党90多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着眼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全面建设的战略考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建方面最大的理论创新。
一、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出新论断
在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系列新思想中,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的论述处于核心位置。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重要论断,并特别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领导理论,把党的领导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
(一)将“党是领导一切的”从一般的经验上升为重大政治原则和规律性认识
在党的历史上,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一以贯之的。“党领导一切”这一概念在党内最早出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为应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同时也为了克服这一时期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统一领导根据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为此,中共中央在1942年9月1日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是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1](P427)这是党的正式文件中最早出现关于“党是领导一切”的规定。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阐发了“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1954年9月15日,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2](P305)
在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党实行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为集中一切资源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党领导一切”逐渐演变为“党管一切”,国家政治、經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被囊括在党的全面掌管之下,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弊端,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但是,出现失误并不代表“党是领导一切的”就是错的,而是要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鉴于这些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在政治报告和党章中不再提“党是领导一切的”,并对“党的领导”作出限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纠偏”。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在政治报告中对党的领导进一步作出界定:“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和向国家权力机关推荐重要干部。”随着执政环境和党内形势的新变化,2000年1月,江泽民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再次重申了“工农兵学商,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工农兵学商,党是领导一切的。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3](P49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的系列论述中,最大的创新就是,将“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从一般的“经验”上升为全党必须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则和规律性认识:一是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阐述,并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二是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则提出来。三是在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写入党章。四是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专门写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表述。这一修正的重要意义在于:同宪法序言中提到的党的“领导权”问题衔接起来,解决了宪法中对于党的领导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落实措施的问题。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深化了对“党的全面领导”科学内涵的认识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原则性阐述:
其一,将党的全面领导同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结合起来。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的全面领导,首要任务就是有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后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曾多次强调,要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他说:“属于政策、方针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也好,全国人大也好,其他方面也好,都要由党员负责干部提到党中央常委会讨论,讨论决定之后再去多方商量,贯彻执行。”[4](P319)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更为直接,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他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这是对大家党性的考验,也是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