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可从人口入手(一己之见)

2018-08-02 07:34易富贤
环球时报 2018-08-02
关键词:中位总和生育率

易富贤

近日,一篇有关东北人低生育率的文章颇受关注,使得振兴东北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占全国的比例,从1978年的14.0%持续下降到2017年的6.5%。原因很多,比如国有企业转型不易等。但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东北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占全国比例从1981年的10.1%降至2018年的7.2%,到2035年还可能降至5.5%。

很多人认为东北的劳动力减少是外流原因所致。其实东北的人口流出与流入大致平衡,比如1990年0-19岁以下人口占全国的8.1%,而2015年25-44岁人口仍然占全国的8.1%。2015年海南省一共只有6.4万东北人,其中3.7万人定居在旅游城市三亚,加上明显的体征和语言特色,就给游客一种错觉:东北人都去海南了。

东北劳动力减少的真实原因是低生育率。中国需要总和生育率接近2.3才能维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不减。1989年、2000年、2010年东北的总和生育率分别只有1.68、0.90、0.75,而全国则是2.30、1.22、1.18。

东北的生育率低于全国,原因有六:第一,经济文化、城镇化水平超前全国,比如1990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只有26%,而东北却高达48%。第二,结婚率低,离婚率高,婚育年龄晚。第三,大量工人下岗,造成养育能力下降。第四,体制内的人口多,超生比例低。第五,大多为外省后代,传统生育文化根基浅。第六,作为“共和国长子”,有“养老不靠孩子靠政府”的陈旧观念。

由于生育率低于全国,使得东北成为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1980年全国、东北、广东省的中位年龄都只有23岁,而2018年则分别为40岁、45岁、36岁。

东北的生育率不但是全国最低,也差不多是全世界最低。2015年东北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55,而日本、韩国、朝鲜则分别是1.45、1.24、1.92。

此外,东北鼓励生育的难度最大。一孩次生育率是生育环境的晴雨表,与总和生育率呈高度直线正相关。2001-2016年,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平均一孩次生育率分别为0.67、0.60、0.55,平均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36、1.15、1.07。中国大陆一孩次生育率不受政策限制,不存在超生隐报,但是2015年全国平均一孩次生育率为0.56,东北低于0.45。这说明东北生育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果今后东北的生育率只在1.0的话,那么总人口将从2015年的1.1亿降到2050年的0.73亿、2100年的0.23亿,中位年龄将提高到2030年的52岁、2050年的61岁。而日本、韩国、朝鲜的中位年龄,2030年分别为52岁、48岁、38岁,2050年分别为55岁、56岁、44岁。如此一来,东北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振兴东北可从振兴人口入手。过往,东北经济兴盛之际,恰恰是东北年轻劳动力最为充足之时。因此,东北人需要共克时艰,政府不仅应制定积极政策吸引人才去东北,亦应该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鼓励人员回流,东北年轻人也应该勇于“生产”。▲

(作者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大国空巢》作者)

猜你喜欢
中位总和生育率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巧解最大与最小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上班族不容忽视的颈椎病三个动作帮你缓解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外籍妈妈提升德国平均生育率
哪些城市亿万富翁最多
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