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代:商周时期
发掘时间:1986年7月至9月
发掘地点:三星堆遗址1号祭祀坑
▲金杖
身世揭秘:这件器物名叫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
在金杖的一端,有长约46厘米的一段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是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另外两组图案相同,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
鸟和鱼有什么象征意义呢?一种说法是,它们可能代表两个部族,因为远古时期的人们认为他们是某种动物或某种自然物的后代,所以他们把动物的形象作为图案,当作自己部族的标志。分别以鱼和鸟作为标志的两个部族,联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名叫“鱼凫”的王朝。鱼和鸟的图案组合在一起,也就成了王朝的标志,类似于现在的国徽。
鱼可以在水中自由游戏,飞鸟可以搏击长空,把鱼鸟组合的图案刻画在金杖上,金杖也就成了统治者能够上天入地的法器。于是,另一种说法也出现了:金杖是“王者之器”,集王权和神权于一体,鱼凫王朝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考古学家不止一次在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的高等级墓葬中发掘过杖形物,并由此判断把杖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是许多文明古国的普遍做法。
▲金杖上的图案
提示1:白鹳和鱼代表两个不同的氏族部落。
提示2:白鹳眼圆圆、头上扬,有点儿趾高气扬。
提示3:鱼眼小小,身体僵硬地吊着,无力挣扎。
金杖上鸟和鱼的图案让我想到了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那是一件出土于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缸,它的身上也画有鸟和鱼的图案,小博物家们快来猜一猜它们代表了什么吧!和三星堆金杖上的图案意思一样吗?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可以算作是那儿的一件镇馆之宝喽!彩陶缸有47厘米高,上面开口的部分略微粗些,底足的部分略微细些,最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几乎占满了整个高度的彩绘图画。很多学者研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白鹳和鱼儿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氏族部落;图上的石斧不仅代表着武器,更是军事权力的象征。所有元素组合在一起之后,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
一位部落的首领英勇善战,凭借着智慧和武力,率领着本部落的成员与敌对部落的人们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并且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他去世之后,族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勋,就在他的瓮棺上面用彩绘的方式记录下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所以,这个罐子是瓮棺?这就涉及更多的故事了,如果想知道,就请期待下一本《神秘传说》吧!它在那里是主角哟!
年 代:商周时期
发掘时间:1986年7月至9月
发掘地点: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
▲铜太阳形器
身世揭秘:这种像车轮一样的青铜器,名叫铜太阳形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2号祭祀坑一共发掘了6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件直径约为85厘米。
铜太阳形器恐怕算得上是三星堆遗址中发掘出的最具神秘感的器物了,那么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人认为它是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三星堆文化兴盛的时期,是地球气候的转变阶段,要么干旱无雨,要么洪水成灾,所以铜太阳形器并不代表对太阳的崇拜,而应该是恐惧和仇恨。还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天文测量仪,因为这件器物呈放射状的五道芒通过几何运算,恰巧与某些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吻合。而有的人则认为它就是一种讲究简洁对称的盾牌饰物。
铜太阳形器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目前还是一个谜。倒是当地的老百姓别出心裁,开辟出了铜太阳形器状的油菜花地,引得游客纷纷前往观赏。
年 代:明代
发掘时间:2010年至2011年
发掘地点:老司城遗址
▲宫殿城墙遗址
遗址揭秘:老司城宫殿遗址位于老司城遗址的北部,依山而建,形状略呈椭圆形,东北高、西南低,周长436米,总面积为14000平方米。宫殿遗址共有四个门,其中大西门为正门。宫殿城墙厚1米左右,多以石块、大卵石垒砌,用石灰、桐油胶结。西北部城区保持得比较完整,最高处高达6米。大西门的门道有路面,有台阶,路面由卵石砌成,台阶由红石条砌成,自下而上曲折相连。
宫殿区出土了砖、瓦当等建筑材料,还出土了大量的青花瓷片。除少量官窑产品之外,大多数是明代景德镇民窑的产品。官窑产品的题款中,有大量关于永顺土司的内容,如“永顺司制”等,说明这些瓷器是专门为土司制作的。
宫殿区还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和取暖设施。主要的排水设施有两条,这两条排水沟并没有铺设管道,而是利用地势高低,顺着卵石把水排出宫外。而取暖设施则在一处建筑遗迹的西侧,由火塘、火道和火铺面三部分组成,四壁和底部用砖砌成之后被密封起来。火塘有两个,一方一圆,方的是烧柴火的地方,圆的用来存放火种,里面堆积了大量的炭末。我们可以想象,千年前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土司和他的家人围坐在火塘边饮酒作乐,精美的青花瓷器中盛放着美酒美食,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呀!
▲宫殿区排水系统
年 代:11世纪中叶
发掘时间:20世纪70年代
发掘地点:西夏王陵遗址
▲西夏泰陵
遗址揭秘:西夏泰陵(3号王陵)坐落在西夏陵区的中心,位置显赫,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占地15.8万平方米,是西夏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整个陵园坐北朝南,呈现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局。陵园中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东西对称的碑亭了,它们的间距是80米。在唐宋皇帝的陵园中可从来没有发现过碑亭。而西夏王陵的碑亭位于阙台之后,月城的前面,除了规模宏大和地位突出之外,碑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加了陵园前半部分的气势,使陵园的布局显得更加对称。而且,这样做也加强了碑亭为帝王歌功颂德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它在陵园中的地位。
原来,碑亭就是西夏人为祖先树碑立传,记载生平事迹,为其歌功颂德的地方。遗憾的是,除了3座石人像之外,碑亭内的碑刻几乎都被砸得粉碎而无法辨认,只留下了360块残碑。依稀可以看到的是,碑铭是用大小两种字体的西夏文镌刻的,它们是集书法、雕刻于一身的精美艺术品。透过碑亭,我们可以想见,开国皇帝李元昊是怎样用他的文韬武略打败宋军,开创了西夏百年基业的。李元昊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可能不知道他所开创的王朝也逃不过从兴盛到灭亡的规律,更不知道他的陵寝在百年后会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践踏。
西夏王陵残碑(仿制品))
烧毁王陵、砸碎石碑的人,正是灭掉西夏政权的蒙古铁骑。
年 代:11世纪中叶
发掘地点:西夏泰陵
每一面都很美!
▲迦陵频伽(正面)
▲迦陵频伽(侧面)
身世揭秘:这件由红陶制成的建筑构件,名叫迦陵频伽。它高39厘米、宽32厘米,基座长15厘米、宽14厘米,人首鸟身,头戴五角形的花冠,肩膀前面垂着一种名叫宝缯的装饰。它的脸是长方形的,细长的眼睛,双耳下垂,脖子上戴着一只花项圈,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它展开双翅,身后是高翘的长尾,双腿和爪子跪坐在长方形的基座上。
迦陵频伽是梵语“妙音鸟”的音译,是佛教中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里特有的一种神鸟。佛经记载,这种鸟出自喜马拉雅雪山,身披七色彩羽,在壳中就能啼鸣,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胜于常鸟。它的歌声能穿越三界,感动万物。
在西夏王陵中发现的迦陵频伽,是以建筑构件的形式存在的,出土数量很多,这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在此之前,迦陵频伽主要在佛教壁画和雕塑中出现过,如莫高窟的唐代和宋代壁画中都有此类图像。虽然河南省巩义市的北宋皇陵中发掘过泥塑的迦陵频伽,但是也只有头部残存。直到西夏王陵被挖掘之前,它一直没有实物流传。
迦陵频伽的出现,为研究宁夏地区的佛教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也让我们对这个消逝的文明产生了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