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梅州市长教村为例

2018-08-02 01:55:40谢正峰谢雅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村域景区村民

谢正峰,谢雅婷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村域经济是最小尺度的区域经济,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转型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村域产业调整的主要形式[1]。乡村经济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就业、收入都有积极影响[2-4]。但也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消极影响,如Ribeirom通过调查葡萄牙乡村旅游,认为其对改善农民 生活水平作用不大[5];Capbell[6]则认为乡村旅游促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国外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步比欧洲晚了近一个世纪,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7]。中国学者也探讨了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如甘巧林等[8]认为乡村旅游对农村资金积累、非农产业升级、农村村貌等有积极影响;张晓峰[9]通过分析认为乡村旅游有积极和消极影响。这些学者大多是从理论上来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定性分析较多,而定量分析较少。一些学者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如陈海燕[10]以十渡镇为例对旅游收入进行关联度分析,预测综合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黄竟男[11]用SWOT方法分析了东平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这些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域、县域或镇域,而对于村域尺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张环宙[12]以仙华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给农村带来的深度上和广度上的影响;杨敏等[13]以昆明市团结乡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非农化和优化;黄玮[14]以白沙村为例探讨农村女性参与乡村旅游的意义及对女性各方面的影响;罗永常[15]以郎德村为例分析乡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促进社区的发展,这些都是以村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但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因此中国乡村旅游对村域经济影响的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扩展和深化现有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梅州市长教村为例,分析乡村旅游对村域经济的影响,试图扩展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关系研究在村域尺度的成果。

1 研究区概况

长教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的东南部,其地域文化属于典型的客家文化。该村现由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有296户共1 223人。长教村依托本村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将茶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新农村向旅游综合体的转变。1996年长教村引进了一个具有实力的企业——广东宝丽华集团来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村企合作,成功打造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旅游度假村”和客家特色“桥溪古韵·梦里客家”旅游景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长教村是国家级生态示范村,也是梅州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走访长教村普通村民,了解该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情况及对本村村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对村干部访谈的目的是了解村域经济发展情况、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情况、乡村旅游发展后该村的基础设施投入情况以及对本村经济发展的认识等。

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开发乡村旅游前后的家庭经济收入、就业情况、经济来源、发展旅游对村域经济和村域环境影响等相关的数据;被调查者对于本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看法。访谈和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4月8-16日。通过随机抽样向村民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为95%。

3 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旅游对长教村村民收入的影响

长教村村民在乡村旅游开发前后的家庭收入情况如图1所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村民的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家庭占受调查家庭数量的56.4%,1 万~2 万元的占 30.2%,而家庭年收入在2万~3万元、3万~5万元以及5万元以上的比例较小。开发乡村旅游之后,家庭年收入在1万~2万元的村民占 13.1%,2 万~3 万元的占 21.0%,3 万元以上的超过50%,而家庭年收入在5 000元以下所占比例明显减少,说明长教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后,村民家庭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图2可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村民中,乡村旅游开发后有31.58%的村民旅游从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10%以下,有25.00%的村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10%~30%,而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的旅游从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上。

图1 旅游开发前后长教村家庭收入情况

图2 长教村村民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

总体来看,乡村旅游使得长教村村民收入增加。自引进广东宝丽华集团发展乡村旅游以来,长教村家庭年收入以及旅游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都发生了变化。村民收入水平提高,同时旅游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增加,说明部分农民转向旅游业发展使得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长教村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下降,而旅游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提高,通过旅游业反哺农业,促进了长教村的村域经济发展。

3.2 乡村旅游对长教村村民就业的影响

长教村发展乡村旅游后,该村村民在旅游业的就业情况如图3所示。长教村村民中每户有1~2人从事旅游业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3.95%,每户有3~4人从事旅游业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8.95%,5~6人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58%,6人以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26%。由此可知,长教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扩宽了该村村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旅游业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机会,就能为社会创造3个以上的间接就业机会[16],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效应。长教村将本村剩余劳动力输送到“雁南飞”和“桥溪古韵”参与旅游服务,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图3 长教村每户从事旅游业的人数比例

另外,接受问卷调查的女性有41人,其中在旅游景区工作的有18人,占总接受调查女性人数的43.9%;而从事个体私营的女性有6人,占总接受调查女性人数的14.63%。通过对长教村村干部的访谈得知,该村有女性350多人,其中200多人在“雁南飞”度假村工作,实现了女性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地转移,村民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年人均收入从1995年的2 100元增加到2016年的8 000多元。已有研究表明,乡村旅游促进了妇女的就业,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17]。 尹小娟[18]研究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使长教村的客家妇女脱离了原本的“农耕”生活,促使她们解放自身,走向社会,使她们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得到不断地提升。总之,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长教村妇女的就业问题。

3.3 乡村旅游对长教村产业结构的影响

长教村乡村旅游开发前后家庭经济来源对比情况如图4所示。在乡村旅游开发前,长教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两者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36.8%和71.0%,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且主要是一二产业为主。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后,村民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不再局限于务农和外出打工,其中在旅游景区销售小商品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0%,在景区上班或从事运输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2.6%,从事农家乐、住宿的占 15.7%,经济来源呈现多样化,大多数是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由此可知,①乡村旅游促进了村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发乡村旅游之后,长教村村民经济来源方式从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向依靠乡村旅游转变,且主要经济来源集中于和旅游业相关的一些行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②乡村旅游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桥溪古韵景区销售小商品的摊点以及个体经营农家乐住宿的数量增多。销售的小商品大多数是食品饮料、农副产品、山货等,当地对这些商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为周边地区(如雁洋镇、丙村镇等)的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了销售市场,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而没有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可以在景区中从事特色客家小吃、贩卖水果、贩卖自养蜂蜜和茶叶、水果加工产品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够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效整合了茶叶种植、加工,实现了长教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图4 旅游开发前后长教村经济来源情况

3.4 长教村乡村旅游的社会发展影响

据调查,约有43.0%的受调查者家庭旅游业从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30%以上。就村民个人来看,有85.5%的受调查者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使自己的收入得以增长,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另外,通过对村干部的访谈得知,宝丽华集团发展壮大后,与长教村携手共同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采用村企联动方式对长教村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先后共投资了1.3亿元建设长教新村,改善了该村的村容村貌,这成为旅游业和旅游企业辐射带动乡村发展的典范。

宝丽华集团协同长教村积极完善村内道路、水电、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提高村内绿化和环境卫生条件,最大限度地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住宅方面,保留和维护了形制完整、现状保存较好的建筑,拆除了简陋、质量较差且对村庄风貌有负面影响的建筑;道路及排水管网方面,主要道路硬化比例达到100%,排水系统呈网状;环卫设施方面,改水改厕,让村民吃上洁净的自来水,积极引导村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大于70 m,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公共设施方面,长教村完善了老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环村公路、医疗所、长教小学等基础设施。

宝丽华集团在长教村建立了老人福利和学生奖励制度,凡是年龄在8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250元补贴,7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150元补贴,60岁以上有100元每月的福利金,并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月130元。积极鼓励本村子弟接受高等教育,对考取本科以上的大学生每年给予5 000元,奖励,考取专科的奖励2 000元。

总的来说,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使长教村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而且还改善了村容村貌,完善了公共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的人居环境[19],从而满足了长教村村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长教村村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多年来,乡村旅游带动了长教村村域经济的发展,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制约了长教村村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1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营业季节变动大

长教村的乡村旅游产品较单一,大多数产品仅停留在提供简单的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贩卖,对乡村旅游资源尚未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乡村旅游面对的大多数是来自大城市的游客,他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多样且层次较高,而长教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还不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同时,由于农民将土地租赁给宝丽华公司发展茶叶生产,持有的可耕种田地较少,一些农作物仅限于自给。除外出打工外,大部分劳动力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但旅游的季节性变动比较大,除旅游旺季之外,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旅游淡季,导致季节收入变动较大,从而影响村民的收入,也制约了村域经济的发展。

4.2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年轻劳动力不足

在接受调查的76人中,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仅有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6%;高中、中专及大专学历的有4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5.2%;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2.1%。这说明该村从事乡村旅游的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主要以初高中为主,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也缺乏相应的旅游业务培训,很难适应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需要,进而导致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影响长教村村域经济的发展。在调查中还发现,有文化的年轻人大都走出长教村到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发展或者到当地市区工作居住,留在村里的都是多数是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儿童,在调查样本中老人所占比例就高达17.1%,年轻劳动力明显不足,致使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活力,长教村未来的发展动力不足。

4.3 经济利益分配不合理

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是增加旅游业收入、实现村企共赢和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因此,旅游景区经营收益能否实现村企共享,一直考验着景区经营管理者的智慧。公平合理分配旅游收益可以使乡村旅游得到村民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促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长教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经济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如桥溪古韵景区旅游开发的分红只有桥溪村的村民享有,而长教村其他村民小组没有,有近48.6%的受调查者认为开发旅游只使少数人受益导致分配不公,不利于乡村旅游和村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4.4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调查发现,长教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旅游景区内的一些农家乐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还有待提高,部分食宿条件较为简陋。通往长教村的公交车班次较少且公交车的停泊时间不定,一般要等 1.5~2.0 h,这给当地村民以及一些散客的出行带来困扰,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达性。景区外的一些建筑设施处理不够到位,部分老旧的房子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或拆除,对长教新村的风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乡村旅游形象的建立。

5 乡村旅游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长教村的村域经济发展得益于与宝丽华集团的合作,其前提是村企的互利共赢。长教村村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村域经济的发展。

5.1 依托当地资源,挖掘乡村特色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托当地资源、挖掘乡村特色,体现乡村个性。这就需要旅游开发者充分开发特色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形成品牌效应。长教村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乡村旅游形象。其次,城市游客到乡村进行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和体验城乡差异。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长教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要尊重和突出城乡差异。要想增加游客的重游率,在未来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就要提升文化内涵,加强景区的基础建设,增加趣味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增强参与性和知识性来吸引游客和增加其在景区逗留的时间,如在雁南飞茶园度假区内可以让游客体验炒茶艺术、制作茶类的糕点,增加体现客家文化的表演节目;在桥溪古韵体验客家传统手艺、陶艺,销售一些有客家特色的纪念品。

5.2 加强乡村旅游的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年轻人就业

由于长教村从事乡村旅游的村民文化程度主要是以初高中为主,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面对这样的情况,村委会以及宝丽华集团应当加强乡村旅游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乡村旅游从业者应当加强对本土知识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了解,将乡村旅游与民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乡村文化品味和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面对年轻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村委会以及宝丽华集团可以通过一些优惠和激励政策吸引年轻人回村发展,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支持,比如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生活补助、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为长教村村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持。

5.3 公平分配旅游收入,促进村企共同发展

基于长教村乡村旅游发展中尚存在经济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应该重视公平分配旅游收入的原则。在分红过程中要顾全大局,赢得村民的支持,实现景区收益与村民公平共享,打造村企更加和谐发展的道路,促进村域经济发展,使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促进村企共同发展。

5.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宝丽华集团要加强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设施服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景区内外农家乐的卫生监管以及严格把控食宿条件。增加公交车的班次,除了方便长教村村民出行,同时也可以提高散客旅游的数量,可以借鉴一些其他旅游景区发专车接送旅客的做法,固定时间免费接送游客前往雁南飞或桥西古韵景区,增加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和公司应加强对长教新村住宅及其他建筑设施的管理,对那些简陋建筑、因规划需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需采取及时维修和拆除措施,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形象,以促进长教村村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6 小结

本研究以梅县区长教村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乡村旅游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长教村村域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扩宽村民的就业渠道和促进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2)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约了长教村村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旅游产品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年轻劳动力不足、经济利益分配不均匀等问题,亟待解决。

3)对于政府、村委以及旅游企业来说,为了促使村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地方政府及村委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建设乡村旅游人才队伍,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村域经济不断壮大。

猜你喜欢
村域景区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34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
村域人地关系定量研究——以重丁村为例
『摘牌』
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 08:32:10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