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维柯
姑娘这身侠客装束真是太帅了,真是时尚时尚最时尚啊!比心比心。
成语“冠山戴粒”,这里的“冠”用作动词,可理解成“把……当帽子戴”;“粒”指的是米粒。从结构上看属于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复合短语,意为(鳌)把高山当成帽子来戴,(蚂蚁)顶着米粒。从修辞学上看,这里使用了类比,用“鳌龟戴着仙山在大海中自由浮游”与“红蚂蚁头顶着米粒在洞穴外爬行”做类比,突出大与小,虽然它们形式有别,但实质上是一样的。在使用时,多用作书面语句子的宾语、定语。
对待有着一定典故的成语,我们千万不要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初见“冠山戴粒”,大多数人马上会联想到“披荆斩棘”。这两个成语不仅在结构上十分相像,都属于并列短语;意思上也似乎能联系在一起——一定是“想当然”地联想——把山戴在头上,岂不是“压力山大”?戴着满身的粒粒汗珠,岂不是十分艰辛?由此思路可能还会想到“筚路蓝缕”,想到“负芒披苇”,想到“劈波斩浪”……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理解。
谈及成语的妙用,不外乎这几条:表达精练,言简意赅,语义深远,丰富内涵;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恰当比喻,形容得当,真实夸张,成功地运用成语,可以起到修辞作用;句式的协调,使用四字格的成语,可使行文整齐读之,铿锵有力,使语言富有节奏感。然而,你也许也发现了,有些经典成语还有着启迪人生智慧之功效,“冠山戴粒”便是其中一个。
哼!想搭讪也用不着这么俗套吧。有人喜欢春花秋月,我恰好欣赏天涯明月罢了。大家冠山戴粒,各适其适。
有什么了不起!
相传,浩瀚的东海里有一只大鳌,它经常头顶着蓬莱仙山,在大海中遨游。那大鳌,时而跃起飞腾,冲上云霄;时而沉没下潜,直达海底。这事儿被陆上一只红蚂蚁听说了。它喜不自禁,相约了一群好事的同伴来到海岸,想一览大鳌飞天入海之壮举。它们苦苦等了一个多月,大鳌潜没水中始终未出。极度失望的红蚂蚁们将要返回时,突然海风鼓荡,掀起了万丈波涛,整个大海沸腾起来。那只领头的红蚂蚁说:“也许大鳌就要出来了,我们还是再等几天吧。” 几天以后,风止浪息,海岸也平静下来。只见水面上隐隐升起一座齐天的高山,慢慢向西游动。蚂蚁们伸头探脑看了一阵,议论道:“无甚奇特,无甚奇特!它头顶高山与我们头顶米粒有什么两样呢?我们逍遥自在地在蚁冢上爬行,回到洞中歇息,与大鳌一样,不过各适其适罢了。”这是唐人所编类书《文艺类聚》中的一个动物小故事,成语“冠山戴粒”也就由这个故事而来。
从古老的图腾到今天的“追星族”,崇拜成了人类共有的心理情愫,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因崇拜而生理想,因理想而奋斗,因奋斗而成功,设若单单从这个层面来看,那群红蚂蚁倒成了“目空一切,不思进取”的代名词。
不过,也不尽然。有人见明星风流倜傥,顿感仰慕之至;有人见花钱如流水的富家子弟,不由心向往之……但看看那群红蚂蚁吧,它们越千山过万水,来到大海边,等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到了那气势恢宏“冠山”之景。然而,它们并没有为之倾倒,膜拜不已,反而说出了“它头顶高山与我们头顶米粒有什么两样”的豁达、乐观的处世哲语。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树立期,千万不要被眼前光鲜华丽的外表迷惑,也不要被豪华堂皇的场面所吸引,更不要被高贵权威的等级折服;要多注重内在文化素养的提升,多注重人生智慧的感悟。毕竟,我们的智慧一定胜过那群“观鳌”的红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