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政
我大学毕业,下到基层,在湘北一个县广播站工作,凭着年轻人的冲动,次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不久,调到县委,这时候,团县委也想要我。在县委大院里,团县委是“老幺”,连办公室也在一楼里头厕所旁。我拿不定主意。
这个县就在洞庭湖边,每年春天,莺飞草长的时候,都要组织村民到航道上砍芦苇。1989年的砍青出了事,有艘满载村民的船翻了,事后清点,淹死55个人。责任主要在于无人组织。
为此,我被抽到县委工作组,当天下午赶到乡政府。我们在楼上开会,部署对死者的打捞和安葬,楼下一大群村民举着锄头要找乡领导偿命。会议很短,分组后下村。我们这个组有四个人,村长、支书因为家里也死了人,就派团支部书记协助我们。团支书姓李,是个退伍兵,煤油灯下,脸很黑,显得老成,实际只有25岁。他一口气说出了死者名单,难得的是,他对每个死者家属可能向“政府”提出的困难都分析了一番。然后他又打着电筒,带领我们去每个死者家慰问。他说着非常地道的百姓语言,既安慰家属,又不随口许诺,反使我们几个县委干部显得是陪衬了。有个叫桃的女人从邻村嫁过来,男人经常揍她,娘家常过来吵。桃淹死了,娘家提出要做七七四十九天道场,婆家不知所措。安抚好婆家人,走到田埂上,李支书说,桃的娘家人里,她大哥最有威信,做通他的工作就好办了。赶到桃的大哥家,已过午夜,三个小时后,这位大哥终于被我们感动,同意次日下葬。农村死了人,至少要放三天,但我们组的工作对象基本都做到了次日下葬。葬器,像棺材、千斤绳,都是县里调来的。清早起来,李支书却从农民家里找来很多大粗缆绳。他说:“县里的千斤绳是尼龙的,今天太阳肯定毒,棺材又重,晒软了不得了。”听了他的话,我们大吃一惊,赶快通知其他村一律放弃尼龙绳。现在想来,万一在群众情绪不稳时,棺材半路撂下了,后果不堪设想。看着这位团支书因连日失眠而红肿的眼,我们组长多次对我讲:“你们应当趁着年轻到团的岗位锻炼。”我这才想起团县委要我的事。正巧,又碰上省市都招考团干,我鼓足勇气,一试中的,考到了团省委。
我被分配到团省委联络部,主管的副书记叫徐宪平。他先前在长岭炼油厂当团委书记,一打照面,就能感受到出身大企业的气势。他晚上不太忙时就到我们单身楼层聊天。我房里有一个小电炉,这年冬天很冷,围着电炉子,他给我们讲了许多人生经历及感悟,包括插队的事。有一回,夜很深了,他说,做知青晚上无聊,专捡鬼故事讲。在我们的一再恳求下,他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是我听过的最吓人的鬼故事。一年后,我到井岗山区一个山村社教时,讲了一遍,吓得一名队友开了一整晚录音机不敢睡。1990年初春,徐宪平因胃出血病倒了,我们把他抬到医院。医生说需做胃镜。做胃镜,要将两根胃镜管从鼻孔插进,十分痛苦。我们很担心,缠着医生要求更改方案。宪平吃力地调侃说:“做吧,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胃镜吗?”我们都苦涩地笑了。做完胃镜出来,他像似睡着了,他后来对其中的痛苦只字未提。在病情不稳的日子,我被安排守护了一天和一晚。那个白天,我看他太闷,就找来书报,给他读。下午,他精神好一些了,对我说:“崇政,你休息一下,我给你来一段快板《奇袭白虎团》,看昔日文艺宣传队员比你这个县级广播员水平如何。”然后他不顾我的劝阻,躺在床上说开了:“哆哆嗒,嗒嗒哆,话说那1953年,美帝和谈的阴谋被戳穿。在深秋的那么一个夜晚,乌云笼罩着安平山。几个人影在忽隐忽现,领头的是个大高个,名字叫做……”房里的病友全被逗笑了,虚弱的他却累得直喘气。宪平是个挟山若举杯的人。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人生态度能很豁达,但我不敢说我做到了。宪平现在是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我到团省委上班不久遇上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27周年活动。副书记梅克保找到我说:“要给你压压担子。这次省委副书记孙文盛的讲话稿由你起草。”别说省委书记,连县委书记的讲稿我都没写过。“我看过你报考团干的论文,笔头蛮硬,写得出来”,他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简单地定了一个盘子。我立即找来一大堆资料,弄了一个通宵,出了第一稿。克保看后又对我谈了许多修改意见,让我拿出第二稿。看到书记如此信任,我也放开思维,迅速拿出了修改稿。现在,当我作团省委大型材料捉刀人时,常常想起第一次写领导讲话时的紧张不安和跃跃欲试。克保常年生活在基层,身上保留了许多朴实和随意。休息时候,喜欢和干部们打扑克,输了就很认真地钻桌子。他身体胖,有时候桌子太矮,卡到腰身上,牌友们也不帮忙,只是哄笑。他爬起来,拍拍手,继续战斗。他属于那种乍看平常,但久久不能让人忘记的人。在他调离团岗几年后仍常被提起,其中有句名言是:“一搞搞到转钟三点。”说的是他写材料的事。克保勤于思考,喜欢自己动笔写文章,态度又极认真,所以经常熬过午夜。书记办公室熄灯很晚,同志们也习惯加夜班。于是,到了晚上,办公楼一片灯火。庄子推崇过一种境界:“大象无形,大巧若拙”。我不知道自己今后能否达到这种境界,因为,这恐怕不是一碗米的功夫。克保现在37岁,是郴州地委书记,依然朴实如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弹指一挥5年间,一茬一茬的团干从身边走过。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我树立了一根根人生标杆。回顾5年,有得意也有失意,更多的是艰难的磨炼。每当我想偷闲歇息时,就仿佛看到这些老团干亲切的笑容后面露出的勉励和鼓舞的眼神。
我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