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平安,熊 霞
(1.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肛肠科,重庆 409600;2.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内二科,重庆 409600)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其罹患肛肠疾病的几率较高。老年肛肠疾病患者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研究发现,老年肛肠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易出现切口疼痛、水肿的症状。上述症状的出现可影响老年患者创面的愈合,进而影响其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及生活质量[2]。目前,中医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缓解老年肛肠疾病患者手术后切口疼痛、水肿的过程中。为了探讨联用中药熏洗坐浴和针刺痔疮穴治疗肛肠手术后切口疼痛水肿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在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进行手术的56例老年肛肠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均在手术后出现了明显的切口疼痛及水肿的症状。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肛肠疾病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在参与本研究前1个月内接受过药物坐浴熏洗治疗、无家属监护、意识模糊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62~72岁。在中医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61~7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为其使用浓度为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每日坐浴2次。进行坐浴治疗后,使用碘伏溶液对患者的创面进行消毒,共治疗2周。对中医组患者进行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及针刺痔疮穴治疗。进行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时使用的药物是:白鲜皮、白芷、黄柏、生大黄、五倍子、蒲公英、赤芍、冰片、苦参各20 g,延胡索、花椒、芒硝、地榆、泽泻各15 g。将上述药物用高压煎制后将其煎汁包装成袋,每袋中含有药液250 ml。将一包药液放入盆中并加入2 L的开水,对患者肛门的周围进行熏蒸。等到药液的温度降至30℃~40℃时,让患者坐浴10 min。进行坐浴后,使用碘伏溶液对患者的创面进行消毒,每日治疗2次,共治疗2周。然后对患者进行针刺痔疮穴的治疗。先对毫针和痔疮穴的皮肤表面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使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用2寸毫针针刺患者的痔疮穴,每5 min捻针1次,留针30 min,以患者的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日对患者进行1次针刺治疗,共治疗2周[3]。
1)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将其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具体的疗效判定标准是:(1)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切口疼痛的症状有明显缓解,其在上药、排便时均无明显的疼痛感,其切口处的水肿基本消失,其创面基本愈合。(2)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切口疼痛的症状有所缓解,其在上药、排便时的疼痛感有所缓解,其切口处的水肿有所消退,其创面明显缩小。(3)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切口疼痛的症状无改善,其在上药、排便时仍存在明显的疼痛感,其切口处的水肿未消退,其创面无变化。2)接受治疗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程度。得分为0分,表示患者的切口无痛感;得分为1~3分,表示患者的切口存在轻微的疼痛感;得分为4~6分,表示患者的切口存在明显的疼痛感;得分≥7分,表示患者的切口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感。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中医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为(3.1±0.2)分,常规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为(6.1±0.3)分。中医组患者VAS的平均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
肛肠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包括肛裂、痔疮、肛瘘、直肠炎[4]。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其在进行肛肠手术后极易出现切口疼痛、水肿的症状[5]。中医认为,进行手术的老年肛肠疾病患者其机体常出现气血瘀滞、郁而化热、湿热下注的情况,进而使其出现切口疼痛、水肿的症状。因此,应对进行手术的老年肛肠疾病患者实施行气活血的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对进行手术的老年肛肠疾病患者实施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可起到较好的抑菌、杀菌的效果,加速其水肿部位的消退,阻断其机体出现的病理性疼痛反射,进而缓解其疼痛的症状。并且,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患处,可加快此处的血液循环。同时,为患者针刺痔疮穴,可调剂患者脏腑的气血,缓解其临床症状,可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消炎、解毒清热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中药熏洗坐浴和针刺痔疮穴治疗肛肠手术后切口疼痛水肿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