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8-08-01 06:06杨瑞钧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二聚体白血病粒细胞

杨瑞钧

(天津太山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天津 30030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髓细胞白血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白血病细胞(骨髓等造血组织)无限制增生,并流入外周血内,使正常的血细胞受到明显的抑制。此病的发病率较高,对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1]。D-二聚体是一种可反映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

为了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15日至2017年6月9日期间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选取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0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9例,女21例;其中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43.69±3.28)岁;其中学历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患者有20例,为高中的患者有14例,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患者有16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4例;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45.11±3.90)岁;其中学历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患者有14例,为高中的患者有10例,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患者有11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年龄≥21岁。2)观察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被确诊患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4)对照组患者未患有血液疾病,且无血液病家族史。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合并有精神障碍。2)合并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3)合并有心、肝、肾功能不全。

1.4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D-二聚体检测。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的静脉血2 ml,将血样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然后以每分钟3000转的转速对血样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0 min)。完成离心操作后,采集血浆标本。将血浆标本置于-20℃的环境中待检。采用STAGO STA-R全自动血凝仪(应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浆标本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血浆标本是否存在抗体蛋白及脂血过剩的情况。若存在上述指标超标的情况,应对血浆标本进行稀释后再对其进行检测。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值的范围为≤0.5 μg/mL。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2)观察用D-二聚体检测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1.6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

在接受治疗前、病情明显缓解时和病情复发时,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分别为(3.69±0.42)ug/ml、(0.93±0.26)ug/ml、(2.58±0.77)ug/ml。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病情明显缓解时和病情复发时其D-二聚体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μg/ml,±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μg/ml,±s)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前 病情明显缓解 病情复发例数 50 35 35 17 D- 二聚体 0.35±0.07 3.69±0.42 0.93±0.26 2.58±0.77

2.2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阳性率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86%、10.00%。详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阳性率

2.3 对用D-二聚体检测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分析

经综合检查证实,用D-二聚体检测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00%(40/50)、82.86%(29/35)。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出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升高的情况,从而可导致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随着其病情的进展,其体内的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这又会导致其发生广泛性出血,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3]。尽早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纤溶系统的功能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其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4-5]。D-二聚体是临床上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常用指标。在本次研究中,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对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观察组患者)和50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0.35±0.07)ug/ml(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治疗前,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3.69±0.42)ug/ml(高于正常值上限)。这表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发病后其D-二聚体的水平会显著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参考指标。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其D-二聚体的水平会逐渐降低。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病情明显缓解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0.93±0.26)ng/ml;其D-二聚体的水平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患者)。有学者指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降低与其粒细胞诱导分化成熟有关[6-7]。在治疗后,观察组35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病情复发。这17例患者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2.58±0.77)ng/ml;与病情明显缓解时相比,这17例患者病情复发后其D-二聚体的水平更高。经综合检查证实,用D-二聚体检测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00%、82.86%。可见,进行D-二聚体检测能够有效地反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彭家明等[8]在临床研究中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研究结果显示,用D-二聚体检测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二聚体白血病粒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阅读理解Ⅰ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