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2018-08-01 06:0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固定架四肢出血量

曾 利

(安州区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2600)

四肢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内固定术及外固定架固定法等手术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外固定架固定法具有性能稳定、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一致认可[1]。本文以安州区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外固定架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州区人民医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研究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21;其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45.27±6.09)岁;其中,有13例上肢骨折患者,有32例下肢骨折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为(46.02±5.87)岁;其中,有15例上肢骨折患者,有30例下肢骨折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止血、清创等常规处理,并对其进行常规的生化检查。在两组患者骨折部位肿胀的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后,用金属接骨板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其骨折部位的皮肤上做一个长约15 cm的切口,分离其皮下的软组织,充分暴露其骨折端,然后将金属接骨板置入其骨折处。在确认金属接骨板的位置无误后,为患者固定好金属接骨板、缝合切口。用外固定架固定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C臂X光机的引导下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在确定患者的骨折端对线良好后,根据其骨折发生的部位,分别在其骨折的近端和远端做2~3个长约0.5 cm的切口,置入2~3枚骨牵引钉,再在其垂直骨的纵轴方向置入2~3枚骨牵引钉,然后用针杆夹和杆杆夹将骨牵引钉与碳纤维杆相连接,形成稳定的外固定系统。在两组患者转入病房后,均对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并定期复查其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手术相关的指标(包括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及术后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同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及骨折部位延迟愈合等)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Johner Wruth评分标准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指手术结束后,患者的骨折部位在8周内完全愈合,且达到解剖复位、未发生畸形,且切口未发生感染。良:指手术结束后,患者的骨折部位在12周内基本愈合,且接近解剖复位、未发生畸形,但其切口存在轻度感染。中:指手术结束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长达3个月,且其肢体发生短缩、切口发生轻度感染。差:指手术结束3个月后,患者的骨折部位仍未愈合,其肢体的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切口的长度及术后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均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例数手术持续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术后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周)研究组 45 23.45±4.57 276.34±28.12 1.47±0.65 20.49±4.52对照组 45 40.62±6.24 453.47±34.74 5.12±1.98 32.54±9.86 t值 14.892 26.585 11.749 7.45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是临床上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式。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良好的固定方式可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有利于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且不影响其肢体的运动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固定方式包括内固定术与外固定架固定法等。不过,用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时,需要在患者的骨折端做一条较长的切口,并剥离其皮下的软组织,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而且,内固定术中常用的金属接骨板易导致患者发生周围组织感染或固定处骨质疏松等术后并发症[2]。用外固定架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及靠近关节处的骨折)则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较为有效地固定骨折端等优点,从而促进其恢复。对于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用外固定架固定法对其进行治疗还可有效地固定其骨折块,减少其出血量,稳定其呼吸及体温等生命体征。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持续的时间、切口的长度及术后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贾君岩[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用外固定架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其骨折部位愈合的速度快。

猜你喜欢
固定架四肢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无天于上2035(一)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