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8-01 06:0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偏瘫例数神经功能

黄 锐

(温江区中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1130)

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后遗症[1]。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身体一侧僵直、下肢膝盖无法弯曲、上肢手臂与手指卷曲、口齿不清等。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大脑中的运动系统丧失了调控高位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导致其调节皮层下的中枢运动神经发生反射性释放,致使其肢体肌群间协调功能出现紊乱,从而产生运动障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氯毗格雷等药物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讨对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温江区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5例偏瘫患者。将这12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63例,试验组患者有62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31例;其年龄为52~84岁,平均年龄为(63.1±4.9)岁。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29例;其年龄为51~83岁,平均年龄为(62.4±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偏瘫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患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患者存在精神障碍。2)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患者患有出血性疾病。4)患者的心、肺、肾等功能不全。

1.3 方法

为两组患者使用氯毗格雷进行溶栓、抗凝、降纤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血糖的水平、血压的水平及血脂的水平,并纠正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治疗的方法是:1)采用体位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⑴指导患者定期翻身并更换体位,避免其发生褥疮。⑵将患者的上肢放置在衬垫上,使其上肢肘部稍微弯曲,并在其手中放置一个海绵团,避免其发生关节畸形。⑶使患者的肘关节保持微屈的状态,并使其上肢的肩关节稍微外展,避免其发生关节内收。⑷在患者的足底放置一个足板,避免其发生足外翻及足下垂。2)采用运动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瘫痪肢体的训练计划,如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肌肉牵伸训练、肌力训练及步态训练等,避免其发生肢体挛缩和畸形。3)采用心理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存在肢体障碍,其较易产生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使用催眠法、安慰、倾听、鼓励、听音乐等疗法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4)采用推拿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按摩患者的下肢、揉压其小腿等方法,促进其血液循环,刺激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避免其出现静脉曲张、肢体肿胀等临床症状。4)采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当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其恢复的情况为其制定训练四肢协调能力的运动计划,如协助其吃饭、刷牙、穿衣服等,鼓励其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强化其主观能动性,降低其对他人的依赖性。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Fugl-meyer的评分、NIHSS的评分及BARTHEL指数。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1)基本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幅度为90~100%。2)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幅度超过46%,其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明显提高。3)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幅度为18~46%,其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有所改善。4)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幅度低于18%,其生活不能自理。治疗的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应用Fugl-meyer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其运动功能恢复得越好。应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患者的得分越低,说明其神经功能恢复的越好。应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Barthel指数的总分为100分。得分为10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得分>60分表示患者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得分为41~60分表示患者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动。得分≤40分表示患者不能完成大部分的日常活动,需要他人服侍。得分为0分表示患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NIHSS的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NIHSS的评分及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NIHSS的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入院时相比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NIHS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NIHSS的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NIHSS的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状态 Fugl—Meyer NIHSS Barthel指数试验组 62 入院时 22.62±1.46 30.62±3.63 21.72±4.41 6 个月后 68.64±3.07 8.26±1.23 66.32±4.53对照组 63 入院时 24.35±1.63 31.34±3.62 26.52±4.85 6 个月后 52.37±3.75 16.15±1.41 51.42±4.25 t值 6.133 6.424 6.379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根据偏瘫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尤为重要[2]。临床实践证实,大多数偏瘫患者都存在抑郁、恐惧、急躁及悲观等不良情绪,导致其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严重影响其进行综合性康复锻炼。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心理疗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帮助其积极对待疾病,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了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对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病情的康复[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NIHS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本次研究的结果与秦润笋[3]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对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偏瘫例数神经功能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