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8-08-01 06:05邱承高李先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瘘术内瘘动静脉

邱承高,张 雷,李先华

(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 梧州 543000)

血管通路是指将患者体内的血液持续引至体外后再将其送回体内的一种途径[1-2]。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永久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是ESRD患者的生命线[3]。有研究发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ESRD患者常会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从而可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和生命安全[4]。在本次研究中,梧州市工人医院肾内科采用经导管碎栓溶栓疗法对15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梧州市工人医院肾内科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中抽选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30例患者均建立了腕部桡动脉 - 头静脉内瘘,其瘘管的使用时间为2~96个月;其中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9例,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13例,为高血压肾病的患者有8例。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为治疗组患者应用经导管碎栓溶栓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局麻后,对其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采用Seldinger技术将5F导管鞘置入内瘘动脉端,将导丝插入内瘘血管的闭塞段,然后将导管插入闭塞段。反复插拔并旋转导丝、导管,以粉碎血栓,疏通血管。将30万U的尿激酶溶解于120 ml的生理盐水中,然后将此药液经导管注入内瘘动脉端内。完成注射后,向内瘘动脉端处注入造影剂,以了解此处是否仍存在狭窄的情况。为患者留置导管及导管鞘,然后将其送回病房。使用微量泵以4 ml/h的速度为患者持续泵注尿激酶溶液,泵注的时间为48~72 h。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d,连续用药3 d。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复查,为其拔除鞘管,并对其穿刺点处进行压迫止血。治疗后,患者动静脉内瘘内的血栓若完全消失,可继续经此通路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若溶栓失败,应根据造影检查的结果对其进行原血管重新造瘘术或其他血管的重新造瘘术[5]。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局部动脉侧直接穿刺后溶栓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在距离患者内瘘动脉端约2 cm处对其进行穿刺(将针尖指向内瘘侧)。使用微量泵以20 ml/h的速度向患者的内瘘动脉端内泵注尿激酶溶液(含有10万U的尿激酶和10 ml的生理盐水)。完成泵注后,以4 ml/h的速度继续向其内瘘动脉端内泵注尿激酶溶液,持续泵注48~72 h后,对患者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若其动静脉内瘘内的血栓完全消失,可继续经此通路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若溶栓失败,应根据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结果对其进行原血管重新造瘘术或其他血管的重新造瘘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治疗后其进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及治疗后3个月内其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2)比较两组患者中进行原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所占的比率和进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所占的比率。3)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血肿及感染、皮下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组15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占86.7%)治疗成功,治疗后其进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平均为(280±10.1)ml/min;其中进行原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所占的比率为13.3%,进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所占的比率为6.7%。治疗后3个月内,其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为80.0%。对照组1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占33.3%)治疗成功,治疗后其进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平均为(200±12.3) ml/min;其中进行原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所占的比率为20.0%,进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所占的比率为53.3%。治疗后3个月内,其动静脉内瘘血管的通畅率为26.7%。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进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中进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所占的比率更低,P<0.05。治疗后3个月内,治疗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中进行原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的比率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中均有2例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皮下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3.3%;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动静脉造瘘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体动静脉内瘘已成为临床上对ESRD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首选的血管通路[6-7]。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取材方便、长期通畅率高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8-10]。但有研究发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常会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从而可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和生命安全。为了探究用经导管碎栓溶栓疗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笔者对梧州市工人医院肾内科收治的3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进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大于对照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中进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瘘术患者所占的比率更低。治疗后3个月内,治疗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经导管碎栓溶栓疗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瘘术内瘘动静脉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应用自体血管移植行动静脉造瘘术13例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