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
(内蒙古鄂尔多斯监狱医院内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他汀类调脂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药物之一。本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监狱医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旨在比较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的对象为内蒙古鄂尔多斯监狱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诊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其年龄≥18岁。其中,排除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恶性肿瘤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辛伐他汀组(5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5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用药治疗。方法是:为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50 mg/次,1次/d)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 U/次,2次/d)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辛伐他汀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辛伐他汀的用法是:口服,10 mg/次,1次/d。为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的用法是:口服,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患者的临床疗效。2)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3)治疗前后患者TC、TG、LDL-C及HDL-C的水平。采用由瑞士Roche公司生产Cobas C311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TC、TG、LDL-C及HDL-C的水平进行检测。
1)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下降>80%,其心电图中ST段上升>0.1 mV。2)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下降50~80%,其心电图中ST段上升0.05~0.1 mV。3)无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下降<50,其心电图中ST段上升<0.05 mV。
对本文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相比,P>0.05。详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及HDL-C的水平相比,P>0.05。详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次/周) 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辛伐他汀组 50 12.48±2.36 3.72±0.70△ 7.25±1.49 3.32±0.73△阿托伐他汀组 50 12.61±2.40 3.99±0.74△ 7.19±1.47 3.25±0.68△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的比较(mmol/L,±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的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TG TC HDL-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辛伐他汀组 50 2.38±0.65 1.69±0.47△ 7.22±0.45 6.15±0.54△ 0.83±0.15 1.06±0.31△ 6.72±1.35 4.45±1.32△阿托伐他汀组 50 2.43±0.68 1.64±0.45△ 7.30±0.47 6.13±0.21△ 0.81±0.14 1.03±0.24△ 6.69±1.34 4.47±1.05△
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呈年轻化的趋势。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源性猝死,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血脂水平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有研究指出,用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其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缩小其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改善其预后[4]。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方式降低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速率,从而可起到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相比,P>0.05;两组患者TC、TG、LDL-C及HDL-C的水平相比,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6]。可见,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