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对比

2018-08-01 06:05何仁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石术导丝肾镜

何仁松

(仪陇县人民医院,四川 仪陇 637000)

肾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该病在青壮年男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肾结石发病的原因是尿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升高或尿液的溶解度降低,使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呈饱和状态,晶体物质在肾脏内生长、聚积,就会形成结石。根据肾结石成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盐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等类型。腰部疼痛、腹胀、排血尿是肾结石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临床研究表明,及早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且能避免其发生肾功能损害。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与比较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仪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肾结石患者。按照这105例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9例,女18例;其年龄为26~73岁,平均年龄为(49.53±4.65)岁;其结石的最大直径为2.1~5.3 cm,平均最大直径为(3.43±0.51)cm。在该组中,有单发性肾结石患者44例(其中有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5例),有多发性肾结石患者3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35例,女23例;其年龄为25~72岁,平均年龄为(48.95±4.57)岁;其结石的最大直径为2.3~5.1 cm,平均最大直径为(3.41±0.49)cm。在该组中,有单发性肾结石患者50例(其中有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9例),有多发性肾结石患者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1)其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肾结石的诊断标准。2)具有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指征。3)其心肺功能、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均无异常。3)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的排除标准是[2]:1)有肾脏手术史。2)合并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因存在异位肾、脊柱侧弯、马蹄肾而导致手术操作困难。4)中途退出本研究。

1.3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膀胱截石位。在其患侧的输尿管内置入输尿管导管。改变患者的体位,使其保持俯卧位,保证其腰背部处于同一水平面。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确定结石的位置、大小,定位目标肾盏。向输尿管导管中注入生理盐水,进行人工肾积水处理。在患者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的肋缘(第12肋的下肋缘)进行穿刺,将穿刺针穿刺至目标肾盏内,见尿液滴出后即表示穿刺成功。经穿刺通道置入斑马导丝,在导丝的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对通道进行扩张,自F8处扩张至F18处,保留F18剥皮鞘,构建经皮肾通道。经通道置入wolf 8/9.8型输尿管镜。在输尿管镜的辅助下确定结石的位置,然后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将结石击碎。用生理盐水将碎石冲洗出来,用钳夹将残余的碎石夹出。在患者的输尿管内顺行放置斑马导丝,在导丝的引导下为其放置双J管和肾造瘘管,最后退出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操作。术后持续夹闭肾造瘘管2 h,术后7 d取出肾造瘘管,术后5周取出双J管。若患者的结石清除不彻底,应择期对其进行Ⅱ期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方法是:对其进行麻醉和穿刺的方法与观察组患者相同。穿刺成功后,置入斑马导丝,在导丝的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对通道进行扩张,由F8处扩张至F24处,保留F24剥皮鞘,构建经皮肾通道。经通道置入wolf 8/9.8型输尿管镜。在输尿管镜的辅助下确定结石的位置,然后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将结石击碎。用生理盐水将碎石冲洗出来,用钳夹将残余的碎石夹出。在患者的输尿管内顺行放置斑马导丝,在导丝的引导下为其放置双J管和肾造瘘管,最后退出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操作。术后持续夹闭肾造瘘管2 h,术后7 d取出肾造瘘管,术后5周取出双J管。若患者的结石清除不彻底,应择期对其进行Ⅱ期手术。

1.4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Ⅰ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手术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的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Ⅰ期结石清除率

对照组患者的Ⅰ期结石清除率为78.72%(37/47),观察组患者的Ⅰ期结石清除率为93.10%(54/5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283,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手术持续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s)

组别 例数 手术持续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术后住院的时间(d)对照组 47 70.91±9.27 183.01±15.32 6.30±1.07观察组 58 100.46±13.33 78.94±10.62 6.06±1.09 t值 13.250 40.644 1.144 P值 0.001 0.001 0.255

2.3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

术前,两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s)

表2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Scr(μmol/L) BUN(mmol/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 47 155.01±27.41 94.92±25.58* 9.78±1.43 5.13±1.65*观察组 58 159.84±28.57 87.04±23.81* 9.91±1.95 4.87±1.02*t值 0.888 1.642 0.391 0.976 P值 0.377 0.104 0.696 0.331

2.4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尿路结石。1976年,有医生首次应用大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但对肾结石患者进行大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中需要将手术通道扩张至F34处,这会对患者的肾盏造成较为严重破坏,且碎石的效果不佳,结石的残留率较高[3]。自2000年开始,临床上逐渐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001年,有医生首次应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用标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相比,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该病能将手术通道缩短,术中只需将手术通道扩张至F18处(标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通道需扩张至F24~F26处),从而可减轻对患者肾盏造成的损伤,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且能提高碎石的效果。但在对肾结石患者进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时,由于缩短了手术通道,因此术中清除结石的速度较慢,可导致手术的时间延长。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相比,对其进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能提高其结石的清除率,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但手术操作所用的时间较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石术导丝肾镜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经皮肾镜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
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