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晚会的探索与研究

2018-08-01 07:58牟宇欧阳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4期
关键词:视点知音晚会

牟宇欧阳

(作者单位:新乡广播电视台)

1 体验式晚会诞生的社会背景

1.1 心理基础:社会普遍存在“寂寞感”“无聊感”

后工业时代下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占据国民经济的绝对地位,人开始从繁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以个人为中心的独立式﹑个性化的社会关系开始形成。人与人之间由于依属性的降低而产生了空前的疏离感与孤独感,人们在得到物质满足后,纷纷开始寻找新的身份认同与朋友知己,并极力想要摆脱这种“寂寞”与“孤独”。

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有了更多的赋闲时间需要填补。但是并没有与高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相匹配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大家在面对空闲时间时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一种需要填补空闲的“无聊感”。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今天快速发展,导致传统的人际关系开始解构,人们之间的交流由原来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逐渐被更为快捷﹑方便的虚拟社交平台的文字﹑语音交流所替代。亲人﹑朋友有时同在一座城,相见也成为一种相对奢侈的苛求,人际交流的便利,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逐渐显现。

1.2 传统观演关系不能满足观众主宰和体验的需求

互联网给人带来主宰意识与体验感受,传统的观演关系不能满足观众的主宰与体验,所以体验式晚会将是满足观众现场体验参与的有效途径。互联网不断发展,“网生代”随之诞生,这类人群独具互联网思维,强调“互动体验”,在长期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其注重“用户与商家的互动”“用户与研发人员的互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对于信息的接受,开始从原来的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剧与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互动体验”,如节目互动APP的开发运用以及“弹幕”的流行,都是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积极探索“互动体验”的尝试,节目制作者可以根据互动结果,及时调整节目的制作思路与方向,使用“用户思维”积极迎合观众的兴趣取向。

在这种制作理念与观众思维下,传统的你演我看的被动式观演关系,显然不能适应当下年轻观众的心理需求。所以让观众积极参与到晚会当中体验晚会带来的娱乐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1.3 体验式晚会最具狂欢本质

巴赫金曾提出著名的“狂欢化”理论,认为狂欢化,来自于狂欢节本身,在狂欢节期间,人们放弃那种教规下十分严肃而紧蹙眉头的生活,打破严格的等级秩序,同一切人随意不拘地交往,随心所欲地妆扮自己,狂放不羁地载歌载舞,自由自在地说说笑笑,纵情于食欲声色。

在狂欢节的仪式上,人与人之间自由接触,不分等级,不分老少,大家一律平等,从而产生放松﹑愉悦的感受。在体验式晚会中,打破原有的观演关系,使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注重观众在规定情境中的参与体验,使观众享受“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与身心愉悦,使观众放下生活中的种种,尽享狂欢﹑艺术带来的白日梦幻。

2 晚会导演的视点变迁

晚会导演视点的变迁,导致在这个用户至上的年代,晚会缺乏对观众的有效调度,以历年央视春晚开场为例进行论述。

2.1 84年央视春晚

晚会片头过后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两位报幕员,随后通过两人的介绍,让大家认识了此次晚会的主持嘉宾。

时间 内容出场方式 主持人人数08-33秒 两位报幕员出镜,向大家拜年,介绍本次晚将以直播的方式向大家播出 在舞台上站定 2位33秒-1分45秒 报幕员向观众介绍晚会的串联嘉宾 从观众席摇拍到舞台,之后的镜头就一直对准观众席 5位1分45秒-7分22秒 串联嘉宾介绍今天在场的演员 镜头视角依旧对准观众席位 5位7分22秒-7分28秒 串联嘉宾从观众席走向舞台,并开始晚会正式开始的倒计时 摄像机摇拍串联嘉宾从观众席走向舞台 5位7分28秒 晚会正式开始

导演的视点从观众席位开始,向舞台之上过渡,让观众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且报幕员之后的节目展示,从观众席位开始,体现了晚会对于观众本位的重视,将观众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2 85年央视春晚

时间内容 出场方式 主持人人数08秒-25秒 一位报幕员,向大家介绍晚会将在工人体育馆进行现场直播 在舞台上站定 1人25秒-1分42秒 所有演员从舞台上走向后台,进行集体亮相 从舞台走向舞台 集体1分42秒-5分55秒 5位节目串联嘉宾站在舞台上,一一进行自我介绍 在舞台上站定 5人5分55秒 晚会第一个节目开始 集体

导演视点在此次晚会中,直接从舞台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仪式感很浓厚,演员与观众被划分开来,晚会的联欢意义被夺走,将仪式感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2.3 真人秀节目晚会视点的研究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表现手法被运用于该类节目,尤其是将纪录化表现手法的运用。在真人秀节目的开端往往并没有直接将视点放在舞台之上,而是拓展﹑突破表达与呈现,以《我是歌手》为例,进行说明。

在节目开端镜头视点对准各位歌手近一周的生活﹑备战状况,视觉呈现视点突破了录制地点的局限,而是对准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运用纪录的方式进行呈现,为观众展现出了歌手这一周所承受的压力与选歌﹑改编中遇到的问题,制造矛盾点,为接下来的舞台表演埋下伏笔。对于晚会而言,也可以运用此方法进行整场晚会的策划﹑彩排,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运用纪录化的形式进行呈现,为之后的晚会演出设置矛盾,埋下伏笔。

在每位歌手即将上场表演之前,将视点对准了各位歌手的休息室,并纪录下歌手上场之前走过通道的过程,对其上台前的状态进行呈现,而非只对其现场的表现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加深电视观众对歌手情绪的体验与感受,容易使观众产生体验式的情绪感受。

将视点放于观众之中有利于增强现场观众的参与体验,带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亲切﹑平等的艺术感受,而将视点置于录制现场之外,且突破录制当天的时间,则可以拉长观众的艺术感受时间,表现出对观众体验的强调与重视。

但是,纵观当下中国综艺晚会的表现视点,大多数晚会中的导演视点﹑镜头视点都集中于舞台之上,尤其是晚会的开场视点都集中于舞台,给观众造成视点单一化﹑晚会重在“你演我看”的单一传导感受的体验,而忽略了双向互动﹑多重立体感受的体验。并且很多导演在进行晚会创作的过程中,将所有的视点﹑精力强调于舞台之上,而容易忽略舞台之下﹑现场之外的视点表现。

3 从真人秀节目寻找“知音观众”角度分析体验式晚会的观演关系

由于受传统文化与内敛性格的影响,中国人总是不善于表达自我感情,尤其在公众面前。在传统的观演关系中,观众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状态下,对激发观众的真实情绪比较困难,很多观众在晚会中不能抒发与表达自我的真实情绪,需要导演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调度与引导,使观众的真实情感得到表达与抒发。

3.1 导演缺乏对现场观众的全程调度

在晚会录制前夕,现场导演将会对观众情绪进行调度,主要配合现场摄像机进行观众的情绪捕捉,以方便后期剪辑所用。但是对整场晚会的观众进行情绪调度与掌控却是导演往往容易疏忽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全场观众需要参与互动阶段,导演缺乏对于现场观众的有效调度,这其中主要原因有:导演缺乏对观众的调度意识;面对普通观众的调度难度比较大,很多观众性格较内敛,并不愿意主动参与体验与互动;在编排设计晚会内容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与现场观众或电视机前观众的有效互动,我演你看的单一传输方式刻板地植入到目前国内晚会创作者的意识中。

3.2 近年来一些室内真人秀,开始寻找“知音观众”

近年来,一些现象级的室内真人秀在寻找观众方面,有意识地对观众进行分类与整理,将“知音观众”作为节目观众的重要构成部分。早期,寻找的知音观众是主要以明星粉丝团或选手亲友团作为代表的“知音观众”,让其为自己喜爱的明星或亲友摇旗呐喊,营造现场氛围,激发表演者的表演激情,并且积极地带动身边观众参与整场晚会的录制。

随着中国综艺节目“大片化”时代的到来,综艺节目在制作经费方面有了更大的投入,为“知音观众”的寻找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如《我是歌手》通过芒果网以及芒果TV,进行知音观众的招募,为寻找高素质﹑重体验﹑有共鸣的观众提供更多可能。

知音观众的寻找,甚至是“群演式观众”的寻找以及导演对于观众全程的有效调度,对于整场晚会氛围的烘托与带动观众情绪的抒发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现场观众的“体验感”与“参与感”,通过对现场观众的真实体验的呈现,有力地引导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受现场的真实氛围。

4 结语

后工业时代下的大众心理,因人际关系的疏离,造成人们渴望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寂寞与孤独,渴望在大众娱乐中寻找一种久违的狂欢体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最具娱乐﹑狂欢的载体——电视综艺节目,有责任满足大众所需,通过体验式晚会的艺术表现方式,让参与者与观看者都体验到节目内容以及节目所有参与者彼此间的情感。

随着新时代下媒介环境以及传播手段的变化,你演我看的单一传导方式已经不能被广大观众所认可,并且伴随着AR﹑VR﹑MR等新技术的出现,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感不断加强,所以建构起一种符合新时代﹑新传播﹑新方式的体验式晚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视点知音晚会
知音
山水知音
知音少,便做一朵未开海棠
环境视点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赵”字与《拍掌知音》的成书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