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

2018-08-01 09:52尚义县教育局贾佩德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天地人文美的

尚义县教育局 贾佩德

审美能力是个体品格、修养的重要组成元素,常常成为衡量一个人品位高下的标尺。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概括为6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其中,人文底蕴的要点总结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可见,审美能力正日益成为现代人的基础能力之一。因而,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任务。除了音乐、美术科目教学——能够直接传授美学知识、引领审美情趣、培养审美和造美能力外,其他所有科目的教学中,也都应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领略美,感悟美,接受美的熏陶。

语文是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学科,也是美育含量很高的科目。句段本身的声韵节律,语言描述的至美意境,文章整体散发的或沧桑厚重或轻灵飘逸的思想格调,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锤炼用语基本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语言的美、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异常丰富的情感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我们借助它触动着学生心灵最隐蔽的角落。”教师能否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悦感和力感,其教学语言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功力不过关,教授再美的文章,效果也必会大打折扣。

教师的语言能力体现在诵读能力、流畅表达能力、解词表意能力等方面。

首先,普通话要标准,讲课、示读时发音、节奏、语气等都要合乎规矩,既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又让人听着舒服。作为语文教师,最好都抽出一定时间锻炼自己的普通话和朗读。

其次,语言流畅,心到语出,少磕绊,不生硬,摒弃那些煞风景的口头语。要做到这些,除了日常对话交流时养成流畅、规矩用语的好习惯,多注意向一些广播、电视主持人和语言艺术工作者学习外,重要的一点是课前做好语言组织方面的准备,仓促上阵往往会破绽百出。

再者,提高解词、传感能力,能够说到听者心坎里去。比如,讲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中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悠悠”是一个什么状态,如何让学生理解此中的感觉、情绪?教师可以如此讲解:首先,天地恒长,人世间多少春秋已过,天还是那天,地还是那地。其次,天地超脱、淡定,任世间多少沧桑变幻,天地不闻不问,悠然按自己的节律运行,循环往复。作者忧国忧民忧己,而贵为皇天厚土的天地却不闻不问,不予助力,悠然自得,自己何其嫉妒,何其不平。另一方面,天地浩大深远,容千载万象,人间的厮拼,自己的抱负,在世人看来分量十足,但在天地眼里又算得了什么,两厢对比,何其悲哀。教师如此拓讲,学生的美觉感应点就会被激活许多。

搭建展示美的舞台

美是一种抽象的东西,需要载体才可被感知。教师要努力搭建能够展示美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展示、比较去体验、理解美。

朗读、角色扮演是最常用的手段。教师可以选音质、风格不同的学生朗读同一作品,让学生感悟作品的格调。比如先选声音洪亮、性格豪爽者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再让柔声细语、性格温婉者复读一遍。通过反差,让大家体会这首诗的主“色调”应该是什么。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笔给出各自的评价,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一过程就是学生深度理解美的过程,能够以语言表达一种美,这种美就在他们心中拥有了可识别的“身份”。随着这种有“身份”的美的积累增多,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接受力就越来越强。

除了上述两点,语文教师还要经常筛选出美的素材——精彩的文章或是其他语言作品,推荐给学生,或者作为教学素材,只有让学生多与美对接,他们对美的感觉才会变得敏锐、准确。

猜你喜欢
天地人文美的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拾天地之荒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