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是苏区精神的首倡者和实践者

2018-07-31 09:23刘佩芝
党史文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方志敏工农苏维埃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回顾我们党对苏区精神的总结,方志敏可以说是我们党第一个提出苏区精神,并身体力行实践苏区精神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和发扬苏区精神,对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志敏第一次明确提出苏区精神及其内涵

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进程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志敏从1928年开始创建赣东北苏区,“自一九三○年当任苏维埃工作,直到一九三四年都未有更换过,足足做了四年之久”[1]p83。他总结自己几年来创建苏区的实践,把苏维埃政权从弋阳、横峰发展到信江流域,再到赣东北,以至闽浙赣苏维埃的发展之路,于1935年3月在狱中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其中第二十七部分“苏维埃模范省的荣誉”,第一次明确提出和总结了苏维埃的五大精神,简称为苏区精神。

(一)苏维埃的民主精神

方志敏采用民主方式建设闽浙赣苏区政权,经过几年的实践,苏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他这样高度赞扬苏区的民主精神:“目前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对于压迫剥削阶级,如地主资本家等等,是实行专制,剥夺其政治上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工农劳苦群众,则实行最高度的民主。苏维埃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工农群众或代表大会的选举,如被选人发生违背群众利益的错误行动时,群众可以开会直接撤换他,另选他人。各级苏维埃重要的工作方针和计划,都要经过各级代表大会的决议。苏维埃要分期将工作向群众做报告。群众听到工作报告之后,可以提出批评的意见。群众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可以随时到苏维埃政府报告,政府必须接受,如性质重大,就要拿到会议上讨论执行。”[1]p83

(二)苏维埃的创造精神

方志敏是创造精神的模范,他在闽浙赣苏维埃政府工作中,创造了多项第一,并总结出了苏维埃的创造精神:“我们苏维埃政府,目前是处于敌人四面围攻和封锁之中,自己的根据地,又是落在经济落后的农村。摆在它的面前,是有不少巨大的困难。……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的政府,他具有新兴阶级极大的创造力量,它能从各种困难中,想出许多有效的新方法来解决困难。如解决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解决经过八九年战争的财政问题,还解决其他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1]p84

(三)苏维埃的进步精神

方志敏带领赣东北苏区人民开展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等,苏区不断进步和发展,政权从弋横而信江,从信江而赣东北,从赣东北而闽浙赣省,他用亲身实践经验验证了苏区的进步精神。

方志敏说:“苏维埃的工作人员,差不多全部为工人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程度,都是很低落的。但他们一被群众选入苏维埃来工作,苏维埃加紧的教育他们,他们加紧的学习,进步极快……例如苏维埃的某部长,是工农分子,那部的秘书是一个大学生,秘书起草的文稿,部长常要给他不少地方的修改。他们往往只用少数的经费,作出很多的事业。如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的地雷部长,他是个撑船工人,他每月只用大洋三千元,能造出大小地雷一万五千个每个地雷,平均计算,只合大洋二角。……其实工农的进步极快……在共产党的领导教育之下,管理政治,有条有理,比较当今的执政者,贪污腐化,敷衍塞责的,要高明几百倍呢!”[1]p84

(四)苏维埃的刻苦精神

方志敏在一穷二白的赣东北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式根据地,充分发扬了我党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和刻苦耐劳精神。

他认真总结了苏维埃的刻苦精神:“苏维埃目前是处在残酷的国内战争的环境中……苏维埃的工作人员……自应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刻苦耐劳,為着战争。赣东北党和苏维埃工作人员,除食米外,每天都只发四分大洋的菜钱……零用费是没有发过的。他们吃着这样的伙食,并无一句怨言,他们知道所做的工作不是为那个人的利益,而是为着阶级的利益,也就是为着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知道革命成功后,将与苏联一样,实行社会主义的建设,那时的幸福,就会永无穷尽。他们忍受着目前暂时的艰苦,孜孜不倦的为着苏维埃工作。这正是他们深刻的阶级觉悟,与对阶级无限的忠诚的表现。”[1]p85

(五)苏维埃的自我批评精神

一个政权如果没有自我批评和改进工作作风的勇气和能力,是无法长期有效执政的。方志敏领导下的闽浙赣苏区,在工作中贯彻执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

方志敏指出:苏维埃为工农政权,它公开承认自己的阶级性,它的政策和工作,都须对工农群众阐明解释,使群众了解并执行。它有时做了策略上的错误,或者它的个别工作人员的错误,它都对群众提出来说明,使群众认识。绝不遮掩自己的错误,更不迟缓错误的改正[1]p85。

此外,方志敏把发展民生、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作为政权建设的首要任务,急工农群众之所急,认真解决工农群众的困难,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

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群众亲密联系,群众认苏维埃是自己的。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的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虽然群众在革命后的生活,比较革命前有着显著的进步,但苏维埃仍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设了许多方法,帮助和指导他们走进更进步的生活。因为如此,群众对苏维埃的信仰和拥护,日益增高,他们诚心的服从苏维埃的指导。“他们宁愿牺牲一切,帮助苏维埃,他们爱护苏维埃,比爱护他们的家庭还更恳切!”[1]p86

正因为赣东北省苏维埃的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毛泽东在全国第二次苏维埃大会上表扬赣东北苏区的工作是苏维埃工作的模范,“因为他们能将战争动员与改善群众生活两下密切地联系起来”[1]p82。

方志敏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苏维埃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十分到位。方志敏是一个理论家,也是一个实干家。

二、方志敏身体力行实践苏区精神

理想信念是产生巨大精神力量的源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无比坚定,是苏区精神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随时面临着生死考验。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方志敏带领赣东北苏区军民坚持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方志敏与苏区军民一起艰苦奋斗,矢志不移,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中国革命必定胜利,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舍生忘死,奋勇向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了苏区精神。

(一)矢志不移的爱国思想

古往今来,在中国历史上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乏爱国的仁人志士,方志敏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思想,铸就了一座爱国主义丰碑。方志敏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在他积极投入到当时的两大历史任务当中去,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他从小就志存高远。“以后生病,就是会病死了,也决不买日本的仁丹和清快丸。”“我方志敏誓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我想在高小毕业后,即去投考陆军学校,以后一级一级的升上去,带几千兵或几万兵,打到日本去,踏平三岛!”在南昌、九江求学时,他接触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救中国。入党后,他积极投入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向往美好生活,钟情祖国大好河山,富有生活情趣,“心有三爱、园栽四物”。即使身陷囹圄,方志敏依然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决不丢”,实现了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

方志敏的爱国主义思想更突出体现在他的《可爱的中国》等爱国篇章中,《可爱的中国》是中华民族爱国篇章中的一座丰碑。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留下了许多气壮山河的爱国诗篇,例如屈原的《离骚》、文天祥的《正气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还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文字都成为爱国主义的经典篇章。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文库的又一重要贡献,“可爱的中国”五个字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最简洁、最到位、最容易流传,也是流传最广泛的最精彩表述,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篇章中不可逾越的又一丰碑,被胡锦涛同志称赞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2]。

(二)公正廉洁的清贫思想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清正廉洁是方志敏在赣东北苏区执政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方志敏在国民党监狱恶劣的环境中,写下脍炙人口的《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他认定清贫是崇高的境界,是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法宝。他提出了自己的清贫观:“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p162在方志敏看来,舍己为公,是对共产党员最根本的要求,这是理想信念所决定的。而坚守清贫廉洁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是他长期奋斗的经验总结。清贫不是贫穷,清贫是清正、清廉、清白,是一种人性的表现,是一种高尚品德的表现,是今天的伟大事业仍要坚持和发扬的革命精神。

方志敏被捕后,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利诱,他大义凛然地答道“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他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一文中说:“我真诚的爱我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爵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煉我的意志!”[1]p159

方志敏身体力行了清贫思想。方志敏当了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家里的婶婶没有盐吃,希望他接济一下。方志敏却说:“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我管的花边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都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正是有这种思想支配,父母欠下的债务他没法去还;妻子缪敏被捕,也没钱去保释。当他被捕遭到搜身时,敌人的士兵十分惊讶,像他这样重要的领导人,身上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怀表外,竟然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他唯一的财产仅仅是穿过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清贫到了如此境界,真正令人敬佩!“他为了节约,作报告、开会、讲话不喝茶,只喝白开水。他从不接受礼品,也不允许别人和红军部队、苏维埃机关接受任何礼品。”他的清贫事迹和思想,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当时许多党外人士和群众正是通过方志敏等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和人格魅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与宗旨的认识。自从《清贫》一文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后,方志敏的清贫精神教育和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方志敏为了建立廉洁的苏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和《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等法律法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在各级苏维埃政府设立工农检察委员会,组织突击队、轻骑队,监督苏维埃政府法令、批示的执行;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在《红色东北》等报纸杂志开辟专栏,给腐败分子曝光;发动群众监督,主要通过建立控告局、设置控告箱、聘请工农检察通讯员、开展群众评议等方法,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检举运动。方志敏十分重视苏维埃政府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用制度和法纪反腐惩贪,创建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苏区干部纪律严明,不谋私利,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赢得苏区人民的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监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贫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3]

(三)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为人民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苏区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拥护苏维埃,无私地将一切奉献给革命、奉献给红军、奉献给苏维埃。

奉献金银。闽浙赣苏区的经济状况虽然也不好,但仍多次主动支援党中央。1930年12月,提供价值10万大洋的黄金;1931年,三次共提供黄金680两;1933年,方志敏曾两次派人给中央苏区送去350两黄金。

奉献红十军。1933年1月,中央军委电令红十军“立刻转移至贵溪附近行动,并准备渡河策应方面军”,“红十军作战重心应转移信河南岸与中央红军协同动作”。中央要求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统一行动。由于红十军指战员绝大部分是赣东北土生土长的工农子弟,他们舍不得离开家乡。关键时刻,方志敏深入部队做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强调“我们一切都要听中央指导”。送走红十一军后,为巩固根据地,方志敏又将红军赤色警卫师扩编为新的红十军。

奉献自己的生命。1919年夏,方志敏“由于从小体质虚弱,参加爱国运动过度劳累,暑假期间,大病一场。此后一些年,肺病缠身,常有吐血”[4]p21。1934年11月,中革军委命令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掩护中央主力部队长征。方志敏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最高职务,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加上当时他痔疮大发,每天流很多浓血,不但不能走路或骑马,而且不能坐椅子,要坐也是半躺着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表示“党要我做什么事,再死不辞”,忍痛出发,下决心完成党交给的任务。1935年1月下旬,红十军团遭到严重损失,29日,方志敏在怀玉山不幸被俘,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正是有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精神,革命才能够在极端艰难时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中国革命胜利。

(四)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创造,是我党大力倡导和实行的思想路线。方志敏在闽浙赣苏区执政期间,很好地体现了我党的创造精神。闽浙赣苏区的核心区在赣东北,是比较封闭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苏维埃如何生存、发展?方志敏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使红色区域不断发展壮大。

方志敏是江西第一个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党内比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并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家,是大革命失败后党内较早举起共产党旗帜、举起武装起义旗帜、举起土地革命旗帜的领导人之一。他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了我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他领导闽浙赣苏区最早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最早实行对外贸易,最早发行红色股票。他是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领导创办我军历史上最早的军政学校、最早的一支军乐队。他十分重视改善民生,领导创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园,领导创办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卫生学校——赣东北特区卫生学校。他领导制定《暂行刑律》(1931年5月),而当时中央苏区只有《惩治反革命条例》(1931年11月)。他领导开展了苏区新文化运动。也是他第一次总结和提出了苏维埃精神的概念和内涵。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较早,作为新生政权,不仅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而且代表了工农劳苦大众的利益,践行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5]。

三、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时期是我党在极其艰苦条件下不断成长的时期,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苏区精神,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苏区精神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苏区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国捐躯的情况不会再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时常发生,但伟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境界、开拓的精神风貌、无私的奉献追求,则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二)苏区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始经验,对于當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苏区精神表明,当年的政权建设实践,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更具现实意义。

(三)苏区精神蕴含着党的建设丰富经验,为当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夺取反腐败斗争胜利提供了历史之镜。学习方志敏廉洁奉公的清贫事迹和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意识,是夺取反腐败斗争胜利所需要的。

(四)苏区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的发展和深化。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今天,我们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8-21.

[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N].学习时报,2010-09-06.

[4]方志敏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李红喜.苏区精神的内涵和表现[N].人民政协报,2017-09-07.

[作者简介]刘佩芝,女,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苏区史。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方志敏工农苏维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