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坤
王尽美论“初心”
握乡村教育大权的不在富有经验的教育者 山东的教育,无论城市教育、乡村教育,我们要形容他的状况以“腐败黑暗”四字了之。不过我以为城市的教育,虽然也是腐败黑暗,却因交通便利的关系,历受文明各省的标榜,经费充足,设备易期于完善,更加上现在新教育家,多注意于此,很有改造的趋势。若说到乡村教育,可就难言了。一因风气闭塞,村老还目为洋学堂,竭力反对;二因经济困难,未能尽量设备;三因穷乡僻壤,知识高尚的教师,多视为苦海,不屑俯就。一般掌教者,多是削去头发的冬烘先生,所以握乡村教育大权的不在富有经验的教育者,而在富有资财武断乡曲的绅士。所施的教育,不是要去提高平民的知识,是要造出些鱼肉乡民的小绅士。
——王尽美 《乡村教育大半如此》(1920年10月22日)
使思想与经验联合 世间的事,理想与事实,往往不能附和,甚而处在反比例的地位。就是我们研究教育的人,书本得到的知识,也难能与事实吻合,行之各处而皆准。常见很多富有专门学问的老师,竟失掉小学生的信仰,就因为他学识虽有余,经验却不足,没有把学问应用到实际的能力,没有提起学生精神的口才,所以就要失败了。那么师范生的实习,更要要紧,决不是到附属小学教授一两班即能得到圆满的结果。我以为实习上班,最好在第二学年就举行,一面学功课,一面应用,那样作去,学功课更要格外认真,使思想与经验联合,必不致所学非所用,真是一举数得。
——王尽美 《我对于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1920年11月)
希望劳动同胞中之先觉者,先尽传播酝酿的责任 我总以为劳动者所以屈服在资本家之下,那种利权并不是资本家本身所特有的,是以前那些劳动者假给他的,现在劳动家既觉悟了,就马上把这种权利收回来,也就是物归原主的意思,于理论上是很对的,于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困难。不过当这大多数未觉悟之先,少数觉悟者,不得不先尽传播酝酿的责任。一俟时机成熟,我们的理想自能一蹴而就。我所以很希望劳动同胞中之先觉者,个个往实际插手去作才好。
——王尽美 《为王全〈成年补习班与工学主义〉一文加的评注》(1921年4月15日)
用生产人民的团结力量推翻军人统治 社会革命的起码要求就是推翻武力政治,争取近代文明国家人民所应享受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即无任何剥削形式的劳动自由,无任何形式限制的居住自由,言论出版自由,集会与罢工自由,因为这些自由是人类尊严所托,同时是军阀统治下最不容许的,所以我们要起来从统治者手中夺回一切人权与自由。我们的手段是用生产人民的团结力量推翻军人统治,同时要以生产人民为实体(不是假藉劳动人民的名义),组织没有非生产人民参加的劳动民主政治,一劳永逸地实现真正的民主,使武人专政根绝,不再为祸患于中国。同时使一切假藉民主实行专政的非劳动人民的政治无由篡夺与得逞。
——王尽美 《革命之真谛》(1921年8月)
劳动者没有组织,就有也不过是无意识的结合,自然这种团体不能够自卫,也自然没有反抗的能力。而且劳动者将他们分成天津、济南、南方等帮是不行的,这是将自己分裂的办法,怎能拿这种团体和资本家斗争呢?我们将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组织起来,成一个产业组合,因为这样一种团体才能算一个有力的团体。要这样的组织法,劳动者才能用他们的组织力,做奋斗的事业,谋改良他们的地位呢。
——王尽美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宣言》(1922年7月9日)
为自己争人格,为大家谋利益 傅先生的通信,真可说是一字一泪。这种惨苦的事情,我不晓得工友们看了要发生什么感想。我更不晓得津浦路上与傅先生同事的工友们看了要发生什么感想。……我想与傅先生同事的工友们,为什么见着自己亲爱的兄弟受这样的冤屈不起来同声效力呢?但我绝不能说诸位缺乏同情心。这实在是自己没有团体的缘故。我现在只有一面希望傅先生不要气馁,要瞪起眼来,握起拳来,结合同志,去争我们最后的胜利,一面更希望全体工友赶快自觉。不要以为这件事是傅先生个人的事。要知我们工友们,人人都有这同样的危险啊。我们要为自己争人格,为大家谋利益。
——王尽美 《为工人傅长义的控诉信作的附记》(1922年7月9日)
专家解读:共产党人初心的“先觉者”
“教育救国”的思想从形成到转型
王尽美出生在山东省莒县(今属诸城市)一个佃农家庭。在他出生前父亲已经去世,由于家境贫寒,无钱读书,只得陪富人家孩子伴读,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地主、资本家刻骨仇恨的种子。1918年夏初,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为什么要上师范学校?两年后,他在《我对于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一文中做出回答。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知识太简,不能辨别是非”,“要提高平民的知识”,“非从教育着手不可”,而师范学校“为教育的中坚”,因此,他“对于师范教育本抱有极大的希望、无穷的信仰”,认为“能把我四万万同胞的腐败脑筋洗刷净尽,更换上光明纯洁的思想”。临行前,他登上乔有山,俯视北杏村,感慨万千,慷慨赋诗:“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表达了他“改天换地、救国救民”的宏大志向。
但入校的第二年就爆发了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恰恰从教育界和学校发起。这场运动由山东问题而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在讨论德属殖民地问题时,中国代表提出,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殊权益应直接归还中国。但日本代表却无理地提出,它在大战期间占领的德国在胶州湾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山东的其他特殊权益,应该无条件让与日本。德、法、美三国在议定巴黎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时,完全接受日本的提议。而北京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于是五四运动爆发。
五四运动为王尽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提供了历史机遇。他被推选为省立第一师范北园分校的代表,率领全校同学,积极参加集会、游行、罢课活动。他联络其他学校的学生,建立反日爱国组织,开展街头演讲等宣传活动。暑假期间,他以济南学生联合会代表的身份回到家乡,组织了“十人团”,成立反日会,抵制日货,在集市上宣传演讲,把五四爱国运动的火种传播到偏僻的农村。为了广泛地发动群众,王尽美指导诸城县部分教师和高级班学生編写易懂易记易唱的演唱材料,向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农群众宣传。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声讨中,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给王尽美三点启示:一是资本主义国家靠不住,巴黎和会的结果就是例证。他亲自动笔,为济南学生暑假讲演团谱写《长江歌》歌词:“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到身边——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忿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廿一条,保护我山东,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二是封建军阀靠不住。他开始意识到,处在当时那样的时代条件下,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政客的手里,埋头读书,不问政治,对救国救民是无济于事的,这绝不是青年学生应走的道路。后来,他专门著文写道:“好战的军阀,天生是专制独裁的胚子,政治黑暗与专制是互相影响的,民主政治与军阀的枪杆子是不两立的。社会革命的起码要求就是推翻武力政治,争取近代文明国家人民所应享受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我们的手段是用生产人民的团结力量推翻军人统治,同时要以生产人民为实体(不是假藉劳动人民的名义),组织没有非生产人民参加的劳动民主政治,一劳永逸地实现真正的民主,使武人专政根绝,不再为祸患于中国。”三是人民联合的力量最伟大,五四运动最后取得胜利就是明证。1923年5月23日,王尽美在《中国的兵患与匪患》一文中指出:“中国各省哪省不遭兵匪之祸?本来像中国军阀这样搜刮地皮,人民为穷所累,哪得不铤而走险,为匪作盗?他们这样克扣军饷,兵士为生活所逼,哪得不叛变劫掠?唯我们一般劳苦兄弟们,天天牛马般卖气力,挣出钱来纳税纳粮地供给这伙军阀们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不但不能保护人民,反成了人民的蟊贼,真不值啊!老实说罢,我们人民想过安乐生活,只有联合起来打倒军阀!”
五四运动架起了王尽美与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联系。王尽美曾以山东学生代表的身份多次到北京大学联系济南五四运动事宜,曾得到李大钊的亲切教诲,结识了罗章龙等。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尽美听说后,立即赶赴北京,考察取经。在罗章龙、邓中夏等介绍下,王尽美成为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第一批外埠会员。回到山东后,王尽美学习李大钊的做法,联合邓恩铭等一批向往共产主义的進步青年,于1920年夏秋秘密建立了济南康米尼斯特(“共产主义”的中文译音)学会,专门收集共产主义理论书籍,研究共产主义理论。据《王尽美传》记载:“尽美同志是研究会的倡导者和负责人。他虽然担负着繁忙的会务工作,但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学习。工作之暇,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还经常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在星期六的集会上,他常常给大家介绍和分析马克思的学说,发表自己精辟的见解,深得会员们的好评。尽美同志还十分重视对外的宣传工作。这个时期,他曾到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闹市作过演讲,也曾到水波荡漾景色宜人的大明湖畔作过宣传。”
这一时期,王尽美虽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并没有放弃教育救国的想法。从1920年10月到1921年1月,他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的教育问题,并把两者进行了对比,先后发表了《乡村教育大半如此》《我对于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山东的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等文章。在这些文章里,王尽美以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山东教育为例,列举大量事实,剖析了旧教育制度的本质,指出统治阶级的教育“不是要去提高平民的知识,是要造出些鱼肉乡民的小绅士”。因此,它是“欺压小民的工具”。文章初步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教育救国论”,提出:“要普及乡村教育,使平民都有识字的机会,非打破贫富阶级不同。”他愤愤不平地指出:“教育,教育,也不过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品,一般平民哪里敢梦想得到”;这样的学校,即使多立几处,“也不过是为富贵人家多开几处升官发财的公司,多害些脑筋洁白的青年”。从这些研究成果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的教育问题,使王尽美逐渐看清了中国的国情,认识到靠教育不能救国,而救中国的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提出发展中国教育的思路和办法,标志着他开始了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真正地在齐鲁大地上树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正如他所说的:“新思潮发生以来,各处都有人树起极显明的旗帜来,高倡文化运动,思想界受了这种影响,发生了空前大变动,凡少有觉悟的人,都照着这条路上走了,这当然是很有希望的一种好现象。”王尽美为表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在出席党的一大前后,把自己的姓名“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取尽善尽美之意,并赋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试于麓下看沧桑。”
尽“先觉者”责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早期党组织创建
王尽美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初期,已经深刻认识到革命领袖对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作用。这个认识是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得出的。一是对比近代以来中国的救国之路屡遭坎坷的苦难经历和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王尽美认识到俄国有伟大导师列宁这个英明领袖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而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列宁那样有影响力的领袖、像布尔什维克那样有战斗力的党。二是从国情来看,他认为中国当时还是一个“没有睡醒的雄狮”。王尽美引用“俄罗斯人有句话说,泡尔雪惟克主义各国都好传播,就是怕中国作梗,因为他知识太简,不能辨别是非”,这反映了他对改变中国现状的焦虑。他认为,革命要胜利,没有先觉者的正确引领是不可能的,早于民众觉悟的人,必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先倡者,承担起传播真理的责任。1921年4月15日,《励新》第五期刊登了王全的《成年补习班与工学主义》一文,文中谈到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提出要学习十月革命、举行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等。王尽美在编辑这篇稿件时,对文中的观点和思想十分赞赏,为此他专门写了《为王全〈成年补习班与工学主义〉一文加的评注》,其中指出:“当这大多数未觉悟之先,少数觉悟者,不得不先尽传播酝酿的责任。一俟时机成熟,我们的理想自能一蹴而就。我所以很希望劳动同胞中之先觉者,个个往实际插手去作才好。”王尽美所说的“先觉者”,是指先于群众觉悟的人,就是先进分子、革命领袖。在那个时代,年仅23岁的王尽美能够敏锐地认识到领袖对革命运动的引领作用,这是十分可贵的,这一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为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山东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王尽美的这一认识,符合革命导师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论述精神。列宁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他还说:“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信的党的领袖,这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不这样做,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王尽美看来,“先觉者”应尽传播之责。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传播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途径、载体等作用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对象,从而使这些受传对象认可、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为指导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历史过程。”王尽美勇敢地承担起“先觉者”的责任,带头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5月,他参与起草的《济南劳动周刊》出版前言开宗明义指出:“我们为什么出这周刊呢?他的答案就是:我们出这期周刊,为的是促一般劳动者的觉悟,好向光明的路上去寻人的生活。”在“平民教育不普及以前,我们这周刊要作一个先驱。平民的教育施行以后,我们这周刊也可以作一个补助”,“我们这周刊可以介绍各家的学说,引他们(指劳动者——引者注)向光明的路上去”。强调“改造劳动者的生活”,“若要根本改造,非先从劳动(者)入手不可”。那么,怎样传播马克思主义呢?在传播的内容上,一是传播阶级斗争思想。王尽美多次深入到工厂、矿山、铁路、農村,满怀激情地向广大工人、农民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介绍革命成功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生活,通俗易懂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斗争理论,号召劳苦大众起来斗争,自己解放自己。并编写“天下工农是一家,不分你我不分他,不分欧美非亚、英美日法俄德和中华。全世界工农联合起来吧,世界太平,弱小民族开放自由幸福花”的歌谣在工人中教唱。二是传播反帝爱国思想。他在《山东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宣言 》指出:“自鸦片战争至今,这八十余年的期间,我中华民族之受列强欺辱压迫,无所不至其极……试看世界任何独立的国家,可容许多外人如此横行霸道?嗟夫同胞,吾国早已不是独立国家,早已被帝国主义夷沦为半殖民地了!”三是传播无产阶级政党思想。他专门成立“康米斯尼特学会”“励新学会”,创办了多种杂志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王尽美根据各类人群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知识分子就写文章在媒体发表,对一般群众就组织集会演讲会,对文化知识低的工人、农民等就采取便于他们接受的形式,其中运用诗歌是王尽美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形式。对工人,王尽美概括出:“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对农民,王尽美概括出:“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贫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对店员,王尽美概括出:“店员白劳动,财东吸血虫;人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工商联合起,革命无不胜!”对学生,王尽美概括出:“反帝反封建,五四大运动;打烂旧世界,民族才振兴;同学快觉醒,革命学列宁!”对士兵,王尽美概括出:“小兵死千万,大官立了功;为何打内战,道理讲不清;枪口要对外,反帝是英雄!”这些短小精悍的诗歌,贴近实际,便于记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王尽美认为,“先觉者”应尽先行之责,发挥先锋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革命理论,也是一个最崭新的革命理论,它被运用到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取得的第一个最伟大的胜利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被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并认识到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是从1917年开始的。这才短短几年时间,要使这一科学理论在古老的中国大地普及,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没有一批先知先觉者先行先试,用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是不行的。王尽美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能够把中国的“先觉者”凝聚起来,领导并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有共产党。中国怎样成立共产党,这个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王尽美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实践。
在学习方面。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出由维经斯基等组成的俄共党员小组来到中国,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发展情况和推动建立共产党组织。他们往来于北京、上海等地,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商讨建党事宜。维经斯基也在济南会见了王尽美等人,通过山东籍翻译杨明斋,王尽美聆听了维经斯基关于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新政权的介绍,以及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看法。这次会面,使王尽美加深了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和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憧憬。同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宣告成立。陈独秀立刻函约山东的先进分子采取共同行动,这使王尽美进一步增强了建立共产党组织的紧迫感。
在思考研究方面。为加紧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11月21日,在王尽美主持下,邓恩铭等10余人共同发起成立励新学会。由王尽美主持制定的《励新学会章程》明确规定,以“勤俭诚勇”为信条,“以研究学理、促进文化为宗旨”。王尽美起草的励新学会会刊《励新》发刊词指出:“近来,新思潮蓬蓬勃勃过来以后,便与前大不相同了。大多数青年,已经有了觉悟,便觉着老实读书以外,个人和社会、和人类还有着关系,非常重大,已注意到这上头,便对于从前一切的制度、学说、风俗……都发生了不满意,都从根本上怀疑起来……对于种种的问题,都想一个一个的,给他讨论一个解决的方法,好去和黑暗环境奋斗……我们所以发行这个半月刊,就是为的这个。”由此可知,创办励新学会就是为了研究有关中国与世界的重大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去同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在王尽美领导下,励新学会定期发行半月刊《励新》,举行演讲,召开学术谈话会,宣传新思潮,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王尽美经常邀请济南、北京等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到励新学会作学术演讲,还把他们的演讲稿登在《励新》 杂志上,以影响和教育知识青年。励新学会在青年中具有巨大影响力,成为山东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启迪青年觉悟起到重要作用,造就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为济南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在组织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在实践方面。王尽美特别重视党的后备人才培养。据王尽美的同学王又罘回忆,那年暑假,王又罘在学校补习功课,见到王尽美经常到学校,与伙房炊事员聊天。“老王因家里负担重,生活贫困,终日愁眉苦脸。王尽美了解这种情况之后,就给老王讲俄国的穷人是怎样翻身的道理。他还在老王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在他的影响下,老王后来到博山煤矿当了工人,还加入了共产党。他在矿上改名为王开成,意为脑筋一‘开,敢反抗,万事皆‘成。”“开成”二字也是取了诗中第三、第四句中的最后一字,可见王尽美的诗对王开成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充分准备,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济南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8个早期组织之一,是组成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之一。
1921年6月,王尽美和邓恩铭同时接到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关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不久又收到他们汇寄的旅费。当两人正准备动身南下时,出席一大的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张国焘路经济南。王尽美约集了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在大名湖的游船上与之就建党问题交换了意见。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大会报告了山东党组织建立的过程,并对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大会制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等会议文件中,王尽美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智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王尽美以赴苏代表和济南地方组织代表的双重身份出席二大。会上,他和张太雷等汇报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二 大充分讨论并接受了莫斯科会议的精神,认真讨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问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为二大的12名代表之一,王尽美为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贡献了力量。二大后,在王尽美的努力下,济南党团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首先组成了以王尽美为组长的中共济南基本小组,接着建立了以王尽美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第一个支部,同时王尽美还主持筹建了山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思想与经验联合”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王尽美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他在建党前就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1920年11月,在《我对于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一文中,王尽美提出了“思想与经验联合”、书本知识与实际能力结合的重要观点。他指出:“世间的事,理想与事实,往往不能附和,甚而处在反比例的地位。就是我们研究教育的人,书本得到的知识,也难能与事实吻合,行之各处而皆准。常见很多富有专门学问的老师,竟失掉小学生的信仰,就因为他学识虽有余,经验却不足,没有把学问应用到实际的能力,没有提起学生精神的口才,所以就要失败了。”因此,“使思想与经验联合,必不致所学非所用”。王尽美笔下的“思想与经验联合”,实际就是我们党后来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早期表达。虽然他是针对师范教育,但面向的却是各个方面。
坚持思想与经验联合,必须重视实践。开展工人运动是我们党创立时期的中心任务。王尽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就投身其中。为了正确地指导工人斗争,1921年5月,王尽美等人就组织了济南劳动周刊社,与《大东日报》联合创办了《济南劳动周刊》,“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联的状况”,把《济南劳动周刊》分别送给大槐树机厂、溥益糖厂、鲁丰纱厂及清河码头的工人阅览,还在部分矿区散发。王尽美亲自深入到津浦铁路济南大槐树机厂,向工友们介绍苏俄情况,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了李广义、黄锦荣等一批工人运动骨干。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后,李广义、黄锦荣到长辛店进行了学习。他们回来后在王尽美等支持下,依照长辛店的经验,于同年6月成立了济南大槐树机厂工人俱乐部,这是山东历史上第一个工会组织。山东在王尽美领导下较早地开展工人运动并取得成绩引起中央的重视,党的一大闭幕刚刚一个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发展工人运动的问题,王尽美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后,中共中央派刘仁静来到济南,与王尽美交换了关于选派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开遠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意见。为了更好地指导山东的工人运动,经过协商,确定王尽美、邓恩铭等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山东代表参加大会。这次大会深入交流总结了远东各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情况和经验,阐明了被压迫民族所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王尽美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在大会发表的宣言上签了字。会后,王尽美等部分中国代表团成员留苏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参观考察,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很多工厂、商店、机关、学校、群众团体和农村。社会主义苏联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民主自由的政治空气,令王尽美感奋不已,更加坚定了走十月革命道路的信心。
为了提高自己开展工人运动的领导能力,回国后,王尽美向中央提出离开一段山东党的领导岗位,到工人运动的基层一线接受锻炼的请求。1922年8月,王尽美调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对于这次任职,罗章龙曾回忆说:“1922年7、8月份,我到上海劳动组合书记部开会,王尽美也到了上海。王尽美自己主动提出到北方区委工作一个时期,说要锻炼锻炼。我当时想,他是山东的领导人,山东离不开他,他不能放下这么重要的工作岗位到北方区委来。可是他坚持这个主张,后来中央、北方区委和我也就尊重他的意见,都同意了。他到了北京,我的意思是推荐他负责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但他不同意。他说,我在这里当战士,做基层战士的工作。这样就让他当了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秘书兼北方劳动组合的副主任。”王尽美一到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就领导了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工厂工人罢工运动。那时,直奉战争刚刚结束,直军驻在滦州以西,奉军驻在绥中以东,地处滦绥中间的秦皇岛地区恰恰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经过慎重考虑,王尽美等决定把罢工运动的起点定在山海关铁工厂。8月下旬到9月间,王尽美首先发动工人,开展了反对工厂总管、封建把头赵壁残酷剥削的斗争,迫使路局公开宣布开除赵壁等几个工头。为把零星的斗争引导到有计划地为工人改善生活待遇、争取基本权利的目标上来,王尽美召开俱乐部委员会会议,研究斗争策略。他亲自执笔,向厂方提出了增加工资、待遇平等“六项要求”。由于罢工条件遭到铁工厂当局的否定,10月4日,全厂1500多名工人举行罢工。针对铁路局的搪塞推诿、麻痹工人斗志,王尽美撰写了《山海关工人宣告罢工真相》一文,痛陈广大工人的生活惨景,控诉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表达誓死斗争、争取权益的坚强决心。10月9日,为迫使当局迅速答应罢工条件,在王尽美领导下,罢工工人采取了最果敢最坚决的斗争方式——卧轨截车。1000多名工人排开100多米的队伍,挤满了铁路,他们以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截住了由山海关开往北平的列车,导致京奉铁路的咽喉——山海关车站运输中断4个小时。工人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震惊了当局。10月12日,京奉铁路当局不得不答应工人的罢工条件。历时9天的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罢工胜利结束。此后,王尽美又领导开滦工人大罢工和济南理发工人的罢工斗争。罗章龙曾赋诗:“风雪榆关道,同君到海偶。地掀千嶂起,波涌片帆孤。海岳兼形胜,天人辟坦途。叮咛五矿事,喜汝建良图。”记述了他与王尽美为筹划开滦五矿罢工同登山海关的往事。
在党创立时期,从事革命运动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必须以坚定的信仰作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1922年7月9日,王尽美《为工人傅长义的控诉信作的附记》一文中指出:“我现在只有一面希望傅先生不要气馁,要瞪起眼来,握起拳来,结合同志,去争我们最后的胜利,一面更希望全体工友赶快自觉。不要以为这件事是傅先生个人的事。要知我们工友们,人人都有这同样的危险啊。我们要为自己争人格,为大家谋利益。”由于长年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王尽美患上了肺结核。据罗章龙回忆:“1923年,京汉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期间,在北洋军阀残酷镇压面前,尽美同志临危不惧,奔忙于北京、山海关之间……他平日生活极为简朴,工作过度紧张,终因积劳成疾,但他仍以带病之身为党工作,来往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劳瘁之状不堪于言语形容。由于得不到适当疗养,病势日剧,以致无可挽救。”到1924年底至1925年初,王尽美已是肺结核晚期,有时大口大口吐着鲜血。为了党的事业,他仍不顾疾病的折磨,顽强地夜以继日地工作。1925年临近春节,王尽美来到济南,不巧发生了在趵突泉公园墙外同基督教徒的大论战。连续三天的辩论,使他劳累过度而吐血晕倒,不得不住进济南商埠的一家日本医院治疗。但住院不到一周,他就急忙出院,重返青岛,指导那里的工人运动。4月间,在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爆发总同盟罢工。从4月19日到5月9日,20多个日日夜夜,王尽美撑着病体,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参加罢工的领导工作。当大罢工取得重大胜利时,王尽美的病情急剧恶化,竟至卧床不起。为了不给组织和同志们增添麻烦和负担,他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大北杏村。王尽美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当神志清醒时,就把儿子叫到床前,讲述一些浅显的革命道理,叮嘱他们好好读书,要成为有出息的人。他对前来看望他的同志说:“我的病怕是不能好了,你们要好好为党工作。我本应死在战场,想不到竟死在病床上!”临终前,王尽美委托青岛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在他的病榻前笔录他口授的遗嘱。遗嘱中,再次勉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實现而奋斗到底!”
王尽美在党的一大、二大上的表现,给其他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道:“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1949年,毛泽东对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山东代表马保三副省长深情地说:“革命胜利了,不能忘记老同志。你们山东要把王尽美、邓恩铭烈士的历史搞好,要收集他们的遗物。”他还介绍说:“王尽美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条,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切地叫他‘王大耳。”董必武曾赋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高度评价王尽美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的贡献。
(作者单位: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