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认同视角浅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路径

2018-07-31 09:21陈彦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社会认同双一流高职院校

摘 要 “双一流”建设正在全国高校推动,作为高职院校也在此背景下进行积极地自我探索。本文从社会认同视角出发,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生社会认同会影响其参与学校建设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文从高职生社会认同的四因素,身份认同、群体认同、价值认同、职业认同出发,提出助力高职院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认同 “双一流”建设 高职院校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面向新时代、站在高起点,也借此机遇积极践行改革与发展。陈衍等人(2017)提出高职教育的双一流指“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其实施需要发挥政府、院校与企业三方合力推动,实施动态管理,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崔德明(2018)提出高职院校建设“双一流”要从四个角度发力,分别是打造全面对接产业需求的特色专业群、构建匹配教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开展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以及关注全方位服务区域战略的社会服务。2015 年教育部提出,到 2018年支持地方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 200 所。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不难看到,高职教育“双一流”建设从宏观层面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教育本质的体现。作为高职教育的受益主体,学生是否能认同高职教育,是否能主动有效地参与高职教育更是需要教育者密切关注的。从学生对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视角进行探索或许能从微观角度对高职“双一流”提供补充路径。

1高职生对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现状

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身份认同、群体认同、价值认同和职业认同,是指学生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高职生身份,是否愿意融入这一身份,同时对于如何实现高职生的价值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

笔者对高职生社会认同的调查报告指出,高职生的社会认同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价值认同的均分最高,其次是身份认同,群体认同与职业认同接近,这说明高职生非常关心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希望通过高职专业学习提升自己职业技能水平,关心专业学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希望社会能对自己的技能给予肯定,关心专业学习的“实效性”。在性别变量上,女生在价值认同上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关心自己所学是否能适应社会需求,是否能实现自我价值。高职生在不同专业与不同社会身份(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中的社会认同差异不显著。说明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高职生身份,把此当做区别于其他大学生的显著特点,从而会忽视高职生群体内的差别。

2高职生社会认同对高职教育参与度的影响

笔者以重庆某高职院校25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63人,女生88人,通过《高职生社会认同问卷》展开对高职生社会认同的调查,同时了解对高职教育社会认同处于两个极端(社会认同高分组与低分组)的高职学生在对高职教育的参与度(学校建设参与度、学习获得感)上的情况。调查显示,社会认同度高分组(社会认同总分排名前10%)与社会认同度低分组(社会认同总分排名后10%)在学校建设参与度(t=-5.63,p<0.00)与学习获得感(t=-5.51,p<0.00)上差异均显著。这说明越是认同高职身份,体会到高职教育价值感的学生越是能主动参与学校建设,主动投身高职教育的学习。

3高职生社会认同提高策略对高职教育参与度的影响

笔者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对部分高职学生施以社会认同提高策略,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收集高职教育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与讨论,再施以开放性问卷调查检验其效果的方式,对另一部分学生不实施这一策略。其中高职教育信息的收集范围包括高职社会认同的四个因素,身份认同(我来说说高职教育)、群体认同(我与一般大学生的异同)、价值认同(高职教育给我带来了什么)及职业认同(高职生的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参与提高高职生社会认同的讲解与讨论的班级更明确自己的高职生身份,对未来就业与实现自我价值更充满期待,但未施以提高高职教育社会认同策略的学生没有表现出这一特点。

通過开放式问卷调查,71.2%参与社会认同提高策略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学校建设,68.5%的学生表示曾经主动参与学校建设,从学习效果来看,其投身高职教育的学习主动性更强。未参与社会认同提高策略的学生只有46.7%表示愿意主动参与学校建设、23.6%的学生表示曾经参与过学校建设,其参与高职学习的主动性更弱。

4高职生的社会认同与高职“双一流”建设

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与十九大再次着重强调“双一流”建设的本质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方向,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从外部制度保障入手,协调内部联动机制,制定阶梯式发展战略,最终转化为高校自觉地良性循环发展。高职学校尽管没在“双一流”建设的要求范围内,但随着这一教育改革的热潮实际也在积极思考,寻求发展。作为享受这一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学生本身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其能更积极主动参与到“双一流”学校建设中去,或许能更有益于这一策略的实施。

从高职生社会认同调查可以看出,高社会认同度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高职教育,从中获得更多自我价值感,对未来就业更充满希望。从高职生社会认同的四个因素施以社会认同提高策略后学生表示更愿意参与学校建设,学习积极性更高。这一从学生角度进行自我改善的成效与“双一流”建设对学生的影响目的是一致的,因此从社会认同视角来探讨高职“双一流”建设的路径是可行的。

5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路径的建议

笔者试着从社会认同视角的四个因素(高职生身份认同、群体认同、价值认同、职业认同)出发探讨高职“双一流”建设的路径,具体如下:

明确高职生身份,专注高职学习。学校可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党课团课、日常管理几大关键节点入手,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高职生身份,意识到自己与一般大学生相比是从事技术技能方面的人才。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实操技能,重视实训课程,勤动手,钻研技术,争做“一流”技术性人才。

主动融入高职群体,形成积极情感体验。高职学生在与一般大学生相比时会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感觉自己比他们更低一级,以后在就业市场上竞争不过他们。高职院校要关注学生这一情感,从正面引导,让其发现高职生技术技能优势,提高其自信心与归属感,从而才能促进其安心学习,努力磨炼技能,助力学校培养“一流”学生。

丰富学生价值认同,引导学生找准自我定位。部分高职生对于怎样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比较迷茫。学校应重视校内教育,给予更多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机会,让其找到自己在学校的存在意义。同时可协调社会与企业向学生提供部分社会实践岗位,让其发现自身在社会的自我价值。当学生发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后便更愿意主动投入到符合自己身份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更有利于学校专业学科建设。

明确就业优势,尽早规划就业。高职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相比更注重技术技能训练,未来就业更多面向技术技能岗位。而事实上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定位不明确,存在定位过高的现象,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较大主客观冲突。高职院校应针对此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自身就业定位,认同就业实际状况,不过高估计也不妄自菲薄,尽早做出实际的就业规划,从而提高其就业满意度,助力学校“优质”建设。

作者简介:陈彦君(1988.7-)女,汉,重庆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衍,郭珊,徐梦佳.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加强“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40-42.

[2] 崔德明.高职院校建设“双一流”要从四个角度发力[N].湖南日报,2018-01-06.

猜你喜欢
社会认同双一流高职院校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