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片区绿色减贫指数分析

2018-07-31 03:13林科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6期
关键词:乌蒙山指标值减贫

林科军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贵州毕节 55170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依然存在,我国贫困人口已达7 017万人,解决贫困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1]。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国家在全国共划分了包括乌蒙山区在内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2],加上之前已实施扶贫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3地州,共14个片区,包含680个县,作为当前发展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3]。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4]。绿色减贫就是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减贫手段[5]。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首要任务[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确保经济的增长,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才能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有所增加[7]。乌蒙山片区在14个片区中发展相对落后,贫困现象复杂,覆盖类型广泛,逐步摆脱当地贫困现象是一件艰巨的任务[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张琦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我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状况,并构建了评价片区绿色指数的指标体系和系统评估方法,详细分析了罗霄山区、六盘山区等片区的绿色发展指数[9, 10]。研究依据张琦的研究方法,用大数据分析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区绿色减贫指数的变化情况,深入挖掘当地脱贫状况,进而评估我国绿色减贫政策的成果。

1 研究区概况

乌蒙山片区是指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云南、四川、贵州3省,覆盖38个县(市、区)。其中包括云南省15个县(市、区),四川省13个县(市、区),贵州省10个县(市、区)。云南省包括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曲靖市会泽县、宣威市、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四川省包括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乐山市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雷波县,宜宾市屏山县。贵州省包括遵义市桐梓县、习水县、赤水市,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含钟山区大湾镇)、赫章县。

乌蒙山片区面积为10.75万km2,截止2013年年末,全范围内总人口2 44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1 848万人,城镇人口为599万人。城镇化水平落后,在38个县(市、区)中,有25个城镇化水平不足30%,其中四川省美姑县的城镇化率仅为10%。片区内人均生产总值1.237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61%,贫困率较高,贫困深度广。在我国14个扶贫片区中,乌蒙山片区排第4位,国家将其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主战场之一。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目前贫困率已经由33%下降到13.5%。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选取

研究指标选取根据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4个一级指标。其中经济增长绿化度是对某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程度的综合评价,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SO2排放量、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等7个二级指标。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是对某一地区资源环境的综合利用评价,包括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3个二级指标。社会发展能力包括农村恩格尔系数、城乡收入比、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有卫生室行政村比例、新型农村养老参保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等6个二级指标。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代表我国实施扶贫政策措施的直接效果,包括贫困人口占总农村人口比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通电自然村比重、通路自然村比重、自来水普及率、有效灌溉面积、有设施农业大棚行政村比重、有设施畜牧业大棚行政村比重、有互助资金组织的行政村比重,有农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行政村比重、有经营农家乐的行政村比重等11个指标。根据张琦的研究结果[9],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如表1。

表1 绿色减贫指数指标及对应权重

2.2 计算方式

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将二级指标标准化处理后,指标值分别与所占权重相乘,最后相加所得绿色减贫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1)逆向指标正向化处理

将研究中涉及的逆行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SO2排放量(正向化值)=SO2排放量最大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SO2排放量;

(1)

贫困人口占总农村人口比重(正向化值)=1-贫困人口占总农村人口比重;

(2)

其他逆向指标的正向化值取各自的倒数值。

(2)量纲标准化

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对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模型为:

Wij=(Aij-Ai)/Bi

(3)

式(3)中,Wij是进行标准化后的数值;Aij表示对应指标实际数值;Ai表示对应指标的算术平均值;Bi表示对应指标的标准差。

(3)减贫指数分析

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绿色减贫指数分析,计算模型为:

(4)

式(4)中,Q为减贫指数综合评价数值;Wj为各项指标经过标准化后的数据;Hj为各项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2.3 数据来源

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各省市统计年鉴和各贫困县统计公报,截取了2012和2014年的数据,并经分析计算所得。

3 结果与分析

3.1 绿色减贫指数分析

(1)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标值分析

从表2中2012年和2014年全国11个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标值可以看出, 2012年乌蒙山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在11个片区中排名第10, 2014年经济增长绿化度数值增加了0.004,但下降了1个名次,相对其他片区波动较小。2014年乌蒙山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2012年基本持平。

表2 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标值变化

(2)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指标值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乌蒙山片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在11个片区中排名第10,仅优于大别山区, 2014年又超越了吕梁山片区,上升了1个名次。国家支持乌蒙山区开展土地复垦,将一些被损毁的建设用地和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因地制宜,用于发展林业或整理成园地等。2014年,乌蒙山片区在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表3 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指标值变化

(3)社会发展能力指标值分析

近年来,乌蒙山片区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乌蒙山片区覆盖的县(市、区),贫困率较高,大都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各项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同时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制约,社会发展能力长时间内落后于其他片区。从表4可以看出,2014年和2012年相比社会发展能力指标值略有降低,排名均是第11。

表4 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社会发展能力指标值变化

(4)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相比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和社会发展能力,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两年的数据波动较大, 2014年比2012年增加了0.178。2014年,整个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1.6%,实现了258万人脱贫,这与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电路、自来水等建设密切相关。

表5 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变化

(5)绿色减贫指数分析

对照表6数据,各地区间绿色减贫指数差异较大,乌蒙山区在2012年和2014年均处于第11位,说明与其他地区相比,乌蒙山区贫困程度较大,未来的一段时间仍需加大扶贫支持。但2014年随着国家扶贫政策力度加大,乌蒙山区绿色减贫指数提高了15.40%,整体上看,该地区实施绿色减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为今后脱贫措施的实施提供借鉴。

表6 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绿色减贫指数指标值变化

3.2 乌蒙山片区各县(市、区)绿色减贫状况

(1)2012和2014年四川省各县(市、区)绿色减贫状况

到2014年年底,四川省13个贫困县总人口44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0.1万人,占总人口的88.46%。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28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51.04亿元。在这些贫困县中,雷波县和沐川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分别为2.43万元和2.36万元。

在27个二级指标体系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城乡收入比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比较各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可以看出,除金阳县、昭觉县和雷波县以外,其他各县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均有降低,这些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可能是由于第三产业经营方式还过于单一,经营规模较低,缺乏实力强大的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组织流通形式,从根本上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农业方面,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前提,但四川省大部分贫困县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却在大幅增加,农民技术水平落后,且环保意识单薄,一味考虑提高土地生产率,造成化肥过度使用。2014年农民的收入水平较2012年有很大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农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较2012年有所降低。

表7 2012年和2014年四川省13个县(市、区)绿色减贫状况

(2)2012和2014年云南省各县(市、区)绿色减贫状况

云南省15个贫困县中,总人口889.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9.97%。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190.66亿元,比2012年增长19.7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51.04亿元。2014年,各县加大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 2014年和2012年相比,除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昭通市昭阳区和永善县以外,其他各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均有较大幅度增加。除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其他各县2014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也比2012年有很大提升。

(3)2012和2014贵州省各县(市、区)年绿色减贫状况

到2014年年底,贵州省10个贫困县中,总人口775.63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386.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21.81亿元。贵州省各贫困县2014年相比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城乡收入比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变化幅度较大。各县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各异,其中桐梓县2014年相比2012年降低了28.24%,是由于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较大,由74.89亿元增加到108.54亿元,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动幅度不大。除赤水县外,其他各县城乡收入比降低,城乡差距逐步降低。在所有县(市、区)中,农村人均纯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但增幅呈下降趋势。

表9 2012年和2014年贵州省10个县(市、区)绿色减贫状况

4 结论

大数据时代对贫困地区绿色减贫,研究参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张琦关于绿色减贫指数的测算方法,对乌蒙山区2012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及各项二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014年相比2012年,乌蒙山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上升,社会发展能力指标值降低,但绿色减贫指数提高了15.40%。2014年,该地区在落实《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38个贫困县(市、区),由于经济基础不同,目前的发展差异也较大,但总体上,各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都有提高。

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需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贫困类型和贫困程度,考察当地资源储备和环境现状,统筹区域发展。在制定扶贫机制方面,要做到责任到省,到县到村,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落实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资金的合理分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教育投入,重点在对乡村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水平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结合。引导农村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等农用投入品的使用,普及设施农业,推广使用设施农业大棚,设施畜牧业大棚等,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同时加强社会服务建设,从解决农村最根本的生产生活问题出发,逐步实现通电、通路、通自来水的普及。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公共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率。基于此,才能有助于加快乌蒙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摆脱贫困状态。

猜你喜欢
乌蒙山指标值减贫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乌蒙山奔来“幸福使者”
山的国度
理解发展和减贫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望山——奇美乌蒙山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扶贫,我们在行动